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盛權,鄧紹輝,陳仲延,龐 祥,謝 強,唐志成,韋家周
(廣西農墾西江乳業有限公司 537100)
“加快發展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和生態保育型養殖業,切實轉變養殖業發展方式,走出一條種養結合、環境友好、高效安全的現代生態養殖發展道路。 ”《廣西現代生態養殖“十三五”規劃》的出臺,為廣西畜禽水產業率先轉型升級為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現代農業作出科學布局。 廣西農墾西江乳業有限公司積極響應區人民政府號召,2015 年開始投入大量資金將傳統牛舍改造成現代生態養殖牛舍。 發酵床養牛技術是一種以發酵床為基礎的環保、 安全、 有效的生態養殖技術,奶牛在發酵床墊料上生長,排泄的糞尿被發酵床中的微生物分解后,無臭味,糞尿便于清理,對環境無污染。 本文對我公司奶牛場引進生態養殖技術的應用情況進行簡述,從主要技術措施、生態養殖取得成效、奶牛生態養殖前景等幾個方面進行分析。
充分發揮微生物技術,將玉米稈、甘蔗梢等秸稈粗飼料采用微貯處理;運用益生菌處理花生藤、蓮藕渣、葛根渣、豆皮顆粒等非常規飼料;對棉籽、精飼料進行益生菌處理后飼喂。 牧場飼料原料大都是通過有益微生物處理后才飼喂奶牛, 使奶牛胃腸道內保持正常菌群生態結構。 除了飼料外,微生物技術還應用于清除養殖環境惡臭、抑制蚊蠅滋生、處理養殖糞便污水等等,確保飼料、養殖環境和糞污處理三個環節益生菌全程定向調控。
牛舍墊料層高度一般為25~50cm, 不同牛舍可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將牛舍面積大小及所需的墊料厚度來計算所需要的墊料。 碳氮比高、透氣性好、保水性強的鋸末是最佳的墊料,如當地鋸末資源缺乏或者價格過高時,也可以部分用稻殼和秸稈代替,但秸稈需經過粉碎后(粉碎后長度約0.5~1.0cm)才能使用。 含有防腐劑、 含油的鋸末以及發霉的稻殼、 秸稈等不能作為墊料使用。 我們牧場以牛糞為發酵床的主要墊料,并添加適當的稻殼來補充墊料和調節墊料的水分。
發酵床總體要求是:通過添加墊料和翻動墊料及控制風扇等措施,使發酵墊料濕度控制在50%左右。 主要工作是定期翻動墊料、墊料補充與更新、添加菌種、定期測量溫度等措施。
干燥的環境是牛舍保持潔凈的前提條件。 不同階段奶牛糞尿排泄量是不同,泌乳牛的排泄量最大,因此養殖密度應最小以15m2/頭左右為宜,而后備育成牛以10m2/頭左右這宜。
通過生態養殖后, 奶牛生產性能和養殖效益都得到較大大幅度提升,牧場真正走上可持續發展道路。
5 年來,牛群存欄增加97 頭,增長率為24.6%

成母牛存欄增加50 頭,增長率為22.73%。

生鮮牛乳增加911t,增長62.70%

2012 年~2014 年奶牛 單產分 別為5428kg、5883kg、5837kg。2015 年后單產突破7000kg 大關, 并且在后面幾年連續增長,2019 年達9632kg。 創造了南方奶牛單產奇跡。 飼料不含抗生素,消毒不使用化學消毒藥,保證了生鮮牛乳的質量安全。

由于飼喂經發酵和含有益微生物的飼料, 奶牛機體抵抗力得到提高,蹄病發生率下降明顯。 蹄病發生率由2015 年的4.49%下降到2019 年的1%。

應用發酵床后,牛群舒適度大幅度提升。乳房炎發生率也比傳統牛舍下降很多。 值得注意的是,要時刻關注發酵床濕度,及時翻動或補充墊料或調整牛群密度以降低乳房炎發病率。 2017年牛群乳房炎發病率較其他年份發生率高,就是經驗教訓。

5 年來,成母牛繁殖率一直上升。

通過微生物技術的利用,提高了飼料利用率、轉化率,飼料成本逐年降低。成母牛飼料成本由2015 年的3.342 元/kg 奶下降至2019 年的2.03 元/kg 奶。

飼料成本占總成本約65%,飼料成本下降了,加上獸藥費用降低等導致生產成本逐年下降。

除了2016 年奶價高原因外,5 年來牧場年利潤保持一定增長,確保了牧場的可持續健康發展。
除上述外,奶牛場用水少,零排放,大大減少了養殖污染;糞便發酵完全,變廢為寶,種養經合;因為有益微生物的作用,養殖過程無嗅味。
運用生物靶向技術,采用生物發酵床,生物飼料,生物環境控制的方法有效地減少了糞污、臭氣的排放,做到了“無排污、無臭氣、少蒼蠅、不擾民”。 推廣和應用現代生態養殖技術5 年來,奶牛場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效果顯著。 廣西農墾西江乳業有限公司走出了現代生態養殖的新路子,其經驗值得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