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不同控股模式對村鎮銀行發展效應影響研究

2020-09-10 01:33:39王永聰
海南金融 2020年8期

摘 ? 要:四川省作為較早設立村鎮銀行的地區,起步早、種類多,村鎮銀行的發展在全國具有一定代表性。本文基于四川省29家村鎮銀行,從獲利能力、風險狀況、涉農規模、支持小微企業規模四個角度構造內部效應和外部效應指標來衡量村鎮銀行的經營績效,從發起行的控股比例差異、經濟成分差異、區域屬性差異三個維度,實證分析發起行對村鎮銀行經營績效的影響。實證結果顯示:相對控股模式的內部效應優于絕對控股模式,外部效應弱于絕對控股模式;國有控股模式下的內部效應好于民營控股模式,民營控股模式外部效應更為明顯;域內控股模式下的內部效應占優,域外控股模式外部效應具有優勢。在創設村鎮銀行時,發起行應根據村鎮銀行政策目標和發展定位,匹配適宜控股模式,并根據村鎮銀行不同發展階段動態調整優化控股模式,以促進村鎮銀行穩健和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村鎮銀行;控股模式;內部效應;外部效應

DOI:10.3969/j.issn.1003-9031.2020.08.001

中圖分類號:F830.2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1003-9031(2020)08-0003-13

一、引言

2006年12月,原中國銀監會發布《關于調整放寬農村地區銀行業金融機構準入政策,更好支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提出放寬農村銀行業金融機構準入政策,以此解決農村金融服務難題。2007年,我國首批村鎮銀行在四川等6個省市、自治區開始試點,隨后國開行、農行以及部分股份制商業銀行陸續發起設立村鎮銀行。經十余年的發展及環境變化,村鎮銀行在管理與經營方面暴露出很多問題,特別是主發起行的管理與定位逐漸成為爭論焦點。2018年以來,部分學者甚至認為村鎮銀行已經發展到了終場,有文以“村鎮銀行大敗局”為題引發了對村鎮銀行的激烈討論,這涉及到村鎮銀行生存的問題,也關乎政策設計初衷是否實現的問題,給我國農村金融的發展帶來了全新的挑戰和思考。

二、文獻綜述

村鎮銀行早期研究更多集中在理論和制度層面,主要分析了村鎮銀行發起行的制度衍生、村鎮銀行自身的制度建設以及成功開展運營的經驗介紹等,近期的研究方向逐漸轉向村鎮銀行的績效研究、風險管理以及持續發展等方面。隨著村鎮銀行的發展,學界對村鎮銀行的研究方式逐漸從定性研究向定量研究演變。

一是制度層面。王曙光(2008)指出,村鎮銀行的成立將通過吸收民間資本的方式,刺激農村金融機構產權主體多元化。趙志剛等(2011)認為,村鎮銀行的設立對農村金融的全局發展產生了積極影響,包括但不限于農村金融市場、組織體系、供給渠道和金融服務等各個方面。李明賢等(2016)指出,村鎮銀行伴隨一系列制度出臺,其發展雖在某些層面改善了農村金融市場樣貌,但也顯現出更多問題,包括貸款投向偏移、地域設置不均、業務創新匱乏、治理機制缺陷等。楊智等(2018)基于制度分析的視角,認為村鎮銀行當前發展的困境主要是因為主發起行制度所導致的股權結構異化。

