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俊邦
摘? 要:中國有56個民族,除漢語之外,還有很多重要語種。為了促進各民族之間的交流合作,實現各民族團結,適應時代高速發展的要求,各少數民族學習漢語極其重要。當前,阿壩藏族地區一年級語文已經使用了統編教材,教師和同學們也越來越意識到學習漢字的重要性。對此,本文重點介紹了阿壩藏族地區在一年級識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及更好實施識字教學的措施。
關鍵詞:阿壩藏族;一年級;有效識字;措施
阿壩藏族地區因特殊的地理位置及經濟條件使得漢語識字教學存在諸多不足,學生從小耳濡目染的語言并非漢語,對漢字極其陌生,這也成為阿壩藏族地區識字教學中的一大難點和阻礙。一年級學生剛剛步入正式學習和接受知識階段,具有很強的可塑性,同時也是非常重要的學習習慣養成期。在這一階段,教師需加以正確的引導,培養他們形成正確的學習方法和習慣。在識字教學中,應該創新教學方法,打開同學們的形象思維,培養他們的想象能力。
1.阿壩藏族地區在開展識字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1缺乏足夠的師資力量
阿壩州目前仍存在貧困地區,經濟滯后,師資力量薄弱。大部分的師資都來自本民族,大多對漢語言不是很精通。漢族師資雖然對漢字的認識與理解普遍較高,但是教學時語言不通也造成了學習效率的低下,師生面面相覷,只能靠課本建立刻板聯系,難以產生情感共鳴。同時,由于經濟滯后,教育投入少,教學環境差,基礎設施不完善,所以,很難留住漢族的教師人才。綜上所述,最好的解決方案就是通過對本民族教師進行崗前漢語言培訓,來提高他們的漢字專業能力。在教學時,同民族師生在教與學過程中容易產生情感共鳴,會大大提高教與學的效率。
1.2教學方法不夠創新
師資力量的弱后必然會引起教學方法的陳舊。對于語言學習,很多教師依然采用傳統死記硬背的方法來讓學生機械地讀、寫和記,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低下,學習效率差。同時,少數民族地區對于素質教育和生本教育的普及力較差,教師難以將政策落地實施,或者教師本身對漢語沒有感情和熱愛,導致沒有教學激情,從而無法帶動學生熱情學習。久而久之,形成了一套亟需改變和解決的惡性循環教學體系。
1.3沒有將教學系統的作用發揮到最大
教學系統是指由教師、學生、教學設備和教學材料組成的旨在完成教學目標的活動體系。其中教師起的是控制和實施的作用。對阿壩藏族地區的漢語識字教育來說,教師自身的漢語知識本就薄弱,再加上其設計的教學目標、教學計劃以及教學過程等存在機械化的特點。另一方面,對于學生來說,其學習動機、學習態度和學習策略都存在問題。簡而言之,是沒有形成學習興趣,所以在知識的取得方面過于被動。從而導致整個教學系統運轉并不流暢,能夠發揮出的作用微乎其微。
2.阿壩藏族地區開展識字教學中的措施探究
2.1合理運用多媒體系統教學
在一年級識字教學中,可以借助多媒體的力量,將枯燥的文字轉變成畫面、視頻或音樂等方式。全面刺激學生的視覺和聽覺。以生動的授課形式來激發學生對知識的渴望以及學習興趣。讓他們自愿地去識別字音,認識字形,學會書寫并了解字義。真正將漢字識字當成一種文化,而非一種負擔。
例如,在教學“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時,教師可以在網上搜索這首詩的視頻。首先靜音播放,讓同學們觀看視頻中荷花、荷葉、蜻蜓,當把學生帶入到學習情境當中。然后播放音頻,讓同學們跟讀,學會每個字的讀音,然后教師根據畫面解釋全詩的意思。最后,逐字教給學生讀、認、寫,按照從整體到部分的方式,全面帶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2.2給字配“畫”,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相對于文字,小學生對于圖畫的敏感度以及興趣度更加高。所以在識字教學中,給字配畫是一個非常好的教學方法。
例如,井、門、網三個字可以采用畫畫的方式幫助識記。首先,教師和同學們一起通過自己的印象,畫出水井、屋門和網。教師先根據畫向同學們講解:井中間有個開口,門有門框,而網中間有很多線交叉在一起。同時,引導學生在畫的下方寫出漢字,由于外形的相似,學生很容易就完成了識記任務。
2.3利用游戲的形式,調動學生學習抽象文字的興趣
由于一年級學生年齡小又好動,他們喜歡熱鬧的環境以及活潑的授課氛圍。教師應充分發掘這一特點,在上課時使用游戲教學,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增加學習效率。
例如教學虎、熊、猴、蚊等動物和昆蟲時,可以采用“你比劃我猜”的分組游戲法。每個同學扮演一種動物。第一輪,學生上臺不可以說話,只能模仿動物的走路姿勢或者身體特征;第二輪同學上臺不可以有動作,只可以發出聲音。每當猜中一種動物,教師就進行識字講解,并將這個動物的漢字及拼音寫在紙上,貼在表演者的胸前,加深學生記憶。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在游戲中體會學習知識的快樂,大大提高了學習效率。
結束語:
綜上所述,目前阿壩藏族地區的識字教學確實存在著不足,我們從中發現了問題。這就需要從事少數民族識字教學的教師不斷總結經驗,提升自身知識水平與業務能力,改進教學方法,開拓創新思維,認識到一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從興趣學習角度出發,利用多媒體等外部手段,為阿壩藏族地區的識字教學注入新鮮血液,推動識字教學的長久發展。
參考文獻:
[1] 麥爾哈巴· 買合蘇木. 少數民族小學生學習漢語的方法探究[J]. 時代教育,2015(4).
[2] 旁云芳. 少數民族學生學習 漢語的心理機制[J]. 現代漢語(語言研究版),2010(12):20.
[3] 王玉. 加強我國學前兒童雙語教育的研究勢在必行——學前兒童雙語教育國際研討會綜述[J]. 幼兒教育(教育科學版). 2013(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