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
摘要:發揮地域特色,根據學校特色創編武術操,并進行普及和推廣,比賽中進行檢驗,獲得了一致贊同。武術操的創編改變大課間的固定操化,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豐富大課間活動,發揚和傳承了武術傳統文化。
關鍵詞:武術;創編;效果
一、創編的目的和意義
武術是中國歷史舞臺上源遠流長的一項傳統體育運動,習武不僅可以強身健體、提高人們的防身自衛意識和能力,同時,還能起到保健養生的功效。根據學情分析,學生有五步拳、長拳的基礎,對于武術也非常喜愛,習武以德為先,這不僅在教授人們如何去培養自己的道德情操,同時,還在教人如何做人。在中小學進行普及和推廣也是弘揚和傳承戲武術文化的一種途徑。基于此,創編武術操就顯得非常有意義。
二、武術操基本動作
第一節(2×8拍)
第一個八拍:1-2拍并步抱拳。3-4拍弓步十字推手,5-6拍丁步抱拳,7-8拍撤步轉身藏拳。
第二個八拍:1-4拍并步砸拳,5-6拍并步推掌,7-8拍正踢腿。
第二節(3×8拍)
第一個八拍:1-2拍弓步撩掌。3-4拍虛步亮掌。5-8拍并步抱拳。
第二個八拍:1-2拍提膝雙劈拳:右腿提膝兩臂交叉經頭頂上方向體側下劈拳。3-4拍震腳馬步架拳。5-8拍仆步穿拳弓步沖拳。
第三個八拍:1-2拍彈腿沖拳:右腿屈膝提起,右腳向前平直彈出,左拳成平拳向前沖出。3-4拍馬步沖拳。5-8拍馬步雙劈拳。
第三節(5×8拍)(動作同第一節、第二節,但方向相反)
第四節(3×8拍)
第一個八拍:1-2拍弓步沖拳,3-6拍蹬腿推掌,7-8拍馬步架打。
第二個八拍:1-4拍歇步蓋打,5-6拍提膝穿掌,7-8拍仆步穿掌。
第三個八拍:1-4拍弓步連環沖拳:左掌變拳收抱于左腰側,拳心朝上,右掌變拳向前沖拳,拳心朝下。右拳收抱于腰側,左拳向前沖出。5-8拍馬步沖拳:上體右轉,弓步轉換成馬步,右拳迅速從腰側向身體右側沖出。
第五節(3×8拍)(動作同第四節,但方向相反)
第六節(2×8拍)
第一個八拍:1-2拍丁步推爪。3-4拍收爪蹬腿:右腳迅速向前蹬出,左爪收于右胸前,爪心朝右,右爪抱于腰側,爪心朝前。5-6拍弓步推爪:右腳往后撤步成左弓步,右爪從左手小臂上方推出。7-8拍轉身弓步砍掌。
第二個八拍:1-4拍弓步穿掌推掌,5-6拍并步砸拳,7-8拍架拳側踹:重心移至左腿,右腳向右側踹出,左拳架于頭頂,拳心朝上,右手臂大小臂成拳眼朝后。
第七節(4×8拍)
第一個八拍:1-2拍馬步壓肘,3-4拍弓步頂肘,5-8拍仆步亮掌。
第二個八拍:1-2拍弓步撩掌,3-8拍仆步掄拍掌。
第三個八拍
1-4拍歇步亮掌,5-8拍仆步掄劈拳。
第四個八拍
1-4拍虛步挑拳,5-8拍并步砸拳。
武術操第八節同第六、七節,動作相同,方向相反。
收勢:還原成直立,敬禮。
三、武術操基本動作特點分析
(一)技術特點強
此套武術操操借鑒了長拳的部分元素,動作舒展大方、快速有力,基本手型分為拳、掌、勾、虎爪。基本步型有弓步、丁步、虛步、馬步、歇步、仆步。整套武術操動作簡單易學,參與活動的關節很多,運動量較適中。
(二)音樂節奏變化多
根據體育教師的教學能力和學生實際接受水平,以《英雄誰屬》作為背景音樂,借鑒廣播操口令的形式,在音樂中加入口令,學生在練習時,有節奏性,達到練習的整齊劃一。一方面活動身體,另一方面還是一種美的享受。此套操中還加入了砸拳和吶喊“哈”、“嘿”的元素,提高了學生學練武術的精氣神。
四、武術操實施效果分析
(一)教學形式多樣
創編本套操,歷時五個月,在一次次的更改打磨中,最后成型。新七年級學生在軍訓期間首先進行了本套操的第一次教學實踐。開學后,陸續在小學部和八年級當中進行了推廣教學。在教學中,因為一年級學生年齡較小,接受能力相對稍差一些,采用老師課上教學和學生課后看視頻復習相結合的方式,其他年級學生則非常輕松了掌握動作。
(二)學生反響較好
從小學生的反饋來看,比廣播體操更容易學會,并且音樂朗朗上口,很多學生一邊哼唱,一邊學練。八年級學生覺得這套操比《舞動青春》要簡單很多,動作很舒展,非常優美。
(三)以賽代練促普及
經過兩個月的全校普及教學后,以比賽的形式進行展現,各班級學生爭相亮相,卯足了勁。動作剛勁有力,此套操在全校得以推廣普及。
五、結論
本套操在創編上運用武術練功的音樂,在中小學校加以推廣,將課間操的形式進行改變,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豐富大課間活動,學生們得以對中國武術文化進行熏陶,在學習中傳承和發揚武術傳統文化。
參考文獻:
[1]趙劍平.中小學武術操創編與教學實踐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1.
[2]洪霞.蘇州工業園區中小學“體教結合、一校一品”特色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研究[D].蘇州大學,2013.
[3]劉世海.兒童韻律武術操的創編及教學效果分析[J].湖北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27(3):104-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