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沛 周靜 顏婧
摘要:財務分析體系是利用財務報表的數據,以某個指標為核心,分解對核心指標的產生影響的各類指標,利用各類指標評價的結果,從而達到綜合評價財務狀況的一種指標集。常用的財務分析體系主要是指杜邦分析體系和管理用財務分析體系。本文以兩種財務分析體系的概述開始,通過某上市公司應用的實例,做出對兩種財務分析體系的評價。
關鍵詞:財務分析體系;杜邦分析體系;管理用財務分析體系
引言
了解和評價一個企業的財務狀況,我們首先想到的是對該企業某個時點的財務報表運用財務分析體系進行分析和評價。目前財務報表已經成為規范的反映特定時間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及現金流量的財務報告之一。無論是投資者還是企業的管理者都會使用財務報表列示的財務數據,運用財務分析體系,獲取財務信息,幫助他們做出正確的決策。企業財務報表包括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財務狀況變動表共四份報表。而我們最常用的是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為財務分析體系提供了數據來源。目前,我們經常使用的財務分析體系包括杜邦分析體系和管理用財務分析體系。
一、不同財務分析體系綜述
杜邦分析體系是因美國杜邦公司成功應用而得名,以權益凈利率為核心,以總資產凈利率和權益乘數為分解因素,通過比例的組合,反映了企業獲利能力及財務杠桿對權益凈利率的影響,具體公式如下:
權益凈利率=總資產凈利率×權益乘數=營業凈利率×總資產周轉率×權益乘數
總資產凈利率反映的是企業的經營能力,權益乘數反映企業的財務杠桿。通過后續分解將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的數據結合,將權益凈利率分解為獲利能力、營運能力、償債能力的結合,綜合分析和評價整個企業。
由于財務報表的使用者對財務信息質量的要求不斷提高,逐步發現杜邦分析體系中的不足,如計算總資產凈利率的凈利潤與總資產兩個指標分子分母口徑不一致,沒有區分經營、金融活動損益,沒有區分經營和金融資產,沒有區分經營和金融負債等局限性。針對上述問題,人們參考傳統財務報表的內容,建立了新的管理用財務報表體系,該體系區分了經營活動和金融活動,在報表中區分了營運活動和籌資、對外投資活動的收支情況,形成全新的管理用資產負債表、管理用利潤表和管理用現金流量表。同時也運用管理用財務報表形成了管理用財務分析體系。具體公式如下:
權益凈利率=凈經營資產凈利率+(凈經營資產凈利率—稅后利息率)×凈財務杠桿
管理用財務報表中列示了經營資產、經營負債、金融資產、金融負債。將權益凈利率高低的驅動因素確定為凈經營資產凈利率、稅后利息率和凈財務杠桿。由此可見管理用財務分析體系解決了杜邦分析體系的不足。
二、財務分析體系的應用
我們選取了2001年在我國A股市場上市的XX進出口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XX公司)20X8年末的財務數據,分別應用兩種財務分析體系。
XX進出口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世紀70年代,公司坐落在我國東部經濟發達地區,主營業務為紡織品進出口及代理進出口業務。公司主要業務模式以綜合貿易為主,包括出口業務、進口業務、大宗商品國內貿易業務。目前XX公司有6-8家控股子公司,涉及電子顯示器件、機電產品、建材、服裝、辦公設備生產及銷售,服裝、紡織品研發、生產及銷售,化工產品的銷售,房地產開發,建筑機械、金屬材料、水暖、電器器材的銷售,各類商品展覽及展示。注冊資本3億元。通過幾十年的發展XX公司已經擁有30多年外貿行業經驗,成為該地區有較大影響和一定市場地位的多元化的上市公司。其中部分經營產品成為該地區前三大供應商之一。
根據該上市公司公開發布的財務報表,編制XX公司20X8年資產負債表(簡表)(見表1)及利潤表(簡表)(見表2)。
根據杜邦分析體系的公式計算和分解如下:
權益凈利率(30.47%)=總資產凈利率(10.49%)×權益乘數(2.905)=營業凈利率(18.32%)×總資產周轉率(0.5726)×權益乘數(2.905)
根據該上市公司公開發布的財務報表及相關分析報告,編制XX公司20X8年管理用資產負債表(簡表)(見表3)及管理用利潤表(簡表)(見表4)。
根據管理用財務分析體系的公式計算和分解如下:
權益凈利率(30.47%)=凈經營資產凈利率(23.30%)+(凈經營資產凈利率(23.30%)–稅后利息率(8.04%))×凈財務杠桿(0.47)
三、各財務分析體系的評價
(一)財務報表編制的要求不同