二是公司治理層面。柴瑞娟(2010)認為在絕對控股模式下,主發起行因其絕對的控股比例必然掌握了村鎮銀行發展的絕對主權,長期發展下去,村鎮銀行注定會成為主發起行的附屬或分支機構。李德(2010)認為在相對控股模式下,因股權的分散,村鎮銀行不再受主發起行一家的絕對管控,股東之間的利益通過互相監督而形成一定牽制局面,這對吸收民間資本會有一定的積極影響,從而有效改善村鎮銀行資金來源問題。董曉琳等(2014)認為村鎮銀行主發起人的資格標準應進一步放寬,適當引入熟悉當地市場、產業、經濟、需求等狀況的民間資本以充分發揮其地緣優勢,積極參與村鎮銀行的設立和經營。楊虎峰等(2014)分析了股東類型、股權集中程度、董事會規模等對微型金融機構的財務效應和社會效應的影響,認為要完善微型金融機構的治理機制,就應重點關注其內部治理機制問題。李紅玉等(2017)發現村鎮銀行采用某種控股模式與自身規模有一定關系,其中跨區域設立村鎮銀行的發起行傾向于選擇絕對控股模式。熊德平等(2017)借鑒納什談判模型,將談判優勢與控制權收益結合起來,發現大股東因利用談判優勢,而傾向于提高初始持股比例,這將抑制村鎮銀行的發展,從村鎮銀行長遠發展來看,大股東應降低初始持股比例。

三是經營效率方面。趙丙奇和楊麗娜(2013)從持續性、覆蓋面和社會影響力等方面探索了浙江省長興聯合村鎮銀行的經營效應。曲小剛和羅劍朝(2013)認為融資渠道、政府扶持力度、股權集中度是影響村鎮銀行發展效應的關鍵因素。董曉林等(2014)通過分析江蘇省54家村鎮銀行,發現農村金融機構發起設立的村鎮銀行效應水平更高。周順興(2016)發現銀行業競爭顯著降低了村鎮銀行的財務效應,但提升了經營效應。楊竹清(2019)基于發起行特征的視角,發現村鎮銀行累計數量越多,資金規模越大,發起行的管理成本越高,其效應水平就越低。

除了以上三大類的研究,金洋和羅瑋(2017)、姚寧(2018)分析了村鎮銀行的可持續發展,吳一平(2015)、熊德平等(2017)分析了選址布局等。

隨著時間推移和實踐發展,對村鎮銀行的研究逐漸豐富,不同的研究方向和結論對村鎮銀行的發展發揮著引領作用。現有研究從不同層面對村鎮銀行的困難與問題進行了探討,因研究視角和樣本差異部分結論有所不同,且少有專門細分村鎮銀行主發起行的控股模式對村鎮銀行發展的影響。本文將通過細分控股股東占比、控股股東經濟成分以及控股股東區域屬性三個關鍵因素,探討不同控股模式對村鎮銀行發展的效應影響。

三、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設

(一)理論分析

村鎮銀行的設立是以國有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農村商業銀行等為主發起行,最低持股比例不低于15%的形式發起,演變成如今絕對控股(發起行持股比例超過50%)和相對控股(發起行持股比例大于15%且小于50%)兩種模式。由其發起行的性質,可看出不同設立背景的村鎮銀行代表不同的屬性,而發起行的性質也決定了在設立村鎮銀行的目的和定位,以此可分為國有控股和民營控股兩大類。縱觀村鎮銀行的發展歷程,有些發起行采取規模化發展,跨區域(以地級市為單位)經營,有些立足本地即本市轄內,深耕本地金融發展,從而可分為域外控股和域內控股兩種模式。

在村鎮銀行的發展過程中,關注點主要集中于利益和發展兩點。作為村鎮銀行的股東或管理者,其出發點皆是以獲取利益多少為重心,在村鎮銀行的內部治理中,股東與管理者、大股東和小股東之間的利益沖突與解決顯得尤為重要。銀監會設立村鎮銀行的初衷是為了服務“三農”與小微企業的金融需求,因此,受政策激勵和制度導向,村鎮銀行自身為了長遠發展也必然會考慮可持續發展問題。

