胡 程
(上海市政交通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 200030)
隨著奉化2016年“撤市設區”帶來的寧波行政區劃的調整,奉化加速融入寧波都市圈、接軌寧波發展規劃。作為融入都市圈、推進寧奉城市一體化建設的先決條件,以城市軌道交通為主體的快速交通體系是擴大交通輻射范圍、提高交通“時效性”、支撐城市空間拓展的重要基礎設施。寧波軌道建設中,軌道1#線、軌道2#線一期已建成通車,軌道3#線、寧奉城際線、4#線、5#線等第二輪建設已全面啟動。奉化軌道網銜接寧奉城際線將構建奉化—中心城快速公交體系,為將其與寧波軌道網統籌規劃建設提供契機,以支撐行政區劃調整,推動奉化“同城化”發展,加快佛教名山的建設。
(1)現狀公交競爭力不足、分擔率偏低,客流量增長率(4.85%)遠小于私家車(16.6%),個體交通吸引力逐年增強,公共交通出行結構有進一步惡化的趨勢;

圖1 奉化現狀出行結構
(2)公交系統總體規模不足,缺少大中運量骨干公交線路,中長距離公交服務水平較低,吸引力不足,導致核心區與外圍組團聯系較弱,不利于城市空間結構的擴展;
(3)奉化與寧波中心城快速、高品質的公交聯系尚未形成,現狀主要依賴個體交通進行寧奉之間的聯系。寧奉城際鐵路目前在建中,中長距離公交出行缺乏吸引力,不利于與寧波中心城的一體化發展;
(4)溪口與寧波市區及各交通樞紐缺乏快速化公交聯系,導致奉化各旅游景區的對外交通聯系較弱,吸引力相對較弱,不利于奉化旅游產業的進一步發展。
根據上位規劃,奉化公交體系發展:
(1)規劃2020年公交分擔率提高到15%~20%,遠期公交分擔率應達到30%以上。
(2)奉化將構筑以軌道交通為骨干、常規公交為主體的一體化公交體系,則2020年軌道交通占公交出行比重應達到25%~30%,遠景年應達到50%以上。
(3)寧波軌道交通網絡的大規模建設為奉化公共交通的發展帶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契機:寧奉城際線(S3)進入奉化,計劃2021年通車;軌道K1線也已納入規劃研究。
(1)往寧波各區的公交需求走廊
隨著奉化區與寧波各區的一體化發展,奉化與其他區域之間的通勤和商務出行大幅增加,出行比重由現狀的3%增至2020年的10%。
其中,與三江口組團的高峰小時公交需求達到2.8萬人次/小時,往鄞州中心區、東部新城的公交需求達到2.2萬人次/小時,往海曙片、櫟社機場、北侖等組團的高峰小時公交需求達到0.8~1.0萬人次/小時。
(2)奉化區內部的公交需求走廊
奉化區域內部的公交需求主要集中在核心區與溪口、尚田、莼湖之間的出行;“溪口鎮-中心城-濱海新區-陽光海岸”走廊有較高的公交出行需求;彌勒大道、四明路、南山路、奉莼路承擔較大的公交客流需求。
(3)奉化中心城公交需求走廊
奉化中心城的公交需求走廊呈“井字型”分布,呈現明顯的東西與南北軸向分布,連接方橋、核心區與尚田鎮的南北向客流需求最大,連接溪口、核心區與西塢的東西向客流次之;南山路、四明路、大成路、東環路和金海路承擔較大的公交客流需求。
根據2007年發布的《城市交通分類標準》(CJJ/T 114-2007)中的定義:單軌系統是一種車輛與特制軌道梁組合成一體運行的中運量軌道運輸系統,其軌道梁不僅是車輛的承重結構,同時是車輛運行的導向軌道。單軌系統適用于單向高峰小時最大斷面客流量1.0~3.0萬人次的交通走廊。其占地少、路權獨立、運行安全,建設適應性較強。具體來說,單軌系統存在以下幾點優勢:
爬坡能力強:突破地形的限制;②轉彎半徑?。郝肪W適應性強;③占地少:節約用地,道路改造成本低;④噪音?。涵h境友好,社會影響??;⑤橋梁結構輕盈:景觀效果好,適合旅游城市;⑥運量適中,建設周期短,造價低:適合中小型城市或新區的快速化軌道交通需求。
同時,單軌系統也存在以下局限性:①道岔轉換費時較長:限制列車最短運行間隔;②緊急情況下逃生通道疏散效率較低。
結合奉化的實際建設條件和規劃控制,2020年奉化區內主要公交需求走廊流量將達到1.3~1.8萬人次/高峰小時,單軌系統對奉化的交通需求適應性更好,符合奉化骨干公交系統的功能定位,適應奉化生態旅游的城市特色。
本次規劃采用交通需求分析法進行線網規模測算。出行需求分析法是依據城市交通發展戰略和需求分析結果,由單軌交通承擔的客運出行量和線網負荷強度指標,計算線網長度,公式如下
L=Q×α×β/r
式中:L—單軌線網(鋪軌)長度(km);Q—預測年單軌承擔出行總量(萬人次/日);α—單軌交通出行占公交出行的比例;β—單軌交通換乘系數;r—單軌交通線網負荷強度(萬人次/(km·日))。
結合規劃參數,計算得到奉化單軌交通線網(鋪軌)合理規模為34~49 km。