財務分析體系的基礎是財務報表,合理的財務報表數據來源和準確的財務報表的數據對編制一份高質量的財務報表至關重要。而不同報表的編制要求也存在著差異。編制的傳統的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只需按照財務明細賬或總賬的科目對應填列,即使有所差異也只是需要將幾個科目進行匯總,如固定資產凈值就是固定資產原值減去累計折舊。基本不需要分析單一科目的組成,編制方法簡單且認可度高。
管理用資產負債表和管理用利潤表的編制,表面上看是傳統財務報表的科目調整,但實際要復雜很多。簡單地說,要根據財務明細賬或具體的經濟業務進行分類及歸集,將各會計科目或某些特定的經濟業務在經營資產、經營負債、金融資產、金融負債中進行劃分按規定的報表格式重新填寫。還要區分經營活動的收入、支出及經營凈利潤和金融活動的收入、支出和金融費用,使得稅后凈利潤為經營活動凈利潤與稅后金融費用的差額與傳統利潤表中的稅后凈利潤相同。如上表4中,投資收益科目就分為經營投資收益和金融投資收益,而在上表2中投資收益就沒有區分,最主要的原因是根據該上市公司公開發布的財務報表列示,20X8年投資收益為2.514億元,其中對聯營企業和合營企業的投資收益為2.371億元,占總投資收益的94.31%。該公司經營多元化,公司對外的長期投資也屬于該公司的經營活動,所以取得的這部分投資收益也應該歸集到經營活動的收益。由此可見,管理用財務報表比傳統財務報表的編制要求更高,難度更大。
(二)反映財務狀況的角度不同
利用傳統的資產負債表(見表1)和利潤表(見表2)及杜邦分析體系的分解指標數據發現,XX公司20X8年末流動比率小于1,資產負債率為65.57%,營業利潤小于0。說明該公司償債能力和主營業務獲利能力都很弱,特別是根據指標顯示,短期內無法償還短期的欠款。但XX公司依然正常開展經營。主要原因是我們用歷史的數據評價歷史或當前的經營能力和財務狀況并不完全說明該公司將來的發展。
大部分的財務報表使用者需要通過財務報表的數據來預測公司未來的發展,評價公司未來的各項能力。通過管理用兩張報表(見表3、表4)的分析可以看出,該公司取得了有息借款并沒有全部投入生產經營,其中部分用于了投資活動,公司可以通過出售金融類的投資來償還到期部分的有息借款,支付相關的成本。通過對管理用財務分析體系數據的分析,凈經營資產凈利率為23.30%,說明XX公司通過多元化的經營活動是可以獲得比較高的收益的。金融活動的收益可以抵減部分的籌資成本從而降低金融活動的成本率。凈經營資產凈利率大于稅后利息率說明公司通過有息籌資投入經營活動可以獲得更多的收益。總之兩種分析體系站在不同的角度,分析不同的指標,評價相同的財務狀況,但給使用者帶來了不同的財務信息。
(三)編制及使用者的要求不同
傳統財務報表及分析體系數據來源準確,有標準的格式和編制規范,編制相對簡單,反映的科目及數據也通俗易懂,報表的使用人容易接受和使用。
管理用財務報表及分析體系的運用就相對復雜,數據來源的要求高,需要對部分的會計科目或業務進行分析匯總,這就要求編制人員即要對公司的財務工作非常了解,又要具備較為全面的財務知識。最主要的是編制所需要的資料有些屬于公司的內部財務信息,沒有對外公開。如:在XX公司公開發布的財務報告中包含了“公司適度以成本相對低廉的大股東借款置換部分銀行貸款,主動優化調整融資結構”。這樣的說明,從而降低了銀行貸款的數額。根據管理用財務報表編制的要求,大股東借款需要支付利息,屬于金融負債,該公司的財務處理可能將大股東的借款直接計入了應付及預收款項,對外公布的信息中也沒有具體包括相關借款的金額及其支付的成本,不知情的情況下就會將大股東借款認定為經營負債,影響了報表編制的準確性。由此可見,只有是該公司財務方面的管理者才具備準確編制管理用財務報表的條件和能力。報表的使用者也需要根據編制者提供的一些編制信息才能更全面的分析和評價報表。所以當前,管理用財務報表及其分析體系更加適合于公司內部管理。無法做到對外的廣泛使用,也沒有被大部分的報表使用者接受和認可。
對比上述兩種分析方法,可以看出管理用財務報表及分析體系更具備動態性,更直觀地反映出公司各類活動的收入和成本,跳出了會計科目對會計報表的約束,編制更加靈活。但由于對編制人員和編制資料的要求較高,特別是編制管理用財務報表的環節,運用報表和分析方法分析和評價環節都需要涉及部分公司的內部未公開的財務信息,從而限制了報表的使用范圍。
結語
目前我們對財務報表分析的方法更多運用的是杜邦分析體系,但我相信隨著有效資本市場的逐步形成、報表使用者對公司財務信息披露數量和質量不斷提高、企業管理者對財務管理的要求不斷提高,管理用財務報表及分析方法將會發揮其優勢,得到更廣泛的運用。
參考文獻
[1]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財務成本管理[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19(03):51–60.
[2]許亞楠.大學生論文聯合對比庫[J].企業財務報表分析,2015(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