村鎮銀行發展上述兩個關注點可分別延伸為內部效應和外部效應兩個方面,不同控股模式的村鎮銀行其自身定位和經營目標有所不同,在內部效應和外部效應上表現出明顯差異。內部效應主要從財務效應體現。一方面,銀行多希望發放大額貸款和收取較高貸款利率來獲取規模效益,但村鎮銀行受限于服務群體與監管要求,往往很少能發放大額貸款,更多以發放單筆小額貸款為主,這種方式會增加運營成本,對財務效應帶來影響。另一方面,從服務對象的定位來看,相比于國有大行、全國股份制銀行等,村鎮銀行由于服務對象較為集中,對當地農村、農業、農民以及小微企業有著更深入的了解,在信息匹配的對稱性層面有優勢,從信息對稱角度能夠降低放貸成本。外部效應主要通過涉農和小微信貸規模來體現。雖然村鎮銀行服務對象較為集中,但受限于沒有科學的信貸監管體系,當前村鎮銀行仍然更多通過固定資產抵押和信貸定量配給的方式為“三農”項目和小微企業提供貸款。這種信貸方式不但增加了運營成本,也造成大量客戶不能滿足信貸審批要求,影響了村鎮銀行的支農支小深度和廣度。

(二)研究假設

在相對控股模式下的村鎮銀行,因其股東分散,盈利成為其首要追求目標,這也會導致其盈利水平在一定時期內相對較高。在絕對控股模式下的村鎮銀行,基于發起行的成熟經營制度和發展理念,股東之間利益博弈較小,更能有效支持、服務“三農”和小微企業的金融需求。故假設Ⅰ:相對控股的內部效應優于絕對控股,相對控股的外部效應弱于絕對控股。

相比民營控股模式下的村鎮銀行,國有背景發起行主導下的村鎮銀行,更多基于國有發起行的發展戰略和風險控制,故風險控制能力相對較強,從而也會影響資產利潤水平。而民營控股下的村鎮銀行更多基于發起行在區域金融市場中的布局,則服務對象具有更多類型或更分散。故假設Ⅱ:民營控股模式下的村鎮銀行外部效應相對明顯,內部效應國有控股模式占優。

對比域外控股和域內控股模式下的村鎮銀行,后者更具地理優勢,管理監督成本更低,股東與管理層之間的溝通成本更低,且其信息透明度也更高。故假設Ⅲ:域內控股模式內部效應明顯,域外控股模式則外部效應明顯。

四、實證檢驗分析

(一)實證設計

1.變量設定

(1)被解釋變量

結合上文分析,將從內部效應和外部效應兩個方面衡量村鎮銀行經營效應,內部效應更多反映其自身盈利能力和財務水平,外部效應更多體現政策目標和社會效應的實現。內部效應從財務指標來考量,采用資產回報率和不良貸款率兩個指標,分別從收益和風險維度來衡量。外部效應考察村鎮銀行服務“三農”和小微企業的情況,采用涉農貸款余額與貸款余額的比值和小微企業貸款余額與貸款余額的比值指標來衡量。

(2)解釋變量

解釋變量的設定主要基于三大類不同控股模式,通過判斷控股比例可分為絕對控股和相對控股,通過判斷發起行性質可分為國有控股和民營控股,通過判斷發起行是否跨區域發起分為域外控股和域內控股。通過啞變量的形式設定三類解釋變量,當考察控股比例,絕對控股取1,相對控股取0;同理,當考察發起行經濟成分和區域屬性時,國有控股(域外控股)取1,民營控股(域內控股)取0。

(3)控制變量

控制變量的選取主要是根據村鎮銀行的控股模式必然涉及到內部股權結構和董事會設置等因素。其中,法人股占比主要是相對自然人股份占比而言,兩者在目標訴求上有較大差異,從而產生較大影響;前十大客戶貸款集中度以及董事會規模等主要從村鎮銀行的業務分布和董事會設置兩方面考察,還包括公司規模、員工資質、資本充足率、流動性比例等影響因素。

2.模型設定

為論證上文研究假設,構造如下計量模型:

Yi,t=?琢+?茁Xi,t+?字∑Controlsi,t+?著i,t ? ? ? ?(1)

