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千鑫
摘要:隨著新課標改革的不斷推進,素質教育要求實現學生全面發展,因此,學生不僅要具備學習知識的能力,還要具備基本的體育素質,為此,學校在教學改革的過程中逐漸加強了對體育教學的重視。體育教學內容中,太極拳屬于民族傳統文化的寶貴財富,在傳授過程中,學生能感受到太極拳帶來的深刻的文化內涵,所以太極拳深受學生的喜愛。但是在日常的太極拳教學過程中,需要教師在教學階段上講解太極拳的教學步驟和教法,便于學生掌握和學習,進而摸索出一套自己的太極拳打法,激發學生學習太極拳的興趣,從而更好的將太極拳落實在學校的課程教學中,為體育教學提供理論參考。
關鍵詞:太極拳;教學步驟;教法探究
從體育遺產的角度來看,太極拳屬于體育遺產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種合乎體育原理,又能同時鍛煉身體的運動,因此受到較多的學生歡迎,并且在臨床醫學上也認定為是治療疾病的重要途徑,進而被醫院的康復訓練項目所使用。所以太極拳對學生而言十分重要,教師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要細心的講解太極拳的步驟和教法,從而幫助學生及時領悟,掌握太極拳的技法。
一、太極拳的教學步驟
(一)循序漸進式的步驟
對于剛開始學習太極拳的學生而言,需要了解太極拳的步驟,尤其是太極拳的方向、姿勢等需要了解清楚,才能有良好的學習效果。此外,還要對各種步法有所了解,知道自己做的步法是屬于哪種步法,是弓步、馬步還是其他步法,在了解的基礎上考慮落腳的位置以及重心轉移時腳尖該怎樣放?是外撇還是內扣。以及腳跟的放法等都需要在剛開始學習時進行調整。對體育教師而言,在教學太極拳時,需要進行循序漸進式的教學步驟,學生在學習完基本動作后,就開始轉入練習套路了,也就是說教師要避免學生全部模仿練習,而是要對各個動作進行拆分,教師示范講解,學生在一步一步了解,掌握好動作后再開始進行下一個動作的教學,這樣學生掌握的動作更加扎實[1]。
(二)由點及面的步驟
在太極拳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由點及面的實施教學步驟,在拆分動作的基礎上,將每一個完整的架式再具體細分,細分后的動作,包括姿勢、路線、手足位置、視線方向以及標準姿勢等都要一一學習,細分的若干動作將面上的動作拆分為點上的動作,便于學生理解和學習,進而高效率的掌握,不至于在學習的中途養成拖泥帶水、模糊的狀態。在具體了解各個點上的動作后,再將各個點進行融會貫通,形成太極拳學習的外架。所以在這一階段,教師不要講授關于呼吸方面的內容。
(三)內外結合的步驟
在內外結合的教學步驟上,重點教授的內容在三個方面:意識、呼吸以及動作。并且這三者共同構成了太極拳練習的統一。所謂的內外結合,也就是意識和動作的相互結合。即學生在練習太極拳時,以“起式”為基礎,集中意識,意識主要指外在的精神表現,眼睛是表達意識的重要途徑,所以練習太極拳的過程中眼睛要跟著動作移動;其次,動作與呼吸的內外結合,表現為自然呼吸階段,兩臂要隨著呼吸伸展,與均勻深長的腹式呼吸相配合,鼻吸口呼、起吸落呼、上吸下呼等動作要配合胸腔的開合進行調節,避免出現起伏太大,不利于太極拳的練習。
二、太極拳教學的教法
(一)利用模塊教學
在教學太極拳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教法的使用,從而便于學生的理解。首先,利用模塊的形式進行教學,舉個例子說:太極拳的拳法從本質上較為復雜,不利于學生的學習和理解,因此要將太極拳的動作進行簡化,而在簡化的過程中需要以太極拳的運動規律為前提,以層次、單元、模塊的形式展開教學。具體而言,就是將太極拳的整體動作建立模塊,分為四種模塊:1.基本動作模塊,也就是具有規律性的功法、身法分解為一個模塊;2.單式模塊,也就是對那種動作較為復雜的單式動作建立模塊,這些單式包括野馬分鬃、攬雀尾、云手、單鞭等動作;3.小段模塊,換言之,將十分復雜的動作如玉女穿梭、摟膝拗步等建立模塊;4.合成模塊,就是說將單式和“小段”進行融合。實踐證明,簡化式的教學方法更適合太極拳的教學[2]。
