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朝蓉
我們的語文教學,不單要讓學生學到語文大綱要求的語文基本的知識、培養一些語文基本技能,我們還更要借助相應的課文來來讓學生提升素養、陶冶情操、培養情感,領略人文及大自然之美。讓學生能更加的愛大自然愛生活愛家愛人愛國,這也是教學大綱賦予語文課的使命。語文統編教材七年級上第一篇課文、名家朱自清的《春》,就是一篇能讓學生領略春之美的好文章。
這篇課文,在作者筆下,春天就像一幅幅美麗的圖畫。當我們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明白課文繪春部分描繪了五幅春天的圖畫時(春草圖、春花圖、春風圖、春雨圖、迎春圖),就可以和學生一起走進春的世界、領略春天的美麗了。
“小草偷偷的從土里鉆出來,嫩嫩的,綠綠的。”這一句把小草悄無聲息不期然而至、有著頑強生命力、生意盎然、惹人憐愛的情態,生動形象地描繪了出來。草報春,從“草色遙看近卻無”到滿地滿園郁郁蔥蔥生機勃勃,再加上“風輕悄悄的,草軟綿綿的”,無不讓人充滿遐想:太陽光暖暖的照著,微風輕拂,三五好友在藍天白云下,來到一大片柔軟碧綠的草地上,任性的追逐嬉戲,踢球賽跑。當累了乏了的時候,或坐,或臥,閑聊,飲水。然后,靜靜的躺著,什么都不說,什么也不想,聽小草拔節的聲響,享用溫暖的陽光,感受輕拂面寵的微風,看卷舒游弋的白云……真是愜意啊。再后呢,你在不經意中,隨性的進入了甜美的夢鄉,讓靈魂游離軀體,自由翱翔。你不愿意醒,更不愿意起來,因為你感覺太受用了,覺得你已經離不開那柔軟溫暖碧綠的草地之床了……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當“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的“春滿園”的時候,我們可以想像,那姹紫嫣紅、五彩繽紛的花的海洋,是何等的壯觀何等的熱鬧:像火的粉紅桃花,如雪的白色梨花,似霞的粉色杏花都爭先恐后的用自己美麗的笑臉和自己醉人的馨香,搭建了一個個舞臺,以此招引來無數的穿著各種樣式、點綴著各種圖案服飾的大大小小的美麗的蝴蝶們來此比美;那成千成百的蜜蜂,這時也組成了一個盛大的交響樂團,它們在這些舞臺之間來回穿梭,演奏著一曲曲動人的田園交響曲,給人們的生活更增添許多了甜蜜的感受。這樣“熱鬧”的園中,當然也吸引了無數的游玩的人:耄耋老人,能干的中年人,帥氣的小伙子,花枝招展的姑娘,還有那嘰嘰喳喳奔跑嬉戲有著如花笑靨的孩童。那草地上,遍地的還有名字沒名字的星星點點的眨著迷人的眼睛的野花。閉了眼,暖陽、春風、萬紫千紅的花,美得讓人心醉,讓人留戀忘返不忍離去。
春風吹拂,柳枝迫不及待的一展自己的婀娜,樹葉兒也輕輕的向喚醒自己的風兒致意,花兒更是頻頻點頭感謝陽光感謝春風。“吹面不寒楊柳風”,是啊,象母親的手撫摸著你,溫暖而輕柔,那溫馨愜意的感覺讓你仿佛覺得進入了舒適的搖籃。深深地吸一口氣,和風帶 著些新翻的泥土的芬芳,混著嫩嫩的青草味兒,還有各種花的香,急不可待的往你的鼻孔里擠,濃郁的清新氣息真讓你舍不得呼出去,讓它們久久停留在體內。微微閉了眼,細細諦聽,風在林間輕訴,在花間呢喃,枝頭小鳥婉轉悠揚的歌聲與田間山野清越潺潺的流水聲相互應和,不絕不耳,這優美的小夜曲般的天籟之音啊,真令人陶醉!
“柳絲長,春雨細,花外漏聲迢遞”,淅淅瀝瀝,嘀嘀嗒嗒,有如天地合奏的“春之聲圓舞曲”。當如牛毛、似花針、像細絲的春雨無因的由天上綿綿飄灑的時候,遠山與天渾然一體,朦朦云霧在山間徜徉,那些房屋,那些樹叢,都在這雨中靜默。好一幅精致的水墨畫。近處的樹葉被春雨蕩滌去了塵埃,那綠就更顯得特別深邃與精湛;小草經過洗滌,這時也青得逼你的眼。“蒙蒙春雨動春犁”,田地里,有趁著這時節勞作的農民,他們在盡情的播灑著美好的未來、美好的人生、美好的家鄉……
當人們從還有著嚴寒的空氣中嗅出了哪怕一點點春的氣息的時候,就迫不及待地走出了家門,做他們覺得該做的事情。他們長長地吁出了在胸中憋了一冬的濁氣,卸卻身上的臃腫,伸伸腿,彎彎腰。“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地上的孩子漸漸多了,天上的風箏也多了,樣式很多,色彩斑斕——他們放飛的哪里是風箏,分明是自己五彩繽紛的遠大理想!湖畔、山間、溪旁、花下……游人如織,徜徉往來。他們游的是春,他們踏的是青,他們更彰顯的是建設美好家園的頑強與自信。“一年之計在于春”,他們在這充滿生機有著旺盛生命力的季節為自己描繪出一幅美好的藍圖的……
巧妙利用課文,引導學生領略季節之美、自然之美,讓學生能夠產生熱愛家鄉、熱愛大自然、熱愛我們偉大的祖國、熱愛我們的民族的情懷,繼而努力奮發,為我們民族的復興作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