其中,Yi,t表示內部效應或外部效應,Xi,t表示控股模式,Controlsi,t表示控制變量,?著i,t表示隨機誤差項。

3.樣本選取與數據來源

根據微型金融信息交流中心(Microfinance Information ?Exchange,簡稱MIX)的劃分標準的村鎮銀行持續經營時長,可將村鎮銀行分為三類(見表2)。為避免因經濟周期、短期市場劇烈變化等因素,本文選擇成熟機構作為實證樣本。從四川省各村鎮銀行成立之時,截至2019年6月,四川省符合成熟機構要求共計29家村鎮銀行,本文所使用數據基于對四川省村鎮銀行調查及整理所得。

(二)實證結果與分析

1.村鎮銀行基本情況的描述性統計分析

29家樣本銀行成立最早的是2007年3月,最晚2011年6月,分布于四川成都平原、川東北、川南和攀西四大經濟區。其中,相對控股15家,絕對控股14家;發起行控股比例最低15%,最高83%,平均控股比例為49.59%;發起行屬于國有經濟成分的有21家,國有控股占比72.4%,民營經濟成分的只有8家,民營控股占比27.6%;跨區域控股有20家,域外控股占比69%,同區域控股9家,域內控股占比31%。

(1)管理機制方面。在運作模式上,15家村鎮銀行采用“依托主發起行資源+村鎮銀行特色”的共享模式,占比51.72%;9家村鎮銀行是完全獨立發展,占比31.03%;剩下的5家采用“總-分”模式和事業部制模式。選擇“完全獨立模式”的村鎮銀行的資產利潤率遠大于選擇“共享模式”運營的村鎮銀行,其不良資產率也明顯低于后者(見表3)。在內部管理制度的建設上,93.1%的村鎮銀行選擇“借鑒主發起行相關制度+自身實際”相結合的方式。在監督評價機制上,51.72%的村鎮銀行選擇以自身內部監察稽核審計為主,24.14%的村鎮銀行是以主發起行檢查審計為主,13.79%的村鎮銀行以外部審計為主,其余村鎮銀行是以多種方式相結合的形式進行審查。由表3財務數據可知,村鎮銀行內部獨立審核形式相比以發起行審計為主形式更有利于村鎮銀行的運營。

(2)主發起行對村鎮銀行運營參與程度方面。在信貸審批自主權上,72.41%的村鎮銀行擁有自主信貸審批權,27.59%的村鎮銀行在一定信貸限額范圍內可以自主審批,超過該限額必須由主發起行審批,自主審批的村鎮銀行在資產利潤率和不良貸款率上要明顯優于受發起行限額審批的村鎮銀行(見表4)。在主發起行是否介入其財務核算上,68.97%的村鎮銀行是沒有被主發起行介入,31.03%的村鎮銀行在財務核算上受到了主發起行的介入。

(3)業務產品與系統方面。在產品設計上,22家村鎮銀行是參考主發起行的產品進行優化設計,6家村鎮銀行是完全自主設計,1家村鎮銀行直接沿用主發起行的產品。自主設計相比參考發起行的設計產品,獲利能力更低,但風險程度也更低,并且更偏向于服務“三農”和小微企業(見表5)。在業務操作系統的來源上,93.1%的村鎮銀行直接使用主發起行的系統,6.9%的村鎮銀行自主開發系統。

2.不同控股比例的主發起行對村鎮銀行經營效應的影響

絕對控股和相對控股兩種控股模式下,村鎮銀行的資產利潤率、不良貸款率、小微企業貸款余額占比、法人股占比四項差異比較明顯。相對控股模式下,村鎮銀行的獲利能力是絕對控股模式的兩倍,不良貸款率反映前者的風險也比后者要小很多。絕對控股模式更偏向于支持小微企業,其法人控股比例達到92.055%,遠高于相對控股模式。

