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淑軍
1.加快內審信息化建設的必要性
1.1央行業務信息化的要求
近年來,中央銀行開發使用了《中央銀行會計核算系統》、《全國電子聯行到縣業務》、《國家金庫核算系統》、《信貸咨詢登記系統》等20余個應用系統,涵蓋了所有業務。這些系統的運用基本上實現了金融業務處理自動化、金融服務電子化、金融管理網絡化,直接導致了審計工作對象、審計范圍、審計線索等基本審計要素發生很大變化。同時,網絡技術在央行業務中的應用,也帶來了新的安全隱患,必須加強內審信息化建設,以適應新形勢下業務信息化的需要。
1.2非現場監督的要求
巴塞爾委員會提出的《有效監管的核心原則》要求監管者必須具備現場和非現場監管收集信息的手段和權力。目前,在內部監督管理時,內審部門僅依靠現場檢查獲取被審計單位的信息,已難以進行持續有效的監控。因此,建立內審信息監督系統,加強非現場監管,已成為當務之急。
1.3內審信息對稱的要求
內審工作如果僅以報告形式向上一級反映,信息容量小,時效性差,難以對全國和區域性內審工作情況實施綜合性監管。要實現上下級內審部門之間信息的對稱,必須采用先進的信息技術。
1.4提高工作效率的要求
內審部門的大量工作如果仍由手工方式處理,則既存在方法單一,手段落后,更無法完成對業務應用系統安全性、有效性進行實時監控和評價,達不到預警效果。同時,內審工作的質量過分倚重檢查人員的業務熟練程度和經驗,將會加重本來就少的內審人員的工作負擔。
2.內審信息化建設的現狀及問題
2.1審計手段和方法落后
內部審計仍以傳統的現場檢查為主,審計證據的收集、審計數據的分析、審計文書的制作等一系列審計作業基本上用手工完成。為了保證審計質量,內審人員必須大量地采用傳統的詳細方法,降低審計效率,增加審計成本。
2.2審計信息網絡化程度低
信息資源得不到共享和有效利用。近年來,內審部門積累了大量的審計數據、審計案例及審計依據,可供內審人員查閱、學習和參考,但是由于各自為政,信息資源得不到更大范圍的有效利用。
2.3內審人員的素質不適應業務發展的要求
基層央行內審部門缺乏能熟練掌握計算機操作技能的人員。地市中支內審人員未配備計算機專業人員,難以開展信息技術審計。同時,年齡結構偏大不利于內審信息化建設,如某中支內審人員年齡都在40歲以上,這樣的年齡結構難以適應信息化建設發展的要求。
2.4基礎設施有待完備
一是設備陳舊,配備不足。目前,現有的計算機基本上為成立時所配,且數量、配置均不能達到要求。二是存在結構上的缺陷,臺式設備多,便攜式工具少,這對外出審計極不方便,嚴重影響審計工作效率。
3.加快內審信息化建設的構想
3.1構建實時監控網
(1)搭建網絡平臺。采用客戶/服務器方式,以各業務應用系統和分管領導為客戶端,內審部門為服務器端,通過網絡平臺第三者連接,保證信息采集的快捷準確。
(2)預置審計程序。內審部門提前介入,連續參與各業務應用系統開發,在應用系統的各個環節嵌入審計實時監督專用模塊,完成前臺數據自動采集。
(3)設計應用模塊。一是內審監督數據庫子系統,主要內容包括:審計對象的基本情況;審計依據;項目資料;被審計單位反饋的各種信息;典型案例。二是信息加工子系統,對審計模塊反饋的信息進行全面分析,找出審計對象內部管理的薄弱環節,對其風險狀況進行識別、預測、分析,自動生成審計動態報告,為決策服務。三是支持決策子系統,即“行長或內審部門負責人工作系統”,設置較強的分析處理和工作管理能力的子模塊,領導可以通過網絡簽
批文件材料,決定審計方式。四是風險機構管理子系統,重點管理嚴重違規和反復違規機構、責任人的資料,考查每一個機構長期的管理和風險狀況。
3.2構建內審資源網
一是聯網辦公子系統。其設計思想是采用頁面訪問方式,由總行內審司設立主頁面,各分行內審處均可擁有自己的頁面,而中心支行內審科或縣支行則以訪問為主,頁面內容涉及國內外內審動態、內審論壇、經驗交流、審計依據庫、信息化建設等,實現資源共享。二是內部電子郵箱子系統。該系統為全系統的縱向、橫向交流提供技術保障,特別是上級下發的正式文件通過系統直接傳輸,以提高內審系統的辦公效率。
3.3構建現場檢查無線網
利用無線網絡技術,審計人員只要在筆記本電腦上安裝無線網卡,就可以坐在會議室里組網召開審計小組會議,在被審計單位現場采集數據,提取本行內審部門服務器的有關歷史資料,在不同的地點進行業務交流。審計負責人可以給異地的審計人員分配審計任務,復核審計人員的工作底稿,草擬和簽發審計報告等,實現內審人員辦公的靈活性、移動性。
3.4培養復合型人才
一是普及性培訓。鼓勵內審人員參加計算機培訓和國家計算機證書考試。二是應用培訓。對央行各部門新推廣的應用系統培訓,內審部門必須派人參加,使內審人員深入了解各業務部門應用軟件運作流程、操作要求。三是專家培訓。內審部門可分批挑選人員送往大學進行系統的計算機和審計業務學習。四是引進人才。內審部門中通過引進優秀大學畢業生,優化人才結構,促進業務發展。五是建立激勵機構,以物質獎勵、進修機會和升職作為激勵措施,激發個人的主觀能動性,保持永恒的創新觀念。
3.5完善信息技術設備
一是配備方便工作的計算機設備,以筆記本電腦和便攜式打印機代替臺式設備,便于內審部門外出檢查時提高工作效率。二是配備掃描儀,為錄入審計依據提供便捷的工具。三是構建好實時監控平臺,為實時監督系統提供載體。四是配備數碼相機,便于取證通過數字設備輸入,保證電子化檔案的完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