表1 單軌交通線網規模測算表
線網架構在中心城呈“日”字型方格網狀布設,向北對接海曙、鄞州區,該方向公交客流需求主要由寧奉城際線、寧波軌道3#線承擔;向西直接聯系溪口鎮,支撐溪口旅游產業的發展和佛教名山的建設;向東連接西塢并輻射鄞州工業園;向南串聯高鐵樞紐、濱海新區和陽光海岸,以加強城市新區、度假區等城市特色產業區塊的對外交通聯系,支撐奉化觀光旅游產業的發展,提升新區區位優勢。
考慮主要公交需求走廊與道路建設條件,骨干線網架構宜敷設于奉化客流走廊的主次干道系統。經過對奉化主要公交走廊(如四明路、南山路、大成路等)的道路條件進行分析,結合單軌交通僅需占用1.5 m~2.0 m的空間設置結構墩柱的技術條件,奉化的主要公交客流走廊基本滿足單軌的布設條道路條件。
結合四明路線位與彌勒大道線位,本次規劃提出2套線網方案,并從建設規模、線網功能與工程實施等方面進行綜合比選。
(1)四明路方案
單軌線路:上畸線-四明路-南山路-金鐘路-金海(東)路-沿海中線,與K1線在南山路形成平行換乘站,在金海路站銜接寧奉城際線。該線網沿線可以服務蕭王廟初中、浙江醫藥高專、汽車站等主要客流集散點。規劃一期線路連接“溪口-核心區-火車站”區段,建立與對外交通樞紐的快速聯系;二期線路延伸至濱海新區、陽光海灣,以促進新區的開發建設。
方案優點:①符合主要客流方向;②一期線路在主城區沿南北向布設,符合奉化的城市結構發展方向,有利于擴大單軌的服務范圍;③服務蕭王廟、滕頭等地區,帶動周邊地區的發展。方案缺點:①四明路沿線用地未完全開發,近期客流基礎有限;②溪口至奉化城區存在一定繞行。
(2)彌勒大道方案
單軌線路:黃嶺路-彌勒大道-大成路-金鐘路-金海(東)路-沿海中線,在南山站銜接K1線,金海路站銜接寧奉城際線。該線路沿線可服務奉化中心新校區、奉化實驗中學、汽車站等交通集散點。規劃一期線路連接“溪口-核心區-火車站”區段;二期線路同四明路方案。
方案優點:①大成路道路條件優越,沿線用地已逐步開發,近期客流基礎較好;②溪口與奉化城區聯系更直接。方案缺點:①無法服務“溪口-蕭王廟-江口”客流主通道;②線路在彌勒大道存在穿山段,該段客流覆蓋率較低,建設成本較高。
(3)綜合比選

表2 線網方案綜合比選
本次規劃將對兩個線網方案從建設規模、 線網功能、工程實施方面進行綜合比選,尤其在建立奉化中心城與寧波中心城聯系以及與周邊組團的聯系的直接性、換乘的便利性上進行定性的比較。從加強奉化與寧波中心城的聯系,提高近期建設線路功能性的角度出發,推薦四明路方案。
全線設站25座,平均站間距1.8 km,其中老城核心區平均站間距1.0 km。
基地1為主要車輛基地,具備保養、檢修等較完善的功能;基地2設置于終點站附近,位于沿海中線在規劃養老社區的北側地塊,占地15公頃;基地2相對靠近濱海新區比亞迪產業園,便于維修外委。
規劃采用以高架為主的建設形式,局部區段根據建設條件采用下穿:(1)單軌下穿甬臺溫高鐵,通過地下形式與奉化火車站銜接,地下段長約1.6 km;(2)單軌穿山段位于火車站-莼湖鎮區段,總長約5.5 km;(3)高架段總長約36.9 km,占總鋪軌里程約84%。
本次建設時序計劃結合寧奉城際線、K1線的建設計劃,從奉化軌道網的功能性近遠期需求出發進行規劃研究。
近期功能需求:對接寧奉城際鐵路,接駁奉化火車站,加強對外交通聯系;改善溪口鎮對外交通條件,支撐佛教名山的建設;滿足中心城基本通勤需求。一期建設線路方案:建設區段溪口站-火車站,運營里程21.0 km,鋪軌里程21.0 km,建設站點15座。
遠期功能需求:構造中心城骨干公交網絡,發揮軌道網絡效應;服務濱海新區與陽光海灣,提升新區區位優勢;進一步加強奉化與寧波中心城的聯系。二期建設線路方案:建設區段火車站-養老社區站;鋪軌里程23.0 km,新增站點10座,全線根據具體交通需求采用大小交路運營。
單軌系統能滿足中運量需求,投資低、工期短、具有良好的經濟性,且噪聲低、振動小、景觀效果好,具有良好的環境適應性,具有較高的技術和產業發展基礎;還具有爬坡大、轉彎半徑小、地形適應能力強和占地少等優點,適合作為中等規模城市輕軌(中運量系統)的主導模式。國內越來越多的中小型城市已開始單軌交通系統的建設籌備工作,而合理的前期規劃研究工作對于充分發揮其交通功能至關重要。本文結合籌備建設城市之——寧波奉化的實例分析,探討了單軌交通的適應性及在中小型旅游城市的功能定位,重點探索了在線網規劃與綜合規劃中的規劃方法與實踐,對其他各城市的單軌交通系統規劃有一定的借鑒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