為進一步分析因控股比例差異形成的絕對控股和相對控股兩種模式對村鎮銀行經營效應的影響,本文運用多元回歸模型檢驗(見表7),并重點關注變量是dummy1。

內部效應方面,絕對控股模式下獲利層面的系數是-0.966且在5%的水平下顯著,風險層面的系數為1.314且在10%的水平下顯著,表明絕對控股模式下的村鎮銀行與資產利潤率顯著負相關,與不良貸款率顯著正相關,該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村鎮銀行獲取利潤,同時增加了其不良貸款的風險。

外部效應方面,支持小微和服務“三農”的兩個DUMMY1的系數值分別為7.756和0.718,只有支持小微的回歸結果在10%的顯著性水平下顯著,表明絕對控股模式能夠顯著促進村鎮銀行支持小微發展,對于服務“三農”也有一定促進作用,只是回歸結果不顯著。綜上,假設Ⅰ得到驗證,即相對控股的內部效應優于絕對控股,外部效應弱于絕對控股。

前十大客戶貸款集中度對村鎮銀行的內外部效應有顯著的負向效應,主要是因為貸款業務越集中,將直接增加村鎮銀行的經營風險,不利于化解分散風險。絕對控股模式下,資本充足率與不良貸款顯著負相關,與支持小微企業顯著正相關,表明較高的資本充足率具有較高的風險保障,能夠提升村鎮銀行承擔資產違約的能力以及服務并支持小微的能力。員工資質與不良貸款率和支持小微企業服務正相關,可能是因為高學歷人才追求創新而風險容忍度上升,能夠間接或直接提升村鎮銀行在小微企業業務的發展效率。

3.不同經濟成分的主發起行對村鎮銀行經營效應的影響

表8為國有控股和民營控股兩種模式下的變量比對分析。在資產利潤率層面,國有控股模式稍高于民營控股模式,且前者的不良貸款率相應低于后者。在業務方向上,國有控股模式下的村鎮銀行服務于小微企業的比例遠高于民營控股模式。由于國有控股的股東支持,其流動性比例也遠大于民營控股模式。此外,在國有控股模式下,更注重人才的吸納,本科及以上學歷人數占比超過民營控股10個百分點。

內部效應方面。與獲利和風險兩個衡量效應指標的DUMMY2系數分別為0.421、-1.190(見表9),表明國有控股模式下的村鎮銀行不僅能夠提升其資產利潤率,還能降低不良貸款風險,但實證結果不顯著。因為發起行所屬國有經濟成分,其發展戰略、發展模式、業務拓展、風險防范等更加成熟,在此基礎上發起的村鎮銀行必然受到一定影響,風險管控也更為嚴格。

外部效應方面。支持小微和服務“三農”的DUMMY2的系數分別為19.183和-4.140,且分別在1%的水平和10%的水平下顯著,說明國有控股對于村鎮銀行扶持小微企業金融需求方面存在顯著正向關系,而在服務“三農”項目上卻產生了負向關系(見表8)。兩種控股模式下,涉農貸款占比分別高達83.159%和87.458%,說明總體服務“三農”力度較大。實證結果顯示民營控股模式更利于支持“三農”項目,民營經濟成分發起行主導下的村鎮銀行,由于地緣和信息優勢等對當地涉農行業介入較多,而國有經濟成分發起行主導下的村鎮銀行由于機構特征和服務半徑,在支持小微企業上更具有規模化優勢。民營控股模式的村鎮銀行在服務“三農”上更加突出,國有控股模式的村鎮銀行在支持小微企業上更為突出。綜上,假設Ⅱ得到充分驗證,國有控股模式對村鎮銀行的內部效應確有提升,而在外部效應上民營控股服務類型更為豐富。

