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歡妍 季 捷
(1.江蘇大學附屬金壇醫院,江蘇常州 213200;2.常州市金壇區人民醫院,江蘇常州 213200)
微生物檢驗是臨床常用的檢測和監測方法之一,對于感染疾病的診斷和預防有著重要價值[1]。微生物檢驗的結果直接關系到疾病診斷結果以及預防措施的制定,進而對院感的發生率產生影響[2]。本文圍繞著臨床微生物標本采集對微生物檢驗結果的重要性展開研究,結果如下。
選取2016 年10 月至2019 年10 月江蘇大學附屬金壇醫院接受治療的800 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抽簽方法分為對照組(常規采集微生物標本)和研究組(進行微生物標本采集時,對現有采集流程進行規范化),各400 例。對照組男性 208 例,女性 192 例,年齡 65 ~ 85 歲,平均年齡(75.81±3.49)歲,共采集微生物標本400 例,其中血液標本、尿液標本、糞便標本、痰液標本各100 例。研究組男性 192 例,女性 208 例,年齡 65 ~ 85 歲,平均年齡(75.92±3.57)歲,共采集微生物標本400 例,其中血液標本、尿液標本、糞便標本、痰液標本各100 例。本研究獲得患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對照組:常規微生物采集,患者就診后,根據繳費檢驗單,檢驗科人員按照無菌操作流程采集樣本。
研究組:在進行微生物標本采集時,對現有采集流程進行規范化。(1)血液標本采集規范化。血液標本的采集必須在患者使用抗菌藥物之前,同時患者不能存在寒戰、體溫≥38℃,以三步消毒法對患者皮膚進行嚴格的消毒,對血液培養瓶進行嚴格的消毒,然后采集患者血液置入培養瓶內,立即送檢;(2)尿液標本采集規范化。尿液標本的采集應選在清晨時分進行,尿液在患者膀胱內的潴留時間至少為4 h,且必須在患者使用抗菌藥物之前,取患者中段的、未受污染的清潔尿液置于無菌杯中,采集前,幫助患者清洗外陰或陰莖,采集后將尿液保存在4 ~8℃條件下,在30 min 內送檢;(3)糞便標本采集規范化。糞便標本的采集同樣需選在患者使用抗菌藥物之前,以潔凈的竹簽取患者自然排出的含有病變成分的糞便,糞便內不可含有尿液,從糞便表面、深處、糞端多部位進行采集,大小約為指頭大小,將采集的糞便置于潔凈無菌杯中,不可有水漬或消毒劑,1 h 內送檢;(4)痰液標本采集規范化。痰液標本的采集必須在患者使用抗菌藥物之前,采集時間選在清晨時分,采集前指導患者進行2 min 的刷牙,然后以無菌鹽水進行3 次漱口,指導患者用力咳嗽,將深部痰液咳出至一次性無菌杯中,2 h 內進行送檢。
將2 組血液標本、尿液標本、糞便標本、痰液標本檢驗的陽性率作為觀察指標。
此次研究選取SPSS 21.0 作為統計學處理軟件。計數資料以(x±s)表示,行t 檢驗;計量資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檢驗。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組血液、尿液、糞便、痰液標本檢驗的陽性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 < 0.05),見表 1。
微生物檢驗是指通過對患者身體某部分的微生物標本進行培養及檢測,對患者的身體狀況進行了解,例如:患者對何種藥物存在過敏反應、患者感染的細菌類型等,再根據檢驗結果制定治療方案,不僅可以保障治療效果,也提高治療的安全性[3],但是近年來臨床微生物標本檢驗中存在標本校驗不合格的情況,嚴重影響臨床微生物檢驗工作的質量,研究指出[4],標本采集不合格是導致檢驗不合格的最主要原因,采集工作是微生物標本送檢前的第一道工序,標本采集工作的開展決定微生物檢驗的效果,只有進行正確的采集,才能保證檢驗工作的正常進行以及檢驗結果的準確性,因此需對標本采集不合格的原因進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相關控制方法。
(1)痰液標本
痰液標本采集過程的不規范操作,導致痰液標本不合格,進而導致檢驗結果的不準確。首先,護理人員在進行痰液標本采集前,未告知患者采集痰液過程中的注意事項,導致患者獲取痰液的方式不當;其次,患者咳出痰液之前未進行口腔清潔,導致痰液受到污染;最后,患者將痰液咳到無菌杯后,護士沒有立即蓋緊蓋子,導致空氣中微生物進入痰液。上述原因均是痰液采集過程中存在的質量問題[5-6]。
(2)尿液標本
我國衛生部針對臨床上尿液標本的采集工作有明確的規定,必須要保證尿液標本不受污染,并及時送檢。但以下3 個方面導致尿液標本的采集不合格:首先,患者在采集前未接受到合格的健康教育,導致準備工作不充分,例如:患者在采集尿液前服用抗菌藥物,患者進行外陰清洗不到位等;其次,尿液標本采集后未得到妥當的保存,儲存溫度不合格;最后,尿液標本采集后保存時間過長,未在1 h 內送檢,導致尿液標本受到污染。上述3 個不規范采集過程,影響尿液標本檢驗結果的準確性[7]。
