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偉雄
摘要:近年來,我國企業中仍有財務漏洞頻發的現象。自改革開放以來,多數企業將發展的重點置于經濟效益上,對于企業的內部控制開展不甚重視,在執行方面也有所欠缺,缺乏有效的內部控制制度建設,企業中高層管理人員對內部控制理解不透徹。這些問題的存在導致部分企業的內部控制體系不夠完善,影響了企業的長遠發展。文章以此展開討論,首先對內部控制的內涵加以概述,然后對當前部分企業內部控制體系中存在的問題加以分析,最后提出對應的優化與解決措施。
關鍵詞:企業;內部控制;問題;解決措施
引言
在我國企業中,內部控制已有了較為普遍的應用。但由于諸多因素的影響,其最終的實施效果仍不盡人意。缺乏必要的實施環境、風險防控機制的缺失、內部控制流程的不合理以及監督不力等問題的存在仍制約著內部控制體系的有效運轉。
一、內部控制內涵概述
企業內部控制是以企業管理所需,而將一系列管理活動有機結合的系統的、能動的制約機制。不同的企業類型受到市場環境、法律法規、企業規模以及經營模式等的影響,內控方式也會發生一定的變化。隨著當前市場經濟的愈發成熟,企業內部控制也會緊隨經營管理需求而靈活轉變,會以內部控制目標對企業的經濟活動流程、業務流程、崗位結構、管理體系等管理項目進行相關完善。企業在開展內部控制管理的過程中,以實現最終的經營戰略目標為基礎,根據企業實際經營發展所需對各方面制約機制進行構建。在過程中,加強對會計信息真實性、可靠性的保障,監督管理各方面經濟與業務流程,對整體組織結構進行完善,在發現問題時進行及時的決策調整。
二、企業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一)缺乏有效內部控制環境,權力過于集中
1.缺乏企業內控文化建設
在部分企業中,從管理層到各部門員工缺乏對內部控制的正確認識。首先企業管理層對內部控制缺乏重視,對其關注甚少,并未在企業組織內控相關的培訓與文化宣傳活動。高層領導將管理視角多置于經濟利潤的增長上,缺乏與各職能部門以及員工的溝通交流,企業員工在各自崗位上也僅專注于手頭上程序化的工作,對內部控制活動的開展沒有明確的概念。如此一來就導致企業整體難以形成統一的內部控制體系,各行其是,未將企業整體的內部控制體系建設與相關企業文化作為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2.內審機構未發揮有效職能
在部分企業中,內審機構的職能匱乏或喪失是當前諸多企業存在的問題。內部審計機構未受到重視,沒有獨立的運行機制,內部審計人員多是由企業高管進行人員任命,造成權力與職能的混淆。此種狀況下,內部審計機構很難發揮其應有職能。另外,內審機構中人員的專業技能有所欠缺,多是從其他部門中借調進行人員組織構建,導致其難以勝任崗位職責,很難對企業展開有效的內部控制審計。
3.企業高管激勵機制不合理
在企業中,內部控制環境的構建與內部制度的有效展開與企業高層管理人員有著很大的關系。對高管實行有效的激勵機制是極有必要的,進而使其能夠發揮主觀能動性,積極的對內部控制管理的開展履行應有職責。一般來說,激勵機制的主要措施可針對高管人員的薪酬方面,但往往企業中存在薪酬與內控業績不掛鉤的現象,導致其對內部控制各方面工作的開展狀況在態度上相對怠慢,傳統的企業高管薪資結構與當前企業所需的內部控制體系產生了一定的不適應性,很難起到較好的激勵作用。
(二)企業內部控制體系缺乏風險評估機制
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企業之間的競爭日益激烈,且在經營發展過程中,內部外的風險亦是逐漸增多。內部控制體系的不健全,更加劇了風險發生的可能性。企業在作出諸多決策時,沒有合理的風險評估機制,甚至于部分企業風險意識都不具備。如若企業中不存在專門的風險評估機構,僅由企業領導進行經驗上的判斷,盲目的擴張或投資會令企業置于較大的風險環境中。另外,部分企業即便設立了風險管理部門,但對風險評估程序未進行及時完善,對業務涵蓋范圍有所欠缺,風險識別以及風險應對等關鍵環節不能發揮其應有作用。
