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志培
(山東醫學高等專科學校附屬醫院,山東臨沂 276004)
闌尾炎多發于青年人,男性患者明顯多于女性患者,且以急性闌尾炎居多。開腹切除闌尾是傳統手術方式,創傷大且出血量多,術后患者需忍受很大痛苦,不利于其快速恢復。腹腔鏡闌尾切除術的出現彌補傳統手術缺陷,具有創傷小、痛苦輕等優點[1]。Semm 是首個完成腹腔鏡闌尾炎切除術的醫生,此后腹腔鏡手術在臨床上迅速推廣。本研究探討腹腔鏡手術治療闌尾炎療效,結果如下。
選取2017 年2 月至2019 年1 月山東醫學高等專科學校附屬醫院收治的126 例闌尾炎患者并分組。按照手術方式不同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各63 例。納入標準:患者均為急性闌尾炎;發生腹痛3 h 內就診;所有患者均符合闌尾炎診斷及手術標準。本研究均征得患者同意并簽訂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妊娠、哺乳期內;患者有精神病史、重大疾病史及藥物過敏史。觀察組男性36 例,女性 27 例,年齡 18 ~ 34 歲,平均年齡(28.37±0.48)歲,對照組男性34 例,女性29 例,年齡19 ~36 歲,平均年齡(29.01±0.50) 歲。2 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
2 組同時行手術準備,同時開始手術。對照組行開腹手術,操作如下:取仰臥位并進行常規消毒、麻醉,在患者右下腹部標記手術切口,作麥氏切口,切除闌尾,清洗、縫合,術畢。
觀察組行腹腔鏡切除術,操作如下:體位、麻醉及消毒同對照組,在肚臍周圍找合適位置切出弧形切口,切口長度約10 mm,建立氣腹。將德國 STO R Z26003BA 腹腔鏡沿操作孔置入患者腹腔,醫生借助腹腔鏡迅速判斷闌尾情況,分離黏連組織同時將積液抽出。進行闌尾切除,沖洗腹腔,置入引流管并縫合傷口。
(1)統計2 組發生并發癥例數。
(2)記錄出血量及時間指標。
對于本次研究中所涉及的所有數據均通過統計學軟件SPSS 22.0 處理,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采用[例(%)]表示,采用χ2檢驗。P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組患者并發癥總發生率分別為15.87%、4.7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 1。

表1 治療后并發癥情況比較[例(%)]
觀察組手術、進食、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P <0.05)。觀察組術中出血量顯著少于對照組(P <0.05),見表 2。

表2 時間指標、術中出血量比較(x±s)
闌尾在盲腸、回腸間,形似細長彎曲盲管,又稱蚓突,闌尾運動方向與系膜關系密切,正常人闌尾可向腹腔任何方位伸展。闌尾在人體中不起任何作用,但臨床研究顯示,切除闌尾后機體免疫力下降,患者易生病。闌尾炎屬于器官炎性改變,分為急性、慢性2 種,前者病情迅速發展,導致患者腹痛難忍。部分患者有腹痛癥狀時不愿意去醫院檢查,或在小診所檢查,易誤診為急性胃病,用止痛藥后患者癥狀有所緩解,闌尾炎逐漸由急性向慢性轉變,慢慢蠶食患者身體[2]。手術為臨床上選擇率較高的治療方式,在醫學技術不斷提升下,傳統開腹切除術逐漸被腹腔鏡手術代替,其優勢在于:在患者腹部作小切口,皮膚損傷很小,麻藥消退后患者疼痛感不強烈,切口小有助于加快患者恢復;腹腔鏡直接到達患者闌尾處,不會對周圍組織造成損傷,醫生視野清晰,能快速判斷患者闌尾位置、炎癥情況,膿液抽吸快捷,術后腹腔中很少有膿液殘留,有效減少患者術后出現腹腔膿腫現象;切口小,消毒、沖洗操作方便,術后更換敷料時處理簡便,不易發生切口感染。也有研究指出,傳統手術后患者出現腸梗阻概率大,腹腔鏡手術正好彌補這一缺陷[3-5]。本研究顯示,觀察組患者術后發生腹腔膿腫、腸梗阻、切口感染例數大幅度減少,且發生并發癥少于對照組(P <0.05),可見腹腔鏡手術具有較高安全 性。
研究顯示,開腹手術會損傷闌尾周圍組織,切口大且醫生不能準確判斷闌尾情況,完全靠經驗用手按壓腹部來確認,這會造成患者切口處有大量血液流出,損傷患者身體[6-8]。而腹腔鏡手術操作方便,有效減少患者術中出血量,切口較傳統手術明顯變小。本研究中對患者手術、住院、進食時間進行對比,發現采用腹腔鏡闌尾切除術患者時間較短,觀察組時間指標均短于對照組(P <0.05)。
綜上所述,給予闌尾炎患者腹腔鏡闌尾切除術,縮短手術時間,手術切口小,患者術后并發癥減少,恢復較 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