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小衛
摘 要:近年來,短視頻市場呈井噴式發展。2018年,雖然從發展勢頭上看有所回落,但短視頻市場整體仍然以每年平均8.8%的速度急劇擴張。短視頻市場日益擴張,在年輕群體當中風行一時,在這種情況下,具有鮮明傳統電視媒介傳播特點的教育電視節目是該與之強強對抗,還是借力直上?又該如何借力?本文對此做了簡要分析。
關鍵詞:短視頻;教育電視節目;矛盾
中圖分類號:G2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3866(2020)10-00-02
從快手、秒拍到近年來抖音短視頻的出現,各類短視頻平臺層出不窮,短視頻行業呈現井噴式發展態勢。由于具有較強的趣味性和可視性、較為豐富的表現形式、多元化的使用場景,短視頻節目受到大眾歡迎,成為新時代文化市場的弄潮兒。隨著教育電視節目收視率的逐步下降,短視頻發展迅猛,人們擔心傳統的電視媒介將失去它所擁有的影響力,并因此影響到教育電視節目的長遠發展。因為短視頻注重的是人們的一時娛樂,而教育電視節目追求的卻是立德樹人,于是兩者產生了明顯沖突。本文就新時代教育電視節目與短視頻節目的矛盾所在以及如何解決矛盾,如何才能使教育電視節目通過學習短視頻的優點,從而實現教育電視節目的借力發展,做一些初步探討。
一、教育電視節目與短視頻節目的矛盾
(一)受眾群體的重疊
兩者主要的傳播對象均為青年群體。如今,吸引青年群體是贏得消費市場的一個重要手段。誰贏得青年的青睞,誰就占有先機,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缺乏外界因素介入,那么兩者將難以達成共識。因為利益的矛盾,從來就不是輕易可以調節的。對教育電視節目來說,青年群體是國家發展的中堅力量,需要通過一定的教育手段才能擔當起建設國家的重任;而對于短視頻來說,青年人喜歡獵奇,熱衷分享,是短視頻市場最大的消費群體,一旦失去這一消費群體,短視頻的地位將岌岌可危。因此,二者的矛盾是客觀存在的。
(二)傳播方式的矛盾
傳統教育電視節目主要以電視為媒介,具有不可逆性、傳播速度慢、傳播信息少的特點。而短視頻卻可以通過互聯網進行爆炸式傳播,同時由于短視頻錄制時間等方面的限制,內容較為單調,但因其含信息較為集中,用戶會反復觀看,接受度較高。從這個方面看,短視頻確實占有很大優勢。而且短視頻軟件可以在多個平臺上使用,沒有特定的時間地點限制,建立在互聯網發達的基礎上,也不需要什么特別的設備,反復循環播放又進一步提高了用戶的愉悅感,從而使得用戶急劇增加。傳統教育電視節目因而短板凸顯,相形見絀。
(三)內容上的差異
傳統教育電視節目需經層層審批,從選材到拍攝,從審核到播放,每一個環節都要深思熟慮,審慎操作,公開播出的都是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社會正能量、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發展的優秀作品。而反觀短視頻領域,這些年出現了不少低俗、庸俗的東西,雖吸引了許多流量,卻往往在價值觀方面誤導青年,產生負效應。若不正視這種令人憂心的現象,就會導致劣幣驅逐良幣的危險后果。
(四)制作團隊專業性的高下
傳統教育電視節目由專業的制作隊伍制作,并由專業團隊審核,分工明確,把關嚴格,在質量方面更有保障。反觀短視頻,其理念就是讓每一名用戶都參與創作,因而使得創作團隊的素質良莠不齊,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短視頻的質量,乃至泥沙俱下,亂象叢生。
(五)審核機制的不同
教育電視節目的審核較為嚴格,而短視頻的把關機制缺失,導致很多低俗、庸俗的東西流入了市場,對傳統的教育電視節目造成沖擊。當審核機制完善后,由低俗內容等引來的流量不足以影響市場的格局時,也許短視頻的地位就難以維持。
(六)互動性與開放性的落差
傳統教育電視節目缺乏互動性和開放性,而短視頻的每個用戶都期待與觀看者分享自己的喜怒哀樂,表現出高度的互動性和開放性。這在客觀上更符合青年人的心理預期,并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青年人的審美愛好,因而進一步導致青年人與傳統教育電視節目的疏離與隔閡,使得教育功能削弱與喪失。這方面的差異是由教育電視節目和短視頻節目本身特點所決定的,這是傳統教育電視節目相對于短視頻節目的缺點,但在一定條件下,也可以轉化。關鍵在于改革與創新。分析矛盾,是為了解決矛盾,使傳統教育電視節目借力發展,讓傳統教育電視節目在短視頻的步步緊逼下,重獲生機。
二、傳統教育電視節目如何破局
