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萍
【摘要】在幼兒園教育避免小學化進程中,如何組織和指導幼兒游戲?在組織和指導幼兒游戲時,需要教師具有較強的專業能力,擁有正確的兒童觀、教育觀和課程觀。如何讓游戲的權力回歸幼兒?在這個變革中,安吉游戲順應了孩子成長過程中最樸素、最原始的游戲需求,開放材料、賦權孩子、相信孩子、支持孩子,實現“游戲是兒童的基本活動”的科學理念。
【關鍵詞】童真 自然發展 安吉游戲 小學化
在幼兒園教育避免小學化進程中如何組織和指導幼兒游戲?如何讓游戲的權力回歸幼兒?幼兒的幸福童年和奠基終身發展的學習品質從何而來?我們的游戲模式該怎樣支持幼兒的發展?“安吉游戲”給了我們這樣的啟示:把游戲的權力還給幼兒,無條件的相信幼兒,支持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因此,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創造適合孩子真正游戲的環境,投放充滿野趣、富有挑戰的低結構材料,廢物利用、精巧構思的低成本策略,是“安吉游戲”的靈魂,也是“安吉游戲”理念的精華。
華東師范大學華愛華教授多次重申“安吉游戲”最顯著、最值得借鑒的價值在于教師放手孩子、把游戲還給孩子。作為教師,如何踐行“安吉游戲”教育理念,讓孩子成為游戲的主人,玩孩子喜歡的游戲,使孩子可以全身心的參入游戲,去體驗、去感受游戲的快樂,使幼教回歸本來應有的意義呢?那么,如何放手?一直以來,我們似乎在集體教學、戶外活動、區域活動等環節中貫穿游戲,有動有靜,我們努力讓每一個課程游戲化。而“安吉游戲”的教育理念與克里斯莫非特教授所說的“自主游戲”教育理念的內涵不謀而合,富有情趣、充滿挑戰和無限想象與創造空間的“安吉游戲”打開了孩子通向未來的發展之路。他們在游戲中不斷地、有層次性的體驗、探索、享受游戲帶來的喜悅,在看似或散亂或有序、或合作或個體的游戲中認知了、學習了,其情感、態度、價值觀、社會觀在不斷完善、不斷增長。
“安吉游戲”所體現的玩性、野性和童真是幼兒最喜歡、最自主、最能體現幼兒生命本質的活動,但對于我們,“安吉游戲”顯然是全新視角、深刻變革。2017年5月23日,教育部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在浙江省安吉縣共同舉辦2017年全國學前教育宣傳月啟動儀式,其主題“游戲——點亮快樂童年”,便是我們的指路明燈。至此,我們對幼兒園游戲有了一個全新的看法:開放材料、賦權孩子、相信孩子、支持孩子。
一個全新的教育理念得來也許并不是什么難事,難的是將這種理念落實到自己的教育工作中。那么,如何在固“安全”自封、固“傳授”自封、固“規矩”自封的意識下讓孩子玩真游戲,老師真觀察呢?“愛”是安吉游戲的靈魂,“冒險”精神催生了幼兒充滿激情的探索,從而產生了真正的“投入”和深度學習,“喜悅”是幼兒自主參與游戲、自己調整游戲難度以及游戲過程中不斷“反思”的結果。那么,我們又如何使安吉游戲的核心理念“愛、投入、冒險、反思、喜悅”在孩子們身上展現呢?
