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亞秋 林宗朝 劉惠雅 田美艷
(1.廈門市同安職業技術學校 福建廈門 361000;2.廈門華天涉外職業技術學院 福建廈門 361000)
中高職課程銜接是中高職銜接和我國職業教育改革的重要內容,關于中高職銜接問題的研究這幾年一直沒有間斷, 也實施過很多辦法, 如舉辦五年制專科, 實施中高職“3+2”模式等, 這些模式均在小范圍部分專業實踐成功,但沒能大范圍展開。究其原因是因為并沒有完全抓住中高職銜接問題的本質。本文認為,中高職銜接應該基于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整體考慮,應該是由樹根到枝干到樹葉的“樹狀”結構的完整體系。
“五年制”指的是“五年一貫制”和中高職聯合辦學“3+2”分段式培養模式,即高職院校招收初中畢業學生在高職院校讀五年模式;高職院校錄取初中畢業學生先在聯合的中職學校讀三年再到高職院校讀二年模式;在一些省份還出現中職學校的重點專業經過教育部批準獲得高職的辦學資格,學生在校讀完中職和高職課程,取得大專學歷。這些模式都屬于通過把中高職合并的形式解決中高職銜接問題。
中高職銜接的主要矛盾在于中職和高職是兩個獨立的辦學主體,各自接受不同的主管部門管理,各自有自己的發展目標,各自有面臨的生源和學生就業壓力。例如,高職院校更傾向于招收來自普通高中生源而不愿接收中職生源;對于中職學校,可能因不認可高職院校的辦學質量而同樣缺乏銜接動力。這種“五年制”的辦法通過實體的連接很大程度上解決了中高職兩個獨立辦學主體銜接的種種問題,但是,這種辦法顯然不適合大范圍推廣,是有局限性的。對于“五年制大專”學生在學校學習期間有的學生學習特別刻苦,技能和成績都很優異,達到了本科的水平;有的學生完全沒有學習,成績很多不及格,那么這些學生都要一起讀五年制大專?都獲得一樣的學歷?顯然是不行的,那“五年專”又該怎樣去鑒定學生五年內發展的水平呢。如果中高職銜接就是“五年制大專”那么“中高本”銜接就是在一個學校里讀七年嗎?[1]
通過查閱關于這個課題大量文獻、研究,發現關于中高職銜接普遍存在兩種比較有代表性技能層級說與人才類型說兩種觀點。技能層級說主張從技能的等級來區分中高職人才培養目標, 如把中職教育定位在培養技術工人,高職教育定位在培養高技能人才。另一種觀點則從人才分類理論出發, 主張中職教育培養的是技能型人才, 而高職教育培養的是技術型人才。這兩種思路有一定的道理,但還是存在一些問題。例如,對于第一種觀點,單就考取技能等級證書來講,高職院校的學生考取技能證書的等級并不比中職學生高。對于第二種觀點,它主要指的是傳統的車間流水線的工種,但是在現代技術與現代管理模式下,很多職業領域很難區分技能和技術。
多年來,普通教育由小學、初中、高中、大學已經形成了一個完整的普通教育體系,仔細研究它們之間的連接,比如初中數學、高中數學、大學高等數學,它們是怎么連接的,是基于知識的復雜程度、數學在生活中應用的程度來連接,本質上是數學這門課程的連接。同樣,基于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構建的中高職銜接應該是整個職業教育課程體系的銜接,這里的課程體系,包括課程標準、教材、課程資料、課程評價等各個要素,各個要素之間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然而,職業教育專業眾多,每個專業大類又細分為各種具體專業,專業課程更是不計其數,職業教育這樣的特點一直以來使得中高職銜接的實現困難重重。從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角度考慮,整個職業教育應該是一種“樹形”結構的發展,小學、初中、中職是“樹根”,包括基本的文化基礎和專業基礎,高職則是“樹干”,是具體專業的學習,應用型本科則是“樹枝”,是專業的繼續學習及研究。中職教育作為專業基礎教育應該有統一的課程設置和課程標準,高職院校就可以在此基礎上,針對具體專業繼續開展教育。[2]
目前,我國普通教育從學前教育、小學、初中、高中、大學、碩士、博士建立了較完整的體系。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應該是從初等職業教育、中等職業教育、高等職業教育、大學本科、專業學位(碩士、博士)較完整的學習通道 (如圖3-1所示)。從圖中可以看出,中等職業教育屬于基礎教育,應該有統一的核心課程及課程標準,這樣作為高等教育的高職教育就可以在中職教育的基礎上進行課程的延續。在很多期刊論文中,都強調建立中高職統一的課程標準和專業目錄編制機制,但是這個實現起來非常困難。我認為,高職教育作為高等教育可以有其自主性,中職教育作為基礎教育應該統一每個專業大類的核心課程及課程標準。

圖 3-1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頒布的《國際教育標準分類》中對技術性為主的教育(5B)描述為:“課程內容是面向實際的,是分具體職業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獲得從事某個職業或行業或某類職業或行業所需的實際技能和知識,完成這一級學業的學生一般具備進入勞務市場所需的能力和資格。”我們制定統一的中職核心課程及課程標準時應注意課程是否符合職業教育的要求,是否符合中職生的認知水平,是否符合中職生的接受能力。筆者從事計算機類專業教學多年,以計算機類專業為例,在中職階段開設C++、C#、JAVA等編程語言課程明顯高于他們的接受能力。應該掌握PPT、Excel、Word等辦公軟件的使用,掌握計算機硬件的性能、組裝和維護,理解計算機網絡的知識、掌握windows server服務的基本配置、交換機和路由器的基本配置的技能,初識簡單的編程語言,初步具備編程的思維。對應這些要求開設核心課程,中職學校的課程為“核心課程+可選課程”兩部分組成,核心課程是所有中職學校計算機專業統一開設的課程,按照統一的課程標準授課;可選課程是每個中職學校根據自己的特點和優勢自定的課程。圖3-2是筆者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和搜集到的相關資料擬定制的中職計算機類專業核心課程及課程主要內容。[3]

圖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