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野
隨著經濟的發展以及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對社區便民服務、居家上門服務的需求逐漸增加,且對各類服務質量要求越來越高,尤其是家政類上門服務。那么,如何培養出符合市場需求的家政服務人員?在家政行業快速發展的今天,如何培養出家政類緊缺型人才?
我們常說家政行業貢獻給社會的是服務,服務的關鍵是人,也就是說家政行業給社會提供的是人的服務。家政服務突破了服務業的規范,不同于其他行業的服務。例如我們去餐廳用餐,我們享受的主要是舌尖上的美味和環境帶給人的就餐心情,對于餐廳服務員的服務體驗是次要的。而家政服務強調的是家政服務員提供服務時的言行舉止,是一種心理的體驗,具有濃厚的情感色彩。因此,雇主決定雇用一位家政服務員時,會了解家政服務員除技能方面以外的其他情況,例如:性別、年齡、性格、人品、服務意識、是否有不良記錄等。總而言之,家政服務員除了擁有高超的操作技能,還要有良好的職業素養。
用培訓實現“質”的飛躍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到2020年要切實完成全面脫貧計劃,要求各級政府逐級下達并啟動精準扶貧行動計劃。全面提升貧困地區勞動者的職業技能是內容之一,家政服務類技能培訓是其中的一類培訓項目。
國家在大力支持家政行業的發展,密切關注著家政人才的培養。家政服務人員是行業的核心人力資源,應當加大對其培訓的力度,培養大批的優秀服務人員,讓他們服務于千家萬戶,真正實現“讓天下家庭后顧無憂”。
要想保證家政服務人員的質量,首要的任務是做好培訓工作。不僅要加強家政服務人員專業技能的培訓,還要注重職業素養的培養。目前,市場上的各種家政培訓機構,主要開展以育嬰員、家政服務員、養老護理員三大工種為主的技能課程培訓,涉及月嫂、產后恢復師、催乳師、育嬰師、早教師、小兒推拿師、家庭營養配餐師、西式面點師、保潔師、收納師等上百個工種。熟悉家政行業的人都知道,家政行業的學問廣博而精深,專業技能涉及營養學、社會學、心理學、管理學、教育學、護理學、中醫理論、家政學、倫理學、法律法規等學科,家政行業根據市場的需求融合專業科學知識,結合社會經驗,形成理論與技能的綜合型知識體系,實用性較強,更有利于學員學習和掌握。
那么,家政行業需要培養哪些類型的人才呢?第一類是服務于一線的家政服務人員;第二類是家政行業企業的管理者。
目前,家政服務人員主要是由下崗職工、農村剩余勞動力組成的,平均年齡在25歲至50歲,文化程度普遍偏低,服務意識相對較差。然而家政服務業薪資水平相對較高,甚至超過“藍領”“白領”人群的薪資水平。在這種情況下,更多的雇主希望找到職業技能強、生活適應能力強、職業素養高的優秀服務員,這就要求家政從業者提升職業技能,具有高尚的職業品質。因此,對于家政從業者個人而言,要接受專業、系統的理論基礎培訓和實操技能培訓。對于企業來說,家政服務員的知識技能既要實現專業化,又要體現標準化。
家政服務人員的培養一般是通過相關培訓機構完成的。然而一個培訓周期結束,就一定能夠培養出一名優秀的服務人員嗎?答案是否定的。我們來看一下專業技能的培訓過程。在家政界有一種說法是“三分理論七分實操”,培訓的重點部分在實操技能的學習和掌握。那么一般市場上培訓的周期是多長呢?有的是7天,有的是15天,也有的是30天,多數在1周左右。在這1周的時間里,講師能夠把全部的理論和實操技能傳授給學員,但是學員要想真正掌握這些知識還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尤其是實際操作部分。這時企業一般會通過職業鑒定的手段,鑒別從業人員對知識技能的掌握情況,檢驗他們是否達到入戶服務的標準。
職業技能鑒定是一項基于職業技能水平的考核活動,屬于標準參照型考試,是由考試考核機構對勞動者從事家政行業所掌握的技術理論知識和實際操作能力作出的客觀測評和評價。家政從業者通過技能培訓,達到職業技能的鑒定考核后,基本能夠滿足入戶的條件。家政從業者經過入戶服務的鍛煉,收獲服務經驗,不斷提升服務技能及職業素養,才能真正成為一名優秀的家政服務員。
教育體制下的人才培養
在家政行業中,多數人注重的是培訓機構對服務人員的培養,而忽略了教育體制下的人才培養。
日前,國務院印發的《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對發展職業教育事業的高度重視,其中重要的一點就是產教融合。所謂產教融合,是指職業學校根據所設專業,積極開辦專業產業,產業與教學緊密結合,互相支持,互相促進,把學校辦成集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科技服務于一體的產業型經營實體,形成學校與企業渾然一體的辦學模式。產教融合是產業與教育的深度合作,是院校為提高人才培養質量與行業企業開展的深度合作。在筆者看來,這是一種新型人才培養模式,將行業與教育相融合,培養出推動行業發展的應用型人才。
教育部辦公廳等七部門發布的《關于教育支持社會服務產業發展,提高緊缺人才培養培訓質量的意見》,明確提出,原則上每個省份至少有1所本科學校開設家政服務、養老服務、托育服務相關專業,全國建設培育100個以上產教融合型家政企業。鼓勵引導有條件的職業院校積極增設護理(老年護理方向、中醫護理方向)、家政服務與管理、老年服務與管理、智能養老服務、健康管理、幼兒發展與健康管理、康復治療技術等社會服務產業相關專業。近兩年來,各大院校相繼增設家政服務與管理、老年服務與管理、醫療服務與管理等家政服務產業相關專業,進一步加大了家政行業人才培養力度。
職業院校作為人才培養的搖籃,在教育體系里通過與家政企業的合作,將市場的需求與課程標準相結合,將社會實踐與理論知識相結合,將科學知識與社會生活相結合,將社區服務資源與校內課程資源相結合,形成有效的教育機制,注重教育的實踐性。
有人說,通過產教融合培養出來的人才起點高,適合在企業里擔任管理者。事實并非如此,通過產教融合培養出的人才在職業選擇上具有多樣性。他們既可以作為企業的管理者,也可以作為企業的技能培訓者,抑或是一線的家政從業者。工作沒有貴賤之分,一線的工作更能體現家政服務的重要性,顯現產教融合的必要性,收入和回報可能更可觀。產教融合注重行業的發展,教育的實踐性更強,培養的人才可直接輸入到企業,減少了企業對人才再培養的成本。產教融合逐步成為行業培養和選拔人才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