(3)血液標本
血液標本采集的不合格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采集的條件和時間,血液的采集應該選擇清晨患者空腹時進行;第二,采集后保存工作不到位或是沒有及時送檢,導致血液受到污染,進而對檢驗結果造成影響[8]。
(4)糞便標本
目前我國臨床上關于糞便標本的采集工作主要由臨床護士負責,送檢工作則由護工負責,由于護工常常負責多個科室的工作,因此糞便標本送至檢驗室時水分已完全流失,十分干燥,進而導致檢驗結果的假陽性。除此之外,糞便標本被污染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例如:糞便標本中混有尿液等。此外,糞便采集時僅采集糞便中某一處的標本,未從多個位置進行采集,也是導致糞便標本采集不合格的原因[9]。
(5)其他原因
微生物檢驗學是臨床上一門較為新型的醫學學科,其主要作用是通過對人體身體標本進行檢驗;確定細菌類型來為臨床提供關于感染性疾病診斷及預防的依據。但是微生物學目前在我國發展時間較短,因此我國關于該方面的資料并不完善。此外,部分擔任此工作的工作人員自身綜合能力有待提高,我國目前十分缺乏關于微生物精尖檢驗工作的人才,導致微生物檢驗工作開展過程中出現許多問題,對檢驗結果造成影響。例如:文書編寫不科學、采集后保存方式不合理等,這些原因不僅會對檢驗結果產生影響,導致誤診情況的發生,還容易引發醫療糾紛[10]。

表1 組間微生物標本檢驗陽性率比較[例(%)]
(1)提高微生物采集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
微生物的采集工作十分精細,對采集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要求較高,要求工作人員要細心、有責任心、耐心,同時對采集工作人員的專業知識及采集技能也有要求,因此必須提高采集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主要從兩個方面進行,一是在采集工作人員上崗工作前,必須接受專業的培訓,培訓完成后進行綜合能力考核,考核完成后方可上崗參與采集工作。二是提高在崗采集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結合新興的關于微生物標本采集的知識及方法,首先要定期組織在崗人員進行再培訓及考核,保證其掌握關于微生物標本采集的知識及技能;其次要對采集人員進行思想教育,使其在采集標本前耐心對患者進行講解及指導,提高其責任心,不可因標本污穢而在標本被污染的情況下不進行重新采集;最后,要建立監督制度,對標本采集過程進行不定期的考察,總結其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整改意見。
(2)規范采集流程
眾所周知,微生物標本采集的質量對檢驗的結果有直接的影響,因此一定要對采集的流程進行規范。首先,要嚴格規定微生物標本采集的時間,哪些標本需要在清晨時分采集,哪些標本需要在午間采集;其次,要對微生物標本的采集條件進行規范,例如尿液標本采集時,必須在患者膀胱內潴留4 h 以上,血液標本采集時,患者必須是空腹等;此外,還要對微生物標本采集前的準備工作進行規范化,例如尿液采集前患者必須清潔外陰等;另外,還要對微生物標本采集的數量、標本的內容進行規范化,例如尿液必須采集中段尿液,糞便必須有指頭大小。最后,還應對微生物標本采集完成后的保存進行規范,微生物采集完成后應立即置于無菌杯中,蓋好蓋子進行保存。
(3)加強臨床溝通及宣傳
影響微生物采集質量的因素有許多,如采集是否科學、采集后的保存是否恰當等,不同的微生物生活習性不同,對于采集、保存、運動等的要求也有所不同,若工作人員在實際操作中未進行細分,則可能影響檢驗結果,導致需要進行標本的重新采集,導致臨床資源的浪費,因此必須加強與臨床的溝通與配合,保證標本采集、保存、運動等工作的質量,降低實驗誤差,保證檢驗結果。還要在采集前加強對患者的宣教,讓患者掌握正確的采集前準備方法、標本提供方法,提高患者的配合度及認知度,進而保障檢驗結果。
本研究選取800 例患者的微生物標本共800 份并分為2 組,分別以常規采集流程(對照組)、規范化采集流程(研究組)進行標本采集,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標本的陽性檢出率顯著高于對照組。
綜上所述,微生物標本的采集工作會對微生物檢驗的結果產生影響,因此需對標本采集流程實施質量控制,保障檢驗結果的合格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