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永會
摘 ?要:對于學生來說不僅僅是進行知識學習,還要能夠認識到培養健全人格的重要性,通過以微善德育為載體對學生進行心靈撞擊,以此更好地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本文先闡述微善德育的內涵,接著提出開展微善德育,點亮心靈路徑,以此更好地發揮微善德育的作用,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關鍵詞:微善德育;心靈;舉措
傳統文化的核心要素在于善,在傳統文化中更多地倡導“向善”和”行善”,當前社會發展就是培養符合未來社會發展需求的人才。在黨的十八大中也明確提出要做到立德樹人,在校園文化的構建中也相對比較重視對揚善進行繼承,學校已經形成了揚善、和諧、奉獻相關的精神體系,在德育活動中要認識到“微善教育”是其重要的載體,以此更好地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要注重探索多樣化的活動,引導學生真正從思想、行為上進行踐行,提升其精神素養。
一、微善德育內涵解讀
“微善”具體來說是指在社會中的一些人身上所具有的常見以及細微的善行、善舉,微善教育具體來說是對學生進行細微處的教育,滲透到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目的是為了引導學生能夠明善惡、發善言、做善行,以此更好地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對于微善教育的實施并不在于養成,而在于在日積月累中樹立一定的思維習慣,認識到做是開始,幫助他人是自身善行的顯示,在學校教育重點開展微善教育,通過各種活動形式激發學生自身的善情、善意,并最終落實到行動當中。開展教育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能夠培養學生善待他人、生活以及社會、自然等相關的教育目標,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二、開展微善德育,點亮心靈路徑
(一)發揮教師引導作用,強化師生互動
微善德育重要充分發揮教師在其中的示范、引導作用,在教育教學中充分了解學生身心特點,幫助在學習中有困難的學生,并認真學習有關教育學、心理學的相關知識內容。引導學生以教師為榜樣,了解老師的善行、善舉,并真正落實到自身知識體系中。構建相應的德育基地,可以結合學生以及學校實際情況開設選修課程,學習有關精神,開展相關活動,讓學生真正地在實踐中得以落實。發揮教師的帶頭模范作用,最為重要的是要選拔出具有代表性的教師隊伍,提升其師德水平,具備較為豐富的教學經驗,有真正的愛心,選擇具有威信的教師來對學生的德育進行輔導。這些導師一般都是任課教師,進行一對一的分配,在學習以及行為等方面都表現出一定的困難,一直到學生畢業為止。這個措施是德育課堂進行學習的延伸,也會增強其針對性,能夠很好地滿足不同學生自身的學習需求。教師在教育教學中將學生當成是自己的孩子,用自身的修養和魅力感染學生,真正發揮榜樣示范作用。學生在這個過程中也會感受到教師的愛,并對教師的善行給予崇高的敬意,也會用行動給老師反饋。學生之間互幫互助,愛護環境,做到樂于奉獻、踐行向善行為,加強師生之間的關系紐帶,以此形成師生互動氛圍。
(二)構建微善班,豐富微善德育內容
為了更好地開展微善德育,在教育教學中要注重構建微善班,成為相關的微善社,對微善德育內容進行豐富。學生以班級為單位,或者不同的班級學生成立相關的小組,根據班級或者小組情況提出日行一善的主題,或者以申請報告的形式開展相應的活動。微善活動的開展可以從孝敬父母,有愛同學以及低碳節能、垃圾分類等相關的活動進行開展,以此更好地參加相關的實踐活動,達到助人為樂的目的。也可以和學雷鋒活動相互結合,從救助到精神、向善等相關的藝術進行創造和傳播,可以給學生多種選擇,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相應的活動以此開展德育教育。成立相關的微善班和微善社等,制定相關的方案內容,利用課余或者休息的時間來開展相關的活動。可以走進辦公室、校園、食堂、公司,要具備奉獻服務,形成凝聚力,能夠應用善言、善行來提升教育教學效果,使得學生的心靈能夠得到凈化,人格得以健全。
(三)注重實施微善德育過程,以此提升德育教學效果
在開展微善德育教育中,要注重應用以下幾個環節進行開展,首先是搜集有關的微善的典型人物或者相關的事跡,并以這些人物為榜樣,真正做到激勵自我,不斷進步。在資料的搜集過程中,要注重通過采訪、查閱相關資料的形式進行微善德育的開展,可以給學生觀看《感動中國》的相關內容,也可以利用廣播、電子屏等的方式來進行學習相關的微善行為。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可以在學校、班級、社會、家庭等進行行善,讓學生真正地進行行善。也可以讓學生以日記的形式對自己的善行進行積累,并宣傳典型學生的善意行為,以電子屏的形式進行展示。通過這些一系列的活動引導學生在具體的活動中對自身的行為進行矯正,讓學生養成日行一善的良好行為習慣和思維。
結束語:
微善教育具體來說是對學生進行細微處的教育,滲透到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目的是為了引導學生能夠明善惡、發善言、做善行,構建相應的德育基地,可以結合學生以及學校實際情況開設選修課程,學習有關精神,開展相關活動,讓學生真正地在實踐中得以落實。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相應的活動以此開展德育教育。成立相關的微善班和微善社等,制定相關的方案內容,利用課余或者休息的時間來開展相關的活動。要注重通過采訪、查閱相關資料的形式進行微善德育的開展,在開展微善德育時還要注重探索相關的策略,以此更好地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孟麗娟.家校共育:促進“我與孩子共成長”[J].中國德育,2018(15):35-38.
[2]石春秀.依托“微善日記”促進初中生自主發展實踐研究[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8(08):20+18.
[3]田九霞.論“好人現象”中熠射的微善價值[J].江淮論壇,2014(05):118-122.
[4].讓學生成為系列德育活動的主體[J].北京教育(普教版),2014(0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