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雅


2015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視察并發表重要講話后,陜西商貿認真踐行“五個扎實”要求,全面落實“五新”戰略任務,圍繞制度創新、營商環境提升、產業聚集,全力推進自貿試驗區建設;始終以線上線下融合發展為目標,深入推動內貿流通轉型升級;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大格局,加快培育外貿競爭新優勢;提升雙向投資水平,高質量吸引境內外投資,大力推進樞紐經濟、門戶經濟、流動經濟發展,形成以開放促改革、以改革促發展的局面。
自貿試驗區建設 完成165項試點形成創新案例340個
2017年4月1日陜西自貿試驗區掛牌成立以來,自貿試驗區建設總體方案明確的165項試點任務基本完成,復制推廣國務院和國家相關部委推出的適合我省的174項改革經驗。累計形成創新案例340個,向國務院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報送105個,“鐵路運輸方式艙單歸并新模式”等16項創新成果在全國復制推廣并得到國務院和相關部委通報表揚,先后兩批共53項自貿試驗區改革創新成果在全省復制推廣。
截至2019年11月,陜西自貿試驗區新增市場主體55914家,新增注冊資本6979.52億元。其中,新增企業37092家(含外資企業476家),新增市場主體數為自貿試驗區成立前市場主體數的2.2倍。投資貿易自由化便利化改革全面推進,金融創新步伐不斷加快,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經濟合作及人文交流持續深化,國家改革開放試驗田和內陸改革開放新高地的作用日益彰顯。
內貿流通轉型 20多家知名電商企業在陜西設立區域總部
五年來,隨著全省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城鄉居民收入持續增長,內貿流通領域適應市場需求,加大轉型升級力度,成功引進阿里巴巴、京東、樂村淘等20多家知名電商企業在我省設立區域總部。積極在全省推廣盒馬鮮生、SKP等商業新模式,持續開展農產品流通網絡建設和公益性農產品批發市場建設;積極推廣城市便利加油站,啟動開展進口商品進超市進市區活動,大力促進汽車、家電、假日和服務業消費,突出抓好西安大唐不夜城步行街國家首批試點步行街建設,支持西安積極創建國際消費中心城市。
大融城、大悅城等大型商業綜合體先后建成,永興坊等一批特色美食商業街區在全省推開,城市社區商業綜合服務體系建設力度加大。
截至2019年底,已累計建成縣級電商服務中心71個、鎮村電商服務站點6775個,城鄉消費服務網絡不斷完善,為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消費需求作出了新貢獻。全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從2014年的5572.8億元增長到2018年的8938.27億元,年均增長12.5%,增幅提升到全國第9位。
2019年,全省網絡交易額7237億元,同比增長12.8%;網絡零售額1076億元,同比增長20.4%;農產品網絡零售額115億元,同比增長23.5%。
外經貿發展 全省進出口值年均增長20.2%
五年來,陜西商務系統搶抓“一帶一路”建設機遇,全面擴大對外開放,突出制度創新,積極培育外貿競爭新優勢,積極支持企業參加境外重點知名展會,加快建設進口商品展示交易分撥中心、跨境電商國際合作中心和加工貿易產業轉移承接中心,全力推進中歐班列“長安號”高質量發展。
先后培育航空、紡織、新材料、農產品等19個省級特色出口基地,指導建設了11個國家級出口基地,西安高新區獲批國家首批文化出口基地。哈薩克斯坦愛菊糧油工業園、吉爾吉斯斯坦中大工業園等境外重點園區順利推進。航天六院在中白工業園建設的“中白航天高新技術產業研發中心”,法士特集團出資1190萬美元在白俄羅斯中白工業園投資“法士特馬茲有限責任公司”等重點項目進展順利。
全省進出口值從2014年的1683.5億元增長到2018年的3513.78億元,年均增長20.2%,從全國第23位上升到第16位。2019年1-11月,全省進出口3215.1億元,其中進口1486.4億元,同比增長15.4%;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進出口442.3億元,占全省進出口總量13.8%,同比增長22.5%。
對外直接投資從2014年的4.54億美元增長到2018年的6.47億美元,年均增長9.3%。2019年1-11月,我省對外直接投資3.94億美元。對外承包工程營業額從2014年的17.87億美元增長到2018年40.58億美元,從全國第17位上升到第10位。2019年1-11月,我省對外承包工程完成營業額達24.47億美元。
招商引資提質增效 實際利用外資增長到68.48億美元
五年來,陜西積極構建內陸型改革開放新高地,著力打造陸空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對外開放新格局,優化提升營商環境,西安三星電子、吉利汽車、京東區域總部等企業和項目先后落戶陜西。同時,全省商務系統通過平臺招商、園區招商、環境招商等方式,堅持舉辦絲綢之路國際博覽會暨東西部合作與投資貿易洽談會、陜粵港澳經濟合作活動周等活動,取得了顯著成效。
隨著招商引資力度的加強、規模的擴大,2017年8月,三星半導體在一期70億美元投資基礎上,再次投資70億美元二期項目,目前已竣工投產,先后帶動了110多家上下游配套企業落戶我省。
全省實際利用外資從2014年的41.8億美元增長到2018年的68.48億美元,年均增長13.1%。2019年,全省實際利用外資77.29億美元,同比增長12.87%。目前,已有世界500強企業在陜西投資設立121家外資企業。
全省實際引進內資從2014年的4979.6億元增長到2018年的9103.6億元,年均增長16.3%。2019年,全省實際引進內資10046億元,同比增長10.3%,超過2014年的兩倍,完成了全年1萬億元的目標任務。
對外開放新格局 2019年開行“長安號”2133列
深入實施“市場多元化”戰略,鞏固傳統市場,開拓新興市場,進出口貿易伙伴覆蓋絕大多數國家和地區。2019年1-11月,全省出口商品銷往199個國家和地區,進口商品來自115個國家和地區。2017年5月,國務院批復同意西安國際港務區成為汽車整車進口口岸。西安陸路(鐵路)口岸先后獲批為進境糧食、進口肉類指定口岸。西安空運口岸(西安咸陽國際機場)作為冰鮮水產品、食用水生動物、水果、進口肉類指定口岸,進一步完善了我省的口岸功能,為構建“一帶一路”交通商貿物流中心夯實了基礎。國際航線達到88條,通達全球36個國家,形成了客運覆蓋日韓東南亞,通達歐美澳,貨運不斷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延伸的格局。
2018年,中歐班列“長安號”開行1235列,重載率、貨運量和實際開行量均位居全國前列。2019年共開行2133列,是2018年的117倍,開行量、貨運量和重載率3項指標均居全國前列。
開放平臺建設 建立跨境電商試驗區300余家企業入駐
積極支持西安建設進口商品展示交易分撥中心、跨境電子商務國際合作中心、加工貿易轉移承接中心,打造對外開放新平臺。初步建立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兩平臺六體系”,已有300余家跨境電商企業入駐。累計建成“海外倉”7個,外貿綜合服務企業6家。西安航空基地綜合倮稅區已于2019年8月正式通過國家驗收,海關特殊監管區達到6個(其中,寶雞綜合保稅區、西咸空港綜合倮稅區即將獲批),楊凌綜合保稅區正在申請設立之中。同時,正在推動西安出口加工區A區、B區優化升級為綜合保稅區。
2019年12月31日,西安咸陽國際機場國內結轉型出口監管倉庫和西安咸陽國際機場專用型保稅倉庫揭牌,標志著西咸新區空港新城保稅航油業務正式啟動。至此,西安成為西北首個、全國第19個開展該項業務的城市,為全省國際航空樞紐建設再添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