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的學生好動、愛玩、注意力集中時間不長,容易分散,好聽的故事、好玩的游戲等很受他們的喜歡。所以唱游課的教學理念是要“動中學、玩中學、樂中學”。在一年級的教學中我著力構建童趣的課堂,調動學生內在的情感力量,激發學生對音樂的興趣,讓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下面就一年級上冊《一對好朋友》教學案例來進行分析。
《一對好朋友》是一首帶有民歌風格的兒童歌曲,2/4拍,徵調式。歌曲曲調優美,畫面感強,節奏跳躍,風趣地刻畫出兩位小朋友結伴一起勞動,一起回家的歡樂的情景。
課堂情景1:貼近兒童生活,談話游戲導入
師:你在班級中的好朋友是誰?給大家介紹一下。
師:我們一起來《找朋友》吧。
(音樂游戲《找朋友》:教師彈琴,學生聽音樂,一邊唱一邊做跑跳步去找朋友,找到朋友后跟著歌詞做相應動作,如敬禮、握手、再見等。)
師:你們找到了好朋友,一起做游戲,真開心。那么在鄉村好朋友是怎么玩的呢?我們來聽聽。
導入部分從課題關鍵詞“好朋友”入手,貼近學生的生活,再根據低年級學生喜歡做游戲的特點,創設富有童趣的“找朋友”的游戲情境,讓學生在心情愉悅的游戲活動中,開始了課堂學習。在游戲后提出相關問題“在鄉村好朋友是怎么玩的呢?”引導學生帶著主動探究的欲望來欣賞歌曲,在不知不覺地進入了新知識的學習。
課堂情景2:啟發式問答中回憶歌詞
師:剛才的歌曲中你聽到了什么歌詞?
生:真是一對好朋友。
師:“真是一對好朋友”(唱+律動),誰和誰是一對好朋友?
生:小伢伢、小妞妞。
師:知道小伢伢和小妞妞是什么意思嗎?是小朋友的名字嗎?
生:……
師:在北方一些地方,小男孩叫做小伢伢,小女孩叫做小妞妞,所以歌曲里是一個……(故意停頓,留給學生回答)
生:小男孩和一個小女孩。
師:“小伢伢,小妞妞”(唱+律動),兩個好朋友在做什么呢?
生:放鴨子和放牛。
師:是不是這一句?“你放小鴨我放?!保ǔ?律動)。
生:是。
師:歌曲里鴨子和牛怎么叫的?
生:嘎嘎嘎、哞哞哞。
師:“嘎嘎嘎,哞哞哞”(唱+律動),她們放好鴨子和牛,又去做什么了?
生:唱著歌回家了。
師:“唱著歌兒回家走呀”(唱+律動),唱的什么歌?
生:哩嘍嘍。
師:“哩嘍嘍,哩嘍”(唱+律動),你們的小耳朵真靈,聽出了這么多的歌詞。
這首歌曲的歌詞對于一年級的學生來說有點長,聽賞后較難完整的回憶起,所以在回答“聽到什么歌詞”時,僅僅只能完整說出最后一句。但整首歌曲是一首記述歌曲,畫面感較強,通過不斷的提問來啟發學生回憶起整首歌曲的歌詞。學生回答的只是某句歌詞中的關鍵詞,并不完整,所以老師在學生回答后用唱的形式再重復一次,以加深學生對歌曲歌詞和旋律的印象,這樣做既不脫離音樂的本體性,也讓課堂更有音樂性。老師在唱的過程中一邊唱一邊做富有童趣的律動動作,動作可以輔助學生記憶歌詞,也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學會了律動,為后面歌表演打下基礎。
課堂情景3:創設情境歌表演
師:同學們,這首歌你們已經會唱了,讓我們去鄉村和小伢伢、小妞妞一起玩耍,一起歌唱吧。
師彈奏《找朋友》的音樂,男女生兩兩自由組合,扮演小伢伢和小妞妞的角色,進行歌表演。前半首用對唱,后半首用齊唱的形式??芍貜蛶状危淮谓Y束后聽到《找朋友》的音樂再找伙伴進行歌表演。
這首《一對好朋友》是一首畫面感很強的敘述歌曲,歌曲里男孩女孩兩個角色,可以分男女生進行角色對唱,所以在歌表演環節,創設符合主題“好朋友”的情景表演,根據歌詞內容分角色表演,激發學生的音樂表演興趣,培養音樂表演能力。
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有趣的音樂活動會激發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情境性的語言和環境會讓吸引學生進入預設的學習內容中,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讓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讓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
作者簡介:李文燕(1984.12-),女,漢族,四川綿陽市人,小學音樂教師,教育碩士,研究方向為小學音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