(二)借助語言教學
良好的語言具有強烈的感染力,有助于激發學生學習太極拳的興趣。教師要使用語言進行教學時需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首先要有具體的教學目標,也就是要向學生講明學習太極拳的好處,教學目標要簡單、精準、具有啟發意味,才能吸引學生學習的注意力;講解太極拳動作學習的基本規律,如動作要保持弧形、臂腿的伸直狀態、上下動作的銜接程度等都需要學生及時掌握規律;講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容易犯錯的動作,讓學生提前知曉出錯點,進而在學習中有所注意。講解還包括對進攻式動作的講解,也就是說直接講解動作的實質作用,便于學生較快的掌握;其次,在講解的方法上,采用形象講解的方式,將太極拳簡化為具象比喻的練習法。比如“抱球”可以說成是“抱著大氣球”的形象化語言教學;口訣練習法,將太極拳的各種動作以口訣的形式說出來,便于記憶,如在弓步訓練的口訣可以為:“前腿弓,后腿似直非直蹬,立身中正,別晃動”這樣的口訣式的語言教法;口令訓練法,在太極拳的口令訓練法上,主要由常用的口令、提示性的口令以及綜合性口令三種形式組成,不同的口令在太極拳的教學所發揮的作用是不同的。其中揭示性的口令的用途主要在遺忘和做錯的動作上。
(三)直觀性教學
在直觀性教學方法上需要注意幾個內容:首先在直觀性教學的示范上,教師要向學生示范準確標準的動作,便于學生更快的掌握太極拳要領和結構,獲得大致的動作概貌,訓練起來效率更高[3]。太極拳的意氣靈換、節節貫串、體態姿勢、呼吸、動作弧形等重要的內容都需要教師給予示范,引導學生在直觀層面上學習太極拳打法的精髓,同時位置的選擇、種類的應用以及示范結合語言解說等都是示范教學應該注意的內容;其次,教師要迎合時代發展的需求,采用現代化的教學工具輔助太極拳的教學。太極拳表演和比賽的視頻是學生了解和學習太極拳的直觀資源,并且通過視頻還能了解國內不同風格的太極拳以及國外的太極拳的打法形式,綜合比較的基礎上學習太極拳的實用動作,圖文展示太極拳的細節,如以柔克剛、借力打力的動作要領都通過畫面和文字的形式表現出來,極大的豐富了太極拳的教學形式。
(四)實踐性訓練
太極拳的學習不僅在理論層面,更多的是在實踐層面,動作要領的熟記需要依靠實踐,其中的太極拳推手就是實踐性極強的項目,需要訓練者了解推手的五大形式,領悟“七字”、“十要”,才能基本掌握太極推手[4]。推手相較于一般的太極拳打法更能吸引學生的興趣,同時能培養學生堅韌的品質,提高耐力、韌度以及身體的靈敏度,便于自衛和應變危險,所以對教師而言,在講解太極推手時,需要重視實踐對抗的教法,讓學生在實戰中體會沾、粘、連、隨的特點以及擠、按、肘、靠等方法的使用,提升學生的實踐水平。
三、結束語
素質教育要求實現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因此,體育逐漸在教學活動中占據較大的比重,成為鍛煉學生身體素質,提升學生業余活動的重要渠道,為此,需要對太極拳的教學開展探討,從教學步驟開始進而延伸到教學方法上,激發學生對太極拳的興趣,提升學生的太極拳水平,從而提升教師的教學成果。
參考文獻:
[1]王耐,徐姜娟.基于中醫經絡在簡化太極拳教學中運用效果及體系構建[J].文體用品與科技,2019(4):76-77.
[2]趙曉飛.快學慢練在中職類院校八式太極拳教學中的應用實驗分析[J].文體用品與科技,2018,2(6):62-63.
[3]鄭貞.高校體育課二十四式太極拳教學的新方法探析[J].才智,2017(13):36+38.
[4]杜敏.陳式心意混元24式太極拳教學新法——口訣法[J].中國體育教練員,2018,26(3):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