前十大客戶貸款集中度與風險指標和涉農指標呈顯著負相關關系,表明在國有控股背景下,貸款集中度越高,涉農貸款占比就越小,其不良貸款風險就越低。相比民營控股模式,國有控股模式因其發起行相對成熟管理,業務發展具有明顯集中偏好,同時加強風險控制以有效降低風險。資本充足率與風險指標呈顯著負相關關系,與服務小微指標呈顯著正相關關系。國有經濟成分所控股的村鎮銀行,能在高資本充足率的情況下,降低不良風險,擴大支持小微企業的規模。村鎮銀行的資產規模與服務小微指標呈顯著負相關關系,資產規模上升態勢下小微占比有所下降。

4.不同區域屬性的主發起行對村鎮銀行經營效應的影響

表10反映域外控股和域內控股兩種模式影響,差異最大的主要是資產利潤率、不良貸款率、法人股占比三個指標。其中,域內控股的資產利潤率大約是域外控股的兩倍,且其不良貸款率也比域外控股小近0.6%;在法人股占比上,域外控股為90.351%,遠遠大于域內控股的78.061%,說明跨區域發起村鎮銀行時,自然人資本介入程度不高。

內部效應方面,獲利指標和風險指標的DUMMY3的系數分別為-0.952和1.318,均在10%的顯著性水平下顯著(見表11),即域外控股模式與村鎮銀行的獲利能力呈顯著負相關,與其不良風險程度顯著正相關。與域內控股模式相比,域外控股模式下的村鎮銀行資產利潤率更低,不良風險更高。與域內控股模式村鎮銀行相比,跨區域設立村鎮銀行對當地市場、產業和經濟狀況等了解程度并不占有優勢,信息不匹配、審批流程等導致經營成本上升。

外部效應方面,支持小微和服務“三農”指標的DUMMY3系數分別為1.517和5.555,服務“三農”指標的系數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顯著,表明域外控股有助于村鎮銀行支持小微和服務“三農”,并對服務“三農”的業務擴張起到顯著作用。因為跨區域發起行的資源不僅局限于當地,其業務規模和市場范圍相比域內控股的發起行可能更廣。綜上,假設Ⅲ在此得到驗證。

前十大客戶貸款集中度與風險指標和服務“三農”指標均呈現顯著負相關關系,即前十大客戶貸款集中度越高,村鎮銀行的不良貸款率則越低,服務“三農”的規模就會越小。很大程度上因為域外控股的發起行存在跨區域經營管控,一定階段內將業務集中在比較熟悉的客戶群體以規避經營風險。資產規模與風險指標呈顯著正相關且在1%的顯著性水平下顯著,與支持小微指標呈顯著負相關且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顯著,表明在域外控股模式下的村鎮銀行,隨著資產規模不斷擴張,后期不良貸款風險上升明顯,同時還會制約其服務小微企業能力。

五、結論與政策啟示

(一)結論

本文基于四川省29家村鎮銀行發起行的控股比例、經濟成分、區域屬性三個維度,實證分析了發起行的控股模式對村鎮銀行經營績效影響,結論如下:

1.相對控股模式的村鎮銀行的內部效應優于絕對控股模式的村鎮銀行,而外部效應弱于絕對控股模式的村鎮銀行。實證結果顯示了的資產利潤率顯著負相關,與不良貸款率顯著正相關,在支持小微企業規模上顯著正相關。

2.國有控股和民營控股模式下村鎮銀行的經營績效存在差異。國有控股模式對村鎮銀行的獲利能力和抗風險能力確有提升,有一定內部效應。民營控股不僅服務小微也服務三農,外部效應更為明顯。

3.域內控股模式的村鎮銀行,由于天然的地緣優勢、信息優勢和決策半徑優勢,內部效應占優。域外控股模式與村鎮銀行的資產利潤率負相關,與不良貸款率正相關,在提升服務“三農”規模上有一定正向作用。

(二)政策啟示

1.應根據村鎮銀行不同政策目標和發展定位,匹配適宜的控股模式。從發起行設立村鎮銀行來講,若發起行屬區域內、國有背景且采用相對控股模式發起設立村鎮銀行時,其內部效應能達到最優;若擁有國有背景的發起行在域內采用絕對控股模式發起設立村鎮銀行時,其外部效應能得到明顯發展。

