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穎

相信很多人頭痛就去神經內科,肚子疼就去腸胃科,腿疼就去骨科這些常規科室。事實上,不同病因導致的疼痛可能需要選擇一些超常規科室來進行治療診斷。
很多人都經歷過頭痛。如果平時總感覺壓力大,睡眠質量不佳,還有些抑郁、焦慮,那么建議這類人群去神經內科就診。如果平時有高血壓,那么出現頭痛就要找心內科,控制好原發疾病。如果沒有患高血壓,可頭痛時血壓會隨之升高,這時可以去神經內科就診。
如果頭痛時有一側肢體動不了,說不出話,那可能有腦梗傾向,要馬上去急診科就診。如果是外傷引起的頭痛,可以去神經外科就診。如果有中耳炎或鼻炎這些基礎疾病,出現頭痛可以去耳鼻喉科就診。
導致頭暈的原因非常多,常見的如后循環缺血、小腦疾病、顱內腫瘤等,這都是與神經內科相關。此外,耳石癥、美尼爾綜合征也會導致頭暈,這些情況就需要去耳鼻喉科排查。
當然,高血壓、糖尿病或心動過緩也可能導致頭暈,這就需要去相應的科室治療基礎疾病。
非牙源性牙痛患者常誤認為疼痛來自牙齒,可事實上有些疾病雖有牙痛表現,但根源卻非牙齒,容易讓人混淆。如果是一側面部或上下頜出現劇烈陣發性電擊樣疼痛,常在白天發作,歷時數秒或數分鐘,可考慮為三叉神經痛,一般需要掛神經內科或疼痛科,當然也可到口腔頜面外科就診。如果牙疼得連另一側的嘴和臉都有疼痛感,甚至有鼻塞癥狀,這就有可能是耳鼻部感染,可以掛耳鼻喉科。
如果在牙痛的同時,面部還出現紅斑、丘疹、群發簇集性水皰,則可能是感染了水痘-帶狀皰疹病毒而出現帶狀皰疹,此時應去皮膚科就診。特別需要警惕的一類牙痛是因急性心梗引發的,這類患者往往有冠心病、高血壓、心絞痛的發病史,發病時表情痛苦,有胸悶癥狀,這類人群應當及時上急診科或心內科就診。
如果你的肚子突然特別痛,痛得直不起腰的話,建議掛急診科。除此之外,絕大多數的腹痛與消化系統相關,可以去消化科就診。
當然,腹痛還與其他一些臟器相關,比如腎結石患者腹部有時會出現絞痛(一般在運動后出現),這些患者日常也可能伴有尿路相關疾病,如血尿、茶色尿等,這種情況就要去泌尿外科就診。還有些婦科疾病也會引起腹痛,如宮外孕、卵巢囊腫蒂扭轉,也會導致下腹疼痛,同時有經期改變、陰道出血等癥狀,此時建議去婦科就診。
腰痛最常見的原因和腰 肌勞損、扭傷、腰椎間盤突出有關,90%的腰痛通過康復科的保守治療,可以得到有效緩解。但是很嚴重的腰椎間盤突出,壓迫到馬尾神經或脊髓的情況下,就需要請骨科醫生進行手術治療。
還有一種情況需要到骨科治療,時常是外傷引起的腰痛。比如碰撞、跌傷等引起的腰痛,需要到骨科診斷是否是因腰椎骨折或脫位導致的腰痛。
不是所有的腰痛都是腰部的問題,有些可能是內臟疾病反射到腰部,引起了腰痛的表征。比如腎結石患者出現腎絞痛的時候,就可能引起腰痛。還有些婦科疾病,如盆腔炎癥,也會出現腰痛不適。這些患者往往是有相應的基礎疾病,當出現腰痛時,就要去相應的科室治療原發疾病,腰痛才能緩解。
說到腿痛,很多人第一反應是去骨科就診。一般來說,適合骨科就診的腿痛患者,往往伴隨著上下樓的關節腿痛,多因骨性關節炎或半月板損傷引發。
此外,有腰椎間盤突出或椎管狹窄患者會因為腰部疼痛放射到腿部,讓腿也出現痛感,可以上康復科或骨科就診。糖尿病患者如果在走路時出現腿痛皮膚刺痛,但活動不受明顯限制,可以去內分泌科就診,排除糖尿病神經病變的可能性。
如果是你關節紅腫、疼痛,特別是有痛風的家族史,平時喜歡吃海鮮、啤酒,體檢有發現尿酸升高,可能是痛風的表現,可以看內分泌科或風濕免疫科。如果下肢感覺雙側有對稱性肌肉或關節疼痛,晨起關節僵硬,很可能是類風濕性關節炎,應到風濕免疫科。
有一類患者腿痛的同時還伴隨下肢無力,這可能是肌炎神經炎或重癥肌無力,可以考慮到神經內科就診。活動后腿痛伴間歇性跛行,休息后可以繼續走路,要注意下肢血管閉塞或者狹窄,應到心血管內科診治。
(摘自《福建衛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