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家庭服務業發展的人力資源保障不僅有賴于完備的家政教育體系,也需要企業培訓及職業認證制度為提高家庭服務業發展水平奠定牢固的基礎。下面將從學校教育、企業培訓、職業認證三個方面介紹日本家庭服務業發展的人力資源保障措施。
學校教育
日本從小學到高中階段都開設了家庭科和技術科課程,使公民的獨立生活能力得到了系統的訓練,因此在日本,無論是助人還是自助都有一定的理論和實踐基礎做支撐。高等院校家政學科的發展則為家庭服務業發展培養了大量師資和高層次人才,家庭服務領域的教師大部分來源于高等院校的家政學及相關學科。開設老年福祉學的相關院校為介護服務提供了人力資源保障,高等學校教育中囊括了從本科到博士的專業人才培養,完備的職業教育體系為介護服務提供了大量應用型人才。同時為了鼓勵更多的學生投身介護服務行業,政府設置了豐厚的獎(助)學金,一方面對學生的學費進行資助,另一方面,如果學生采用助學貸款的方式,畢業后從事介護相關工作滿足協議中規定的年限,即可免償還貸款。
企業培訓
在日本,企業培訓被稱為研修,通常情況下家事代行服務公司會根據自身發展需要建立研修制度體系,這體現了日本企業做事精細認真的態度。研修的具體內容和方式由于家事代行服務公司的不同會有一定的差異,主要分為座學研修、技能研修、現場研修、定期講座等。
(一)座學研修
座學研修即理論學習。理論研修的內容與我國家政服務職業素養培訓相類似,強調家事服務的私人屬性,要求對客戶的信息進行保密,服務禮儀及對接收信息的處理能力是培訓的重點。
(二)技能研修
技能研修即實操學習。部分家事代行服務公司內部設有技能研修中心。技能研修需要在研修中心里完成,其內部設有廚房、衛生間、臥室、客廳等模擬家庭區域。
(三)現場研修
服務者需要到實際生活的住宅進行演練,實際操作考核合格后方可派遣其從事家事代行服務工作。
(四)定期講座
定期講座分為基礎座談、提升講座和專題講座。
基礎座談。參加不定期的基礎座談會時,服務者可以就平時工作中的疑問向家事專家進行咨詢,聽取經驗豐富從業者的建議或與工作伙伴進行問題討論。
提升講座。家事代行服務公司會開設關于新知識和新技術情況的講座,要求服務者更廣泛地掌握家事代行服務的知識和技能。
專題講座。開設料理研修、熨燙研修、整理床鋪研修等專項技能提升的講座。
職業認證
(一)家政士認證
在少子高齡化加劇、高齡夫婦家庭增多、大量女性進入職場等導致的家事支援服務需求量增加的背景下,為使消費者在選擇時有明確的指標、享受放心的服務,提高家庭服務業的專業性和社會認知度,由日本看護家政介紹事業協會實施、厚生勞動省認定的家政士認證制度于 2016 年建立,2017 年參加考試總人數為 335 人。
1. 考試資格
滿足以下四項條件之一即可參加考試:(1)在日本看護家政介紹事業協會的會員介紹所進行求職登記,并從事職業安定法施行規則所規定的家政婦(夫)業務 5 年以上的人員[下列(2)項的期間合計 5 年以上者也可]。但是,僅限每年從業時間在 100天以上的人員[下列(2)項的期間合計在每年 100 天以上者也可]。
(2)協會的會員介紹所根據介護保險制度被認定為指定事業所,由該指定事業所雇用,且從事該項介護業務 5 年以上的人員。但是,僅限每年從業時間在100 天以上的人員[上述(1)項的期間合計在每年 100 天以上者也可]。
(3)在協會的會員介紹所求職登記的人員,得到協會會員單位家政婦(夫)介紹所負責人的認定與(1)項規定中有同等經驗、能力者。
(4)被介護相關事業、保育相關事業、家事支援服務事業等雇用 5 年以上的實務經驗者,具有主婦(夫)等家事、介護、育兒等經驗者,研究生、大學本科、大專、職業能力開發設施的家政關聯學科、課程等的畢業生或在校生,被認定具有上述(1)項至(3)項所規定人員同等經驗和能力的人員。
考試合格者[上述(1)項至(3)項參加考試人員]可以獲得由厚生勞動省認定的“家政士”資格,并得到“合格證書”。協會的特別會員同時可以得到“家政士證章”。以上述(4)項之資格參加考試者在考試合格后可以獲得“合格證明”,在加入協會成為特別會員后再獲得“合格證書”和“家政士證章”。
2. 鑒定方法和內容
(1)學科考試
答題時間:60 分鐘;題型:多項選擇題,40 道題。
(2)實務技能考試
科目 1【衣】、科目 2【食】、科目 3【住】中各出一題。
科目 1【衣】:時間 10 分鐘;科目 2【食】:時間 10 分鐘;科目 3【住】:時間 10 分鐘。
3.分值配比及評判標準
學科考試滿分為 40 分,技能考試滿分為 150 分。學科考試合格標準為32分,技能考試合格標準為105分。
4.合格判定
合格判定由家政士認定運營委員會執行。
5.考試參考書目
包括《家政服務基礎》《家事服務》《介護服務》《育兒支援服務》等。
(二)介護福祉士認證
介護福祉士是指應用專門的知識和技術直接對被介護者進行身體或精神方面護理的人員。1987 年 3 月 23 日介護福祉士推出并與《社會福祉士和介護福祉士法》配合實施。通過專業的介護培訓,介護福祉士能夠對老年人所需要的護理等級進行評估。介護福祉士在介護服務中如遇到需要醫務人員救助的情況須快速與其取得聯系,但遇到緊急情況且醫務人員不在場時需要有判斷的能力。2015 年介護福祉士達120 萬人。2015 年報考介護福祉士認證的人數為 152 573 人,合格者為 88 300 人,合格率為57.9%。
(三)社會福祉士認證
獲得社會福祉士認定資格需要通過國家資格認定考試。參加考試的人員應具有大學本科以上學歷并修完相關專業課程,或大學專科以上學歷修完相關課程并有 2~3 年的介護實踐經驗。社會福祉士的工作主要是為身體或精神上出現障礙人群提供咨詢服務,并給出合理化建議。介護機構應當有 1名及以上的社會福祉士才能得到運營許可,社會福祉士通常為養老機構的管理層。2015 年報考社會福祉士認證的人數為44 764 人,合格者為 11 735 人,合格率僅為26.2%。
縱觀日本家庭服務業的職業認證制度與家庭服務業發展的實際情況,在家事代行服務領域仍存在推薦沒有相應資格的家政婦(夫)的現象,但對于介護領域相關的工作要求則較高,從事介護服務相關工作即便不具備介護福祉士資格也需要通過介護職員初任者的研修。在介護服務從業者資格方面,過去需要具有國家認證的職業資格方可進入介護服務領域,而當前日本國家政策方針有了變化,已修改為通過“介護職員初任者研修”便可從事相關工作,這種變化說明基于加速發展的日本老齡化社會供需不平衡導致繼續實行國家資格準入無法適應社會對服務的迫切需求,將資格準入改為研修類的職業訓練以應對社會需要。與日本的情況相類似,我國在老齡化加速背景下也應該加緊家庭服務業從業者隊伍建設,將人才隊伍建設放在重要位置。
(本文選自《世界家庭服務業發展比較研究》一書,該書已由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出版,標題為編者后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