我們要用新的思路來思考這個問題。難道短視頻和傳統教育電視節目,只是水火不容,只能兵刃相向嗎?為什么傳統教育電視節目不能借助短視頻的特點取長補短呢?短視頻作為一種傳播媒介,在現代社會也是傳播知識、傳播信息的媒介,同樣可以作為教育手段發揮育人引領功能。倘若能把短視頻與傳統教育電視節目結合起來,將教育節目變得更有趣、更接地氣,就可以真正使其成為樹德育人的有效工具。
(一)挖掘傳統教育節目中優秀作品的內涵,并融入流行元素。很多傳統教育節目并不缺少內涵,卻沒有什么年輕人參與,缺乏新鮮血液的注入,這是為什么呢?原因就在于表現形式陳舊,年輕群體所追求的有趣、好玩等特點缺失。所以,應該要更深入地發掘優秀傳統節目中的文化內涵,并與時代元素結合,使青年群體易于接觸、樂于接受?!段以诠蕦m修文物》就是一個很有說服力的樣板。通過紀錄片的形式,講述了故宮文物修復師的故事,充滿正能量,同時又非常接地氣,表達方式接近短視頻,讓年輕人聽得懂,喜歡聽。因此,這部紀錄片的爆紅也就不足為奇。
(二)傳統教育電視節目可以借助短視頻平臺和各大社交平臺傳播。傳統教育電視與青年人產生隔閡,一定程度上與短視頻平臺更吸引年輕人的關注不無關系,若傳統教育電視節目能夠借助短視頻平臺傳播主流價值觀,使之受到青年人的關注,從而體現出自身在道德教化方面的獨特作用,何樂不為?利用好“兩微一抖”三大平臺,一定程度上可以彌補傳統教育電視節目在開放性和互動性方面的不足,轉劣勢為優勢,變被動為主動,方能凸顯其獨特的優勢。
(三)傳統教育電視節目要利用好政府給予的政策優惠,借此引導短視頻平臺的流量優勢為自身服務。在快餐化、碎片化的時代,傳統教育電視節目的生存受到威脅,所以應該用好、用足政府的政策紅利。目前政策上對傳統電視包括教育電視具有一定的政策優惠和保護措施。教育電視節目應該珍惜并善于利用,不但在傳統電視陣地,同時也要在短視頻平臺,利用精良的制作團隊制作出的優質節目,借助短視頻平臺的流量,做好自己的正能量傳播。
(四)傳統教育電視節目要積極轉型,奮發作為。國家對傳統教育電視節目的支持是一方面,而另一方面還需要傳統教育電視節目自己有所作為,不斷創新。要積極調整自我,與時俱進,調整表達方式,使得傳統教育電視節目更易于理解,讓大眾喜聞樂見。同時不能拘泥于表現形式,不能因為與短視頻有差異,就拒絕使用與短視頻相同的互聯網媒介。凡是不利于傳統教育電視節目發展的因素,都要引起管理者的高度關注。更進一步地說,傳統教育電視節目身負的重擔,遠比短視頻要重得多,因此所需要擔當的風險和挑戰也遠比短視頻要多。盡管短視頻可以風行一時,但長久來看,傳統教育電視節目有著深厚的內涵積淀,更能抵擋得住風吹浪打。因此一方面要深化內涵,提升品質,另一方面積極吸取短視頻發展的經驗教訓,積極轉型,以他人之長補自身之短,以求適應時代發展大勢,滿足當代受眾新需求。
(五)傳統教育電視節目要充分借助在立德育人方面的優勢,四兩撥千斤。傳統教育電視部分兼有國家宣傳正能量的職能,這在一定程度上決定其相對于其他節目具有獨特的發展優勢。同時青年是傳統教育電視節目的主要受眾,青年的成長需要有積極向上的能量激勵。因此,傳統教育電視節目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可以立足當下,找準定位,找好支點,穩守堡壘,積極進取,充分發揮立德育人的重要功效,從而做到任爾東西南北風,我自巋然不動,并借助集聚青年的短視頻平臺,將自身的優勢演進為勝勢。
(六)教育電視要結合時代變化的趨勢,打破短視頻主導的“流量為王”,呈現“內容為王”的態勢。過去,收視率被用于評判節目的質量好壞。今天,“流量為王”似乎成為一種新的評判標準,然而這種標準也受到各方詬病。教育電視包括整個電視傳媒行業應順應時勢,勇敢站出來轉變以“流量為王”的錯誤觀念,引領以“內容為王”的正確觀念。通過節目的高質量來吸引用戶,以宣揚真善美為目的,高舉社會主義現代化旗幟,講好中國故事,讓傳統教育電視節目成為中國青年成長歷程中的貼心人、知心人。同時,要保護好優質內容提供商的知識產權,保護好創作者的創作熱情,在全社會引導尊重原創的社會風氣的形成,加大對違法、違規行為的處罰力度。保護好原創者的合法權益,讓原創者得到尊重,持續創作,才能為市場提供優質的文化節目。
三、結語
社會各界共同發力,營造良好的文化市場環境,同時傳統教育電視節目要積極調整發展戰略,取他人之長,補己之短,借鑒短視頻發展之長,創新創優,更上層樓。
參考文獻:
[1]高燕.新媒體時代短視頻營銷模式的反思和重構——以抖音短視頻平臺為例[J].出版廣角,2019(8).
[2]范霖.新媒體時代短視頻傳播的特點及應用啟示[J].新媒體研究,2018,4(12).
[3]陳慧欣.以抖音短視頻為例探討新媒體時代短視頻APP的風靡[J].傳播力研究,2018,2(22).
[4]王曉東.淺談新媒體時代短視頻傳播的特點及應用啟示[J].中國傳媒科技,20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