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進入新時代,生活節奏的加快與就業壓力的增大使得人們對健康的追求越來越迫切。武術作為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對人的身體健康、心理健康與道德健康發展都有非常顯著的促進作用。本文立足我國武術館校發展現狀,結合我國全民健身戰略,對當前我國武術館校生存之道,即可持續發展問題進行了研究。
關鍵詞:全民健身;武術館校;社會武術;生存之道
一、我國武術館校發展現狀
近年來,隨著我國全民健身戰略的不斷推進,以武健身、以武育德、以武會友已經得到社會大眾的廣泛認可。在此背景下,武術館校作為向青少年傳授武術文化與武術技能的重要平臺,其在武術教育領域中的地位日益凸顯。但是,我國武術館校在蓬勃發展的同時也不可避免地出現了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如忽視武術文化教育、忽視學生主體地位、忽視學生心智發展等。這些問題不同程度地影響了學生學練武術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不利于培養學生的武術健身習慣。顯然,這與全民健身提倡的“以青少年和兒童為重點,倡導全民做到每天參加一次以上的體育健身活動”相關要求不符。鑒于此,為了提高學生學練武術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培養學生的武術健身習慣,實現武術館校的可持續發展,當前我國武術館校應當積極探索自己的生存之道。
二、全民健身背景下的武術館校生存之道
探討全民健身背景下的武術館校生存之道,實質上是探討全民健身背景下的武術館校教育改革之道。結合當前我國武術館校教育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本文認為,我國武術館校應當注重一下幾個生存之道。
(一)強調武術文化傳承
武術尤其是中國傳統武術,如太極拳、五祖拳、少林拳、詠春拳等,不僅武技內容非常豐富,而且文化內涵非常深刻。中國傳統武術的文化內涵,是千百年來中華兒女武術思想的提煉與總結。中國傳統武術的文化內涵集中體現在武德方面,如刻苦訓練、舍己為人、奮勇拼搏、匡扶正義、反抗侵略等。時至今日,這些武德內容依然是我國每一個習武者應當遵循的道德原則。全民健身背景下,武術館校教育目標不僅是培養武技出眾的人才,更是培養武德高尚的人才。文化傳承之道,要求武術館校重視武術文化教育,要以武德教育為切入點,增強學生對武術的認知與理解。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真正從內心深處喜愛與熱愛武術。與僅僅開展武技教育相比,在武技教育中滲透武德教育,能夠顯著提高學生參與武術教育活動的積極性與主動性,進而利于培養他們的武術健身習慣,這與全民健身定義中提到的“倡導全民每天參加一次以上的體育健身活動”目標相一致??偟膩碚f,文化傳承之道要求武術館校注重武術文化教育,充分發揮武術文化的熏染作用,增強學生的武術健身意識,提高他們學練武術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并形成武術健身習慣。
(二)堅持人本教育
全民健身中的“民”即人,要推進全民健身,需要強調“以人為本”。武術館校是培養高素質武術人才的搖籃,在全民健身背景下,它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就要以學生為尊、以學生為重、以學生為先。當武術館校將“以人為本”作為教育指導思想時,其教育活動就有了塑造人、成就人與發展人的意義。堅持“以人為本”,要求武術館校在教育中充分理解、尊重、信任與關心每一個學生,把學生的健康發展作為全部教育活動的出發點和最終目標;要著重培養學生學練武術的主動性,肯定學生在武術教育活動中的主體地位;要肯定學生的個體差異,在教育過程中積極貫徹“因材施教”原則,以促進每個學生的健康發展;要努力營造和諧的教育環境,增強學生學練武術的愉悅感;要培養學生的武術健身習慣,指導他們早日樹立終身體育觀念。
(三)要凸顯武術智慧
仍以中國傳統武術為例說明。中國傳統武術本身就是勞動人民在武術領域的智慧結晶。具體來講,中國傳統武術技擊的出發點是應對方式上的“弱者戰略”,強調的是“綜合技巧的博弈”而不是“單純力量的對抗”。另外,中國傳統武術講究功夫、套路、態勢和時機的綜合利用,而不突出力量、速度、距離等的分別比較衡量。除此之外,中國傳統武術并不提倡“好勇斗狠、有勇無謀”,而注重“借力打力,四兩撥千斤”……可以說,中國傳統武術的智慧是無窮。全民健身背景下,在武術館校中,很多學生雖然都了解武術的健身功能,但對武術為何能健身、如何學練武術更能健身只是甚少,有些人錯誤地認為多練、強練就能獲得更大的健身效果。然而,無目的、無計劃的學練極易給自身帶來運動損傷。凸顯智慧之道,要求武術館校在教育中不能以“灌輸式”教法直接傳授給學生最終的武術知識,而是多采用“探究式”“提問式”等教法培養學生對武術尤其是武術健身功效方面的探索研究能力。
(四)注重武術的美育價值
武術具有鮮明的觀賞性,習武者的武技體現了武術的動作美、競賽體現了競技美,著裝體現了服飾美、練武場景體現了自然美……可以說,武術的美是多種多樣的。全民健身背景下,武術館校不僅要傳授學生武技,提高他們的武術競技能力,還要讓他們懂得通過武術形成正確的審美觀,能夠通過武術清晰分辨美與丑、真與假、善與惡;能夠通過武術緩解不良情趣,從容、積極、樂觀地面對生活,提高生活質量;能夠通過武術提高自己創造美、發展美與傳播美的意識與能力。全民健身背景下,武術館校在教育中彰顯武術的美育價值,能夠顯著培養學生學練武術的自主性,讓他們形成良好的武術健身習慣,進而推進全民健身戰略的實施。
三、結語
全民健身背景下,武術館校要生存、要實現健康可持續發展,應當強調武術文化傳承、堅持以人為本教育、要凸顯武術智慧以及注重武術的美育價值。多層面的教育改革,其目的是進一步培養學生學練武術的自主性,形成良好的武術健身習慣,并能夠自覺地傳播武術健身知識與技能。
參考文獻:
[1]高濤.武術館校研究現狀及特征分析[J].中華武術,2018(9).
[2]頓紀德,張鵬飛,張長念.我國武術館校研究梳理與評鑒[J].體育時空,2018(10).
[3]王靜.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專業的問題與思考[J].武術研究,2018(3).
[4]唐艷.民間武術館校開展價值思考[J].武術研究,2018(4).
[5]周惠敏.大眾對太極拳及其文化認知的調查研究[J].焦作大學學報,2017,31(3).
作者簡介:張曉峰(1972-),男,漢,籍貫:福建泉州,學歷:大專,職稱: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武術教學與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