(三)企業內部控制流程設置不合理
內部控制在財務崗位設置的內控流程中是問題較為集中的環節。其一,財務崗位各項收支業務未能進行有效的審核監督,在授權批準與業務辦理過程中不能做到較好的職權分離。在企業中,各項經濟業務的開展,如若不能在多個流程環節進行相互控制、有效分離的話,很容易發生徇私舞弊的現象。其二,在最終的批準環節上管理較為混亂。例如企業中的財務印章管理等,存在非專人專管,很多業務發生時,進行蓋章批準環節時存在較多人員都可行使蓋章權力的問題。
(四)內部監督體系有待完善,內控制度流于形式
內部監督體系作為各項內部控制管理工作開展的重要保障,在部分企業中對其的建設相對匱乏。企業在進行內控監督工作時,一般是由獨立的監督機構以及內部審計機構所組成的,但在部分企業中,并未設立獨立的內控執行監督機構,多是由企業高層進行相關人員的任命。如果在內部控制過程中發生問題,一些利益牽扯會導致并不獨立的內控監督機構難以行使有效權力,往往不會深究。其監督職權與范圍的限制,導致很多企業的內部控制監督機構被權力架空。而內部審計機構的設立也存在人員組成不科學、不合理的現象,獨立性匱乏,審計范圍相對狹窄。其職能范圍多是限于對財務信息、財務流程等基礎工作的審查,而對于企業的投資等活動的審查及相關報告就顯得相對乏力。如此一來,內審機構很難完成其檢查與評價企業各職能部門履行經濟責任的實際情況。
三、強化企業內部控制的建議與措施
(一)完善內部控制環境
在企業中,內部控制環境建設的良好與否關系著內部控制執行開展的成效,是其重要的基礎保障。企業需加強對內控環境建設的重視程度,在全體員工中加深內部控制意識的普及,結合具體的工作狀況,使績效考核與內控環境建設進行掛鉤,具體來說可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著重加強:其一,明確績效考核制度。在內部控制執行的過程中,根據內控執行狀況進行績效評價。企業中的各個部門要明確自身崗位職責,做好工作計劃與目標,依照相關的績效考核辦法,根據崗位合理確定職責,并適當地進行職權分離,使得各部門、各崗位都能相互監督,彼此制約。其二,建立合理的績效考核指標??冃Э己酥笜说慕⒁Y合各部門實際的工作狀況,使其形成科學、合理且具備可行性的考核指標。指標的建立要重點關注內部控制制度的執行狀況,業務經辦以及審批等人員是否做到有效分離,各項票據、文件等的批準手續是否專人專崗。以具體工作內容設立相關指標,以此來核定員工績效,用以激勵和監督各崗位工作人員。
(二)科學規劃企業管理組織結構
在部分企業中,內部組織結構設置較為煩冗,人員扎堆,崗位重疊的現象多有發生。為了更為科學地規劃企業組織結構,首先要進行合理的組織結構模式選擇。例如,可采取扁平化的組織結構模式,此種模式下拋棄了傳統的金字塔形式的組織管理模式,更為趨向于扁平化,力求營造平等民主的企業管理氛圍。其次,要進一步肯定企業前端生產人員的組織地位,明確其對企業發展的重要性,對員工可實行動態管理,并為其設計相關考核指標,使其能夠在日常工作中將考核指標與內部控制制度結合起來,并與其薪酬掛鉤,利用獎懲制度督促其進一步發揮應有職能,履行內控義務。
(三)提高企業管理層對內部控制的認識
企業應組建相應組織機構,加強對內部控制工作建設的培訓與宣傳。管理層加強對內部控制內容、方法以及流程等事項的培訓,讓企業高層深刻認識到企業經營的目標不僅是一味追求高利潤,企業發展的也不能僅傾向于開拓市場與提高生產效率,為了做好這一切,必須有完善的內部控制體系作為企業發展的保障。內部控制的人力及物力建設或許短期內難以產生實際效益,但通過良好的內部控制,企業在工作流程以及崗位管理等諸多方面會實現科學、可控的局面??冃Э己巳婊?、透明化,內控制度落到實處,對企業的長遠發展與戰略目標的實現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企業管理層不能將內部控制制度僅作為邊緣化的建設,對其的怠慢與忽視會間接影響企業發展。管理層應主動加強內部控制建設與完善工作,加強內控執行力度,使其獲得應有成效。