2.應根據村鎮銀行不同發展階段,進行控股模式調整優化,促進村鎮銀行從快速成長走向穩健發展。村鎮銀行在成立初期首要目標是為了存活和扎穩腳跟,即追求財務上的盈利、發展速度的提升,在成立初期更適宜相對控股模式。隨著村鎮銀行發展基于穩定,為提升發展質量、降低經營風險,應適度提升控股比例,加強公司治理與風險管理。

3.相對控股和域內控股模式下的村鎮銀行應強化風險管理與業務運營的平衡發展,防止過于激進而導致風險不斷加劇。相對控股模式和域內控股模式雖能提升獲利能力、降低村鎮銀行的不良貸款風險,但在發展過程中依然要切實樹立穩健經營意識,不以單純追求利潤最大化而做大業務規模。此外,伴隨村鎮銀行在業務不斷發展的同時,要不斷提升自身風險管理能力,健全自身風險管理體系,嚴格做好壓力測試,切實增強抵御金融風險的能力。要堅持業務“小而分散”原則,避免“壘大戶”行為導致后期風險積聚,以實現業務經營的穩健和良性發展。

4.絕對控股、國有控股以及域外控股村鎮銀行應進一步實現可持續發展與支持“三農”、小微企業的統籌,防止過于規避風險導致僅為網點功能。要在有效支持“三農”、小微前提下,有效拓展業務半徑和范圍,不斷增強機構盈利能力,實現機構的財務可持續。要結合縣域、農村融資需求特點,不斷調整產品結構,創新產品類型,提升金融服務的可持續。要充分借助科技金融力量,不斷豐富應用場景,彌補網點與人力資源不足,提升自身對當地經濟金融發展的支持和貢獻。

5.所有控股模式下的村鎮銀行,均應堅持普惠方向,牢記服務“三農”、小微的歷史使命。要堅持成立初衷,回歸到服務“三農”、小微的本源上來,堅決防止脫離方向,成為農村金融的“抽水機”。要持續推進特色化經營,結合自身實際提升差異化服務水平,打造“三農”、小微服務的特色銀行。要樹立“社區銀行”理念,增強與“三農”、小微感情聯系,提升金融服務的及時性、針對性和有效性。

(責任編輯:夏凡)

參考文獻:

[1]王曙光.新型農村金融機構運行績效與機制創新[J].中共中央黨校學報,2008(4):60-65.

[2]趙志剛,巴曙松.我國村鎮銀行的發展困境與政策建議[J].新金融,2011(1):40-44.

[3]李明賢,羅荷花,易蕊琦.中國村鎮銀行發展、制度改革與路徑選擇[J].經濟體制改革,2016(4):18-24.

[4]楊智,孫圣民.主發起行制度對當前村鎮銀行發展的影響與對策[J].制度經濟學研究,2018(3):136-158.

[5]柴瑞娟.村鎮銀行股權結構研究[J].法學雜志,2010(2):125-127.

[6]李德.我國村鎮銀行現狀和未來發展前景探析[J].華北金融,2010(8):24-27.

[7]董曉琳,程超,龍玲華.主發起人類型、設立取址與村鎮銀行經營績效—以江蘇為例[J].財貿研究,2014(2):116-121.

[8]楊虎峰,何廣文.治理機制對小額貸款公司績效的影響—基于169家小額貸款公司的實證分析[J].中國農村經濟,2014(6):74-82.

[9]李紅玉,熊德平,陸智強.村鎮銀行主發起行控股:模式選擇與發展比較—基于中國899家村鎮銀行的經驗證據[J].農業經濟問題,2017(3):72-79.

[10]熊德平,陸智強,李紅玉.談判優勢、控制權收益與大股東初始持股比例—來自中國865家村鎮銀行的經驗證據[J].財貿經濟,2017(2):44-62.

