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杰
[摘 要]新課改的背景下,語文學科的重要性更加凸顯,但一些學生對語文學科不感興趣,也是不可回避的現實問題。本文以教師的角度從七個方面進行了反思,探討了激發學生學習語文興趣的方法,體現了教師教學理念的更新以及大語文教學觀的思想,同時也體現了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觀念變化對語文教學的影響。
[關鍵詞]語文;興趣;方法
語文是最重要的基礎學科,是學習其它學科的橋梁和紐帶。在新課改的背景下,語文學科的重要性更加凸顯。但現在的一些學生對于語文這一學科,很少去自覺、主動地去學習,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不感興趣。那么,如何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呢?
一、導入設計要精彩,能喚起學生的求知欲
一堂好的語文課一定要有精彩的導入,牢牢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導入是激發學生興趣十分重要的環節。激發學生求知欲常用的導入方法有:
1.動畫短片導入
如在講《植樹的牧羊人》一課時,我用加拿大籍動畫人弗烈德瑞克?貝克1987年執導的動畫短片《植樹的牧羊人》進行導入,當時課堂氣氛非常活躍,學生都想更多地了解牧羊人的具體情況,借助精彩的導入很快地投入到對文本的研讀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2.歌曲導入
歌曲是讀者與作者之間的橋梁紐帶,它能直接拉近讀者與作者之間的距離,讓讀者與作者進行心靈的溝通,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如在講朱自清的《背影》一課時,我采用閆維文的歌曲《父親》進行導入,達到了未見其人,先聞其聲的效果,讓學生明白《背影》寫的是與父親有關的內容,緊接著我提出問題:作為現代散文家的朱自清,他的父親又是怎樣一個人呢?從而導入了《背影》的學習。帶著歌曲導入烘托的良好氛圍和問題學習課文,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都很高,學習興趣也相當濃厚。
二、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隨著時代的進步和新課改的不斷實施,課堂上學生的主體地位不斷加強,學生不再是被動地學習知識,而是轉為主動學習。同樣,教師也不再是“編劇”或“導演”,而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幫助者和參與者。記得在新課改之前,教師傳授知識都是以滿堂灌的方式進行的,學生就像一個接受知識的容器,只能被動接受,整堂課沒有主動參與學習的機會,很大一部分學生提不起精神,甚至有厭學的情緒。面對學生上課無精打采的狀況,教師也做出了各種努力,可收效不大。新課改實施以來,教師轉變了思想觀念,嘗試把課堂還給學生,以學生為學習的主體,收到了可喜的效果。記得我在講宗璞寫的《紫藤蘿瀑布》一課時,首先就考慮到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及實際情況,學生都為北方學生,對于紫藤蘿既沒有見過,也沒有聽說過,所以我布置給學生的第一個任務是課下查找有關紫藤蘿的資料,對紫藤蘿這一植物要有清楚的認識。在課堂上,學生爭先恐后介紹自己查找到的有關知識并相互補充,氣氛相當熱烈,整節課學生圍繞教師設計的問題或獨立思考,或小組合作,參與到課文的整個學習過程中,特別是小組合作討論點睛之筆“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的含義時,學生各抒己見,場面熱烈,整節課下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每個環節都參與其中,成為學習的主人,不僅學習效果好,而且激發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與積極性。
三、教師要善于發現、利用學生的閃光點
每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渴望得到贊揚,學生也不例外。贊揚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內在動力,是學生走向成功的最好方法,是新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教師在教學中贊揚學生的長處,肯定學生成長過程中的細微進步,讓其不斷有成功的體驗,這對學生的健康發展、提高學習興趣至關重要。贊揚給教育注入了新鮮的血液,有很多學生為得到贊揚而奮發向上。我班有一名女生,組織能力很強,就是不喜歡語文學習,作業也要教師督促才能完成。怎樣才能讓她喜歡上語文呢?這個問題困擾了我很長時間,一次偶然的機會,我發現有的學習小組在合作學習時不能快速、有序地展開合作,于是,我就讓她擔任了學習小組組長,目的就是想發揮她的特長,領導組員進行合作學習。讓我欣喜的是,她任組長以后,這個小組在合作學習中能迅速進入合作狀態,而且組員分工明確,我對這個小組也多次給予表揚。同時,這名同學的變化也讓我很吃驚,自從領導學習小組以來,她的語文學習明顯比以前用功了,在小組合作中經常代表小組進行發言,我表揚她當一個組長很稱職并且學習進步了,這更激發了她學習語文的興趣。現在,這名女生的作業已經不需要我督促了。細雨潤無聲,在小組合作中的知識探討及組長領導職責,已使她漸漸喜歡上了語文,并且興趣越來越濃。可見,贊揚學生,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對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信心,激發學習興趣具有重要作用。