一、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環境創設
在以前的游戲中,老師總覺得游戲材料不好找、太缺乏,找游戲材料比玩游戲還費勁,去大城市優秀的幼兒園觀摩,往往最羨慕的就是他們花樣繁多的玩教具。在“安吉游戲”中這不成問題,鄉村幼兒園也好,城市幼兒園也好,很多東西均可成為孩子們游戲的材料,比如麥秸、玉米須、玉米棒(脫粒后)、高粱稈、毛竹、舊輪胎、繩子、廢舊之和==紙盒、漁網、塑料管等等,而在此基礎上,教師也可投放一些相關的輔助材料,讓孩子利用低結構材料和輔助材料進行游戲。老師們集思廣益,將各種各樣的游戲材料投放在戶外、區角、樓道、活動室,如小班的娃娃家、寶寶餐廳、搭建區,中班的花工坊、樂陶吧、紐扣樂,大班的水拓畫、扎染坊、刺繡坊、博奕堂,等等,適合孩子的最好的,環境創設的合理布局、奇妙構思、豐富想象,處處都是孩子游戲的樂園。
二、充滿野趣,富有挑戰的材料投放
玩在學中,學在玩中。“安吉游戲”不僅僅是教育理念的轉變,而是實實在在的踐行。比如竹梯、條凳、油桶、高蹺等,孩子們玩徒手秋千,徒手秋千下面是一個大坑,玩的時候要拽緊繩子,一下子蕩到坑對面。開始,老師手里總捏著一把汗,怕孩子中途掉下來受傷;院子里的竹梯,孩子們可喜歡了,尤其是大班的男孩子,他們不僅將竹梯和輪胎、攀登架等混合擺搭,甚至玩“懸空爬梯”,由開始一個孩子把竹梯斜著固定,一個孩子往上爬,到幾乎把竹梯直立,還有的孩子在嘗試一個人既控制竹梯擺放又爬高。再如,兩三個條凳搭起來,孩子們借助力飛快地跑上斜坡條凳,快速走過去,又從搭高的條凳上躍下。當你看到孩子們把大大小小的輪胎摞那么高,似乎小心翼翼,但又穩穩地踩著輪胎越來越高時;當你看到一個個輪胎隨意擺放,孩子們興高采烈地跳出跳進時;當你看到站著搖、走著搖、跪著搖、腰部搖、腿部搖、雙手搖、單腿搖、單圈搖、雙圈搖、多圈搖,兩個甚至三個呼啦圈在孩子的腰里被轉的飛快時,搖得你眼花繚亂的呼啦圈,你不得不佩服,這些看起來簡單平常的材料,對孩子來說,永遠都值得去挑戰,去體驗。
三、廢物利用,低成本高效益的精巧構思
我們在看孩子們玩輪胎,廢舊輪胎鋪就的“獨木橋”,集鉆、爬、攀、投多玩法于一體的輪胎架,隨處擺放的五顏六色的輪胎及輪胎滑車、輪胎投籃、輪胎蹺蹺板、輪胎沙發,等等,老師把幾個輪胎釘在一起,他們就能在滾動的輪胎上自如行走。廢舊報紙做的紙球,硬紙箱和毛線做的飛盤,易拉罐做的高蹺、梅花樁,飲料瓶松緊帶做的拉力器,碎布豆粒做的沙包,奶粉罐做的小推車,編織袋做的跳袋,塑料管制作的趣味滑道、網圈等等,這些玩具充滿著濃濃的鄉土氣息,戶外活動時,孩子們自發地三五成群,能很快進入各種類別的游戲情境中。
四、充滿人文關懷,全方位育人的理念定位
“安吉游戲”把選擇游戲的主題、選擇游戲的方式、選擇游戲伙伴的權利統統還給了兒童,這是一個很了不起的回歸。我園特色鮮明的民間游戲開發和“安吉游戲”有異曲同工之妙,民間游戲不受時間、空間、條件的限制,無論在室內還是室外,孩子們一有空余時間,便可湊在一起玩,如騎大馬、跳房子、過小河、走小橋、爬梯子、坐轎子、過家家等,追逐打鬧玩踩影子、點兵點將、木頭傳電 、揪尾巴、丟手絹,孩子們嬉戲、交流、成長著,民間游戲給予他們無窮的快樂,也給予他們對身邊事物的認知與體驗,培養他們良好個性與健康體魄。
“安吉游戲”有兩個核心要素:一是教師要有持續提升的、足以支持幼兒發展的專業素養;二是家長要有理念一致的、放手讓教師開展游戲的支持。在“安吉游戲”課程模式摸索前進的過程中,我們和安吉的幼教同仁們一樣遇到教師、家長對孩子安全的擔憂,而且這種擔憂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孩子們在戶外自由游戲的機會與空間,我們的教師還不能真正做到“閉上嘴巴管住手,睜大眼睛豎起耳”,這是困惑,也是挑戰。隨著“把游戲還給孩子”的教育理念生根開花,在老師和家長的共同努力下,我們定能做到讓幼兒在不安全的環境中學習保護自己的能力和方法,確確實實做到讓孩子們在游戲中探索與成長,體驗真正的游戲帶給他們的快樂。
參考文獻:
[1]本刊記者.2017年全國學前教育宣傳月,安吉游戲引眾人矚目[J].幼兒教育,2017,(16):6.
[2]李平,袁愛玲.彰顯游戲的雙重價值——“安吉游戲”對幼兒教育的啟示[J].教育導刊,2016,(4):53.
[3]魏宿玢.基于“安吉游戲”模式下對幼兒教師游戲觀察能力培養的幾點思考[J].科教文匯,2018,(6):99.
本文為甘肅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幼兒園戶外體育活動材料投放的有效性實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