[11]武力超,陳玉春.所有權對微型金融機構財務績效和覆蓋面的影響[J].南京審計大學學報,2017(2):39-48.

[12]趙丙奇,楊麗娜.村鎮銀行績效評價研究——以浙江省長興聯合村鎮銀行為例[J].農業經濟問題,2013(8):56-61.

[13]曲小剛,羅劍朝.大型商業銀行培育村鎮銀行的績效考察——以中國建設銀行為例[J].金融論壇,2013(2):68-72.

[14]周順興.銀行業競爭、客戶篩選與村鎮銀行二元績效:傳導機制與實證研究[J].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16(4):34-44.

[15]楊竹清.村鎮銀行設立、發起行特征與績效——基于Heckman和2SLS模型的實證研究[J].當代金融研究,2019(2):62-74.

[16]金洋,羅瑋.關于村鎮銀行發展的問題研究——以宜昌市為例[J].武漢金融,2017(10):78-80.

[17]姚寧.村鎮銀行可持續發展瓶頸[J].中國金融,2018(18):102.

[18]吳一平,李珊珊.河南省村鎮銀行設立與選址的影響因素實證研究[J].農業經濟與管理,2015(2):14-21.

[19]熊德平,陸智強,李紅玉.農村金融供給、主發起行跨區經營與村鎮銀行網點數量——基于中國865家村鎮銀行數據的實證分析[J].中國農村經濟,2017(4):30-45.

收稿日期:2020-05-25

作者簡介:王永聰(1985-),男,四川南充人,現供職于中國人民銀行宜賓市中心支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彩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91精选在线观看| 国产杨幂丝袜av在线播放| 一级毛片在线播放免费| 亚洲精品卡2卡3卡4卡5卡区| 日本免费精品| 国产精品尤物在线| 国产欧美日韩专区发布| 广东一级毛片| 五月丁香在线视频| 日韩区欧美国产区在线观看| 亚洲区第一页| 亚洲国产欧美目韩成人综合| 波多野结衣亚洲一区| 国产精品免费入口视频| 亚洲人成日本在线观看| 波多野结衣视频一区二区 | 在线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午夜福利片在线观看| 九九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强乱中文字幕在线播放不卡| 久草视频精品| 午夜精品一区二区蜜桃| 五月婷婷综合色| 2020极品精品国产| 日韩人妻无码制服丝袜视频| 久草中文网| 欧美日韩国产系列在线观看| 成人在线天堂| 免费A级毛片无码免费视频| 97超碰精品成人国产| 爽爽影院十八禁在线观看| 91破解版在线亚洲| 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久| 国内精品免费| 日韩小视频在线观看| 二级特黄绝大片免费视频大片| 国产黄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开放后亚洲| 欧美一级专区免费大片| 日本亚洲欧美在线| 99免费视频观看| 亚洲三级成人| 在线中文字幕网| 激情网址在线观看| 日韩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区AV| 久久久亚洲国产美女国产盗摄| 国产99视频精品免费视频7| 亚洲三级a| 国产a网站| 亚洲天堂777| 亚洲成人精品| 日本欧美视频在线观看| 国禁国产you女视频网站| 欧美日韩久久综合| 国产日本一区二区三区| 综合久久久久久久综合网| 热99精品视频| 中文字幕人妻av一区二区| 欧美精品啪啪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国产精品网站在线看| 日韩专区第一页| 日韩免费毛片| 精品无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 黄色网在线| 国产流白浆视频| 国产高颜值露脸在线观看|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乱码中文| 国产精品流白浆在线观看| 国产免费久久精品99re不卡 | 色综合成人|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66| 亚洲综合精品第一页| 欧美综合激情| 色噜噜中文网| 亚洲天堂2014| 国产三区二区| 在线观看欧美国产| 日韩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 色综合天天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精品伊人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