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琴
辛棄疾在菩薩蠻(送曹君之莊所)一詞中向曹君設疑如何才能"快上青云路"呢? 進而勸勉曹君“圣處一燈傳,工夫螢雪邊”指出儒家思想的精義是由一代又一代的儒學大師承傳下來的,它們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根本,要真正掌握它并不容易,必須下苦工夫才能學到手。
10月17日—19日,我與學校一行19人有幸參加了在西安市曲江第一中學舉行的“第二屆全國思維型教學大會暨思維型教學優質課展示——聚焦情境與問題”的大會。會上聆聽了十多位全國教育專家的報告,感受到了胡衛平老師的思維型教學團隊在指導學校課堂教學方面做出的突出成就,看到了先進學校前沿的教育理念及已取得的驕人業績;觀摩學習了六節以情境與問題為主導的思維型展示課。
會上我明白了培養學生利用所學學科知識解決在真實情境下實際問題能力的重要性,了解了思維型課堂教學的基本要素“創設情境、提出問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總結反思、應用遷移”;認識到核心素養的落地必須基于真實的情境,情境與問題是激發學生思維最重要的條件;感悟到創造性人才的核心是創造性思維和創造性人格,而情境會影響思維和人格,促進認知和非認知因素,教師要從知識傳授者變為思維引導者,將思維與教學深度融合;記住了華東師范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所長崔允漷教授所強調的“知識越多,不等于能力越強,素養越好。關鍵能力是能做事,必備品格是習慣做正確的事”的觀點。在專家們的報告中也再次回顧了語文核心素養的四個維度“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造、文化傳承與理解”……各位大咖的報告不但有哲理的深度,更有思維的廣度。不但給了我們先進理念的指引,更給了我們具體方法的指導。同時會議精
選出的優質課,又讓我們看到了今后教學努力的方向。
專家們的思維型教學已經得到了有力的驗證,取得了非凡的成績,
但我們要真正掌握它并不容易,必須精心設計,認真思考,群策群力才能學到手,正所謂“圣處一燈傳,工夫螢雪邊”。
明白理念,貴在實踐,下邊我將自己回來后上的《藤野先生》一文的幾個關鍵環節分享如下,愿與各位同仁共勉。
創設情境 鋪墊學文
學生在初一年級已讀過《朝花夕拾》,課堂開始我便出示《瑣記》中“爬了幾次桅,不消說不配做半個水兵;聽了幾年講,下了幾回礦洞,就能掘出金銀銅鐵錫來么?實在連自己也茫無把握,沒有做《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論》的那么容易。爬上天空二十丈和鉆下地面二十丈,結果還是一無所能,學問是‘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了。所余的還只有一條路:到外國去。” 學生明白了魯迅出國的背景。
巧設沖突? 解決疑難
在學生了解主要內容、概括出藤野先生的人物形象后,我緊抓認知沖突,故作狐疑地提出了以下兩個問題:
(1)這篇文章題為《藤野先生》,但有大量的篇幅寫和藤野無關的見聞和感受,都有哪些事情呢?你認為寫這些內容有什么作用呢?
(2)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本文以“我”與藤野先生的交往為線索,這節課老師要告訴同學們本文還有一條貫穿全文的暗線,看哪位心思縝密的同學能夠把這條暗線給挖掘出來。
個人先獨立思考,在自己有了答案后再同小組同學合作交流。在給足同學們自主合作學習時間的情況下,我請小組派出代表展示回答,同學們說得頭頭是道。
提供素材? 滲透情感
學到這里,文章的重難點都已解決,為了激發學生興趣,也為了讓同學們更深入了解魯迅與藤野先生非凡的師生情,我在課堂最后給學生提供了如下素材:
魯迅離開仙臺后就與藤野先生失去了聯系,但他始終沒有忘記這位異國的恩師。1935年,日本一家出版社打算出版《魯迅選集》,專門去征求魯迅先生的意見。魯迅先生回答:“一切隨意,但希望能把《藤野先生》這篇文章選錄進去。”
一個偶然的機會,已偏居鄉下的藤野先生看到了別人推薦來的《魯迅全集》。得知昔日的學生已成為中國的大文豪,他異常驚喜。但沒過多久,魯迅先生就與世長辭了,師生再也沒能見上一面。當藤野先生聽到魯迅逝世的噩耗后,他正襟而坐,默哀良久,徐徐抬起頭來,用顫抖的雙手把魯迅的照片高高舉起,然后飽蘸濃墨,提筆寫下“謹憶周樹人君”。
后來當有人問及他當年教魯迅的心情時,藤野先生說:“少年時期,有一位先生教過我漢文,我尊敬中國,也就覺得對那個國家的人也應該高看的……前后外國留學生只有周先生一人。因此我幫他尋找住處,學習日語,雖我能力有限,卻要盡力關心……我是為了對道德的先進國家表示敬意,而不單為周先生一人……”
“深切吊唁把我這些微不足道的親切當作莫大恩情加以感激的周君之靈,同時祈禱周君家人健康安泰。”
——藤野嚴九郎
學生讀著這些材料,在這對師生仙臺一別再不曾相見的遺憾、惋惜、感嘆之時,更深入地理解了藤野先生對魯迅的關愛,是一種超越地域、超越國家,甚至超越種族的關心和熱望,看到這位尊重客觀事實、外表枯瘦但內心卻有著充沛情感的老師的形象,進而更能理解,魯迅先生為何會認為“在我所認為我師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給我鼓勵的一個。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偉大的……”為何會“每當夜間疲倦,正想偷懶時,仰面在燈光中瞥見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說出抑揚頓挫的話來,便使我忽又良心發現,而且增加勇氣了。”
最后用一副對聯結束學習,感受這份超越地域、超越國家的濃濃師生情。
上聯:負責嚴謹諄諄教誨點點滴滴盡顯師德下聯:正直真誠句句激勵朝朝暮暮皆為樹人
橫批:師恩難忘
這次的課堂少了老師出口成章的講解,苦口婆心的強調;多了學生在老師問題引領、循循善誘下的思考、合作、交流。鋪墊學習的情境導入,環環相扣的問題推進,恰到好處的資料補充,飽含激勵的靜靜等待,換來了學生們思維的跳躍、積極的展示。課堂不再是老師的舞臺,成為了學生的用武之地。
“圣處一燈傳”西安一行,我們取回了真經。如何能讓每一節課都開動學生的思維,都讓學生充分自主,“工夫螢雪邊”,還有待于我們群策群力,精心研討,殫智竭力,開啟思維課堂,共創教育碩果。
行動起來,我們會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