(四)強化內部控制風險管理
企業經營發展過程中,諸多風險的存在是難以避免的,例如戰略風險、財務風險、市場風險以及運營風險等。在面對風險管理的過程中,首先需要提高風險管控意識,風險意識的提高需從企業管理層到各部門員工均有所強化,一般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其一,建立風險預警與評估機制。企業需確立風險易發點,建立相關數據庫。相關管理人員對風險管理不僅限于自我認知與經驗判斷,還需主動調查企業主要風險點,以及風險一旦發生可能會對企業造成怎樣的損害。提前做好風險預警與評估機制,組建專門的機構對風險進行管控。其二,對各崗位員工進行崗前風險培訓。各崗位人員要熟知自身業務流程中風險易發的事項,在業務流程進展到相關環節時,提高警惕,做好風險預防。其三,企業要建立專門的風險治理機構,一旦風險發生時,及時地進行處理與修正,避免后續對企業造成更大損失。
(五)完善企業內部審計
在完善企業內部審計工作時,首先要對審計工作思路有一個清晰認識,審計的范圍不僅局限于財務相關,企業經營效益方面也需進行相關審計,內部控制的開展狀況需作為審計工作的重點。審計方式要進行靈活的轉變,從詳細審計到抽樣審計都需有序展開,在維護企業資產安全與完整的過程中,審計工作要全方位進行,需與經營計劃相契合。在企業中,一方面財務審批工作不能出現權力過于集中的局面,避免出現“監守自盜”等徇私舞弊的現象,要進行有效的權力分離與制約。另一方面,要對內部審計人員加強業務培訓與職業道德建設,使其不僅能熟練掌握國家經濟政策與企業規章制度,還能夠在其崗位中形成高度自律的工作模式。企業中的審計部門要保持其獨立性,避免與其他部門產生業務或經濟活動的交叉。
(六)加強企業內部控制信息化建設
在信息技術快速發展并愈加成熟的今天,多種信息管理工具對于企業內部控制管理成效有著巨大的提升作用。例如可采取業財一體化的管理方式,在企業中建立財務共享中心,并將其嵌入內部控制體系的實際管理中。共享中心集成了企業財務與業務相關信息,結合企業組織結構與業務特點進行信息化建設。在內部控制的過程中,將共享中心的各類信息進行收集匯總,排除冗余信息,將內控相關的數據進行分析整理,發現管理過程中可能出現紕漏的環節,挖掘進一步促進企業整體發展的增長點,并在內部控制體系中著重加強。
結語
綜上所述,企業內部控制對企業經營發展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在當前競爭日益激烈的市場環境中,企業管理者不能僅將管理視角專注于效益增長,對企業內部控制的加強與完善是維護企業健康穩定發展的重要管理手段。在企業的內部控制體系中,所存在或可能發生的內控紕漏會隨著時間推移與市場環境的變化而發生轉變,時刻掌握外部環境變化,關注企業內部自身整體運營狀況,以完成企業戰略目標為出發點,將企業內部控制體系在實踐過程中不斷完善,進而為企業的長遠發展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李長富.淺析國有企業內部控制中的問題及對策[J].商訊,2020(10):113–114.
[2]白瓊.企業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商論,2020(07):135–136.
[3]徐海龍.淺談企業會計內部控制制度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20(03):213–214.
[4]祁玉梅.企業內部控制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財經界(學術版),2020(05):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