四、客觀、多元化的評價學生
語文這一科的學習,不能以一次考試的分數來評價一個學生,因為在一次考試中,或許會由于某些因素影響學生成績。評價一個學生的語文學習情況,應該從日常的學習情況開始考查。如學生上課回答問題的情況,作業書寫及完成情況,小組合作探究情況,然后再加上考試情況,這幾方面各占一定的比例并合在一起,才能作為評價一個學生的語文學習情況。這樣的評價方法得到學生的極大贊成,學生都愿意接受。記得我剛參加工作那幾年,在語文教學中我就使用過這種評價方法,當時有的教師很不理解,可從實際效果看很好,相比于其他學科,學生對語文感興趣得多。這些年來,在語文教學中我也一直推行這種評價方法,深得學生的擁護,其他教師也漸漸采用這種方法。因為這種評價方法對學生積極性的調動,不僅體現在課堂上,還體現在課前和課后。久而久之,學生已不僅僅是對語文這一學科的興趣濃厚,而且已經養成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
五、語文知識的學習要與生活相聯系
語文從生命開始,與生活同行。語文知識來源于生活,是生活經驗的積累;生活是知識的海洋,學生學習的源泉,也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和語文素養,還是“大語文教學觀”的需要。記得在學習新聞這一體裁的時候,很大一部分學生感覺枯燥,學習積極性不高。針對這一情況,我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召開新聞采訪選題會,確定報道題材,制定小組采訪方案。報道的題材要與生活密切相關,如學校的熱點事件、家鄉的大型活動等。任務布置下去后,學生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每個人都明確了自己在活動中的任務,有的設計采訪的問題,有的確定采訪方式,有的確定采訪對象,忙得不亦樂乎,熱情很高。這一活動結束后,我又讓他們針對這次采訪寫一則新聞,學生正意猶未盡,很快就完成了任務,有幾篇還是相當優秀的作品。可見,知識離不開生活,在生活中學習知識、運用知識,學生才會感興趣,知識才會學得扎實,印象才會深刻。
六、班級設立積分機制
積分既指個人積分,又指小組積分。當然,分數如何設置,要根據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定。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實施前我會讓每個學生明確:在課堂上他們的學習表現會跟分數有關,不同的問題分值都有細化,自己思考能回答的與小組合作后回答的分值都有具體規定。有時為了更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我會對每節課的分數有嚴格限制,如一節課共設10個積分,全班學生在課堂上獲得10積分后,到下課止不再有積分,積分不僅屬于個人,還屬于小組,小組為了得到更高的積分,組長會要求組員盡力為小組得分。每個月學習委員都會統計每個學生及每個學習小組的得分,表現優秀的學生和小組都會獲得學校頒發的榮譽證書及獎品。自從把這一競爭機制引入語文課堂,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明顯提高,成績也有了很大的進步,學生開始自覺、主動地去學習語文了。
七、從作業的布置入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作業是語文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它與課堂教學、課外活動一起構成完整的語文教學體系。它作為課堂教學的延伸,不僅可以檢查學生課堂上對知識的掌握情況,而且能夠起到對知識進行鞏固、深化的作用,有的作業更能看出學生自己的獨到見解,帶有非常明顯的時代氣息。記得在學習唐代文學家韓愈寫的《馬說》之后,我給學生布置了這樣一個作業:結合課文寫一段文字,談談你對人才問題的看法。令我沒有想到的是,很多學生根據自己的耳聞目睹結合社會實際,談到了他們對人才問題的獨特看法。如:何謂真正的人才?在這篇短文里,學生強調了品德的重要性,即成才先成人;再如:怎樣才能留住人才?學生從自己所看的電視劇談起,先對企業如何留住人才談了自己的看法,后來又談到國家如何留住人才,不使人才外流,怎樣使留學生學成后全部回到祖國等,談了自己的想法,雖然有的不盡成熟,但卻有理有據地表達了自己對留住人才的看法。這兩篇短文經語文教研組教師傳閱后,也給予很高的評價。在學校組織演講活動之際,我讓學生把它們修改為演講稿進行演講,在全校引起了轟動。此后,班級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空前高漲,以前很多不愛學習語文的學生也掀起了學習語文的熱潮,甚至還主動成立了學習小組,小組之間展開了語文成績競賽,語文學習再也不是過去那種學生“懶”得學的局面了。
總之,激發學生學習語文興趣的方法是多樣的,無論哪種方法教師都要靈活運用,并持之以恒。我相信,遵循以上方法,每位語文教師都會讓自己的學生喜歡上語文這一學科,讓學生對語文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
參考文獻:
[1]楊中林.如何讓語文與生活“鏈接”[J].教育,2017,(01).
[2]劉蘭芳.打造多元化評價體系,給予學生客觀公正評價[J].考試周刊,2019,(01).
[3]張國強.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J].教育科學,2016,(03).
(責任編輯 付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