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素質教育和新課改的全面實行,生命教育逐漸受到公眾和社會的高度重視,通過生命教育可以端正學生對待困難、對待生命的態度,對學生未來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體育教學需要注重滲透生命教育,發揮生命教育的育人價值。本文主要針對生命教育在學校體育教學中的滲透重點進行分析和探究,希望給予我國相關教育同仁以些許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生命教育;小學體育教學;滲透重點;分析
隨著我國教育體制的不斷深化改革,生命教育成為了與國防教育、發展教育、安全教育、勞動教育和體育教育并列的重要教育內容,其以生命為教育核心,通過對相關教學資源的合理應用,喚醒學生對生命的熱愛和關注,促使學生加深對生命價值的理解,進而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生活態度。體育教育和生命教育具有密切的關系,在開展體育教學中,需要積滲透生命教育,培養學生樂觀向上、敢于挑戰、直面困難的生命精神,實現學生素質與能力的均衡發展。
一、借助體育活動
體育活動作為小學體育教學的關鍵內容,不同運動項目教學重心也存在差異,例如足球籃球等集體運動項目,其更加側重于培養學生勇于擔當、團隊合作等精神和能力,促使學生在良性競爭中獲得發展;又例如乒乓球運動,其能夠培養學生一絲不茍、認真端正的良好品質;再例如中長跑運動,其可以鍛煉學生的堅強品質和對待困難的決心等。因此,教師在滲透生命教育中,需要借助各種體育活動,促使學生形成必備的生命品質。首先,教師在組織開展體育活動中,要結合學生的個人認知、生活背景、個性愛好、生命素質和體育素質進行針對性滲透,例如一些學生情緒不穩定,脾氣暴躁、容易激動,教師可以組織其進行中長跑運動,在訓練中培養學生的耐心,并且掌握控制個人情緒的方法,又例如有一些孩子膽小不自信、不習慣與同學交流,教師可以組織其開展籃球、足球等集體性運動項目,促使學生在團隊中學習與人交流的方式,體會集體的溫暖,形成集體榮譽感;其次,教師在開展體育活動中,要結合小學生的體育能力、認知水平適當制定運動強度,保證強度符合學生的需求,在關注學生身體素質發展到同時,還要重視鍛煉學生的心理素質;最后,教師要積極參與到體育活動中,與學生構建良好而和諧的師生關系,對學生在活動中出現的相互抱怨、不配合、膽怯以及不自信等心理問題進行及時的糾正和指導,促使其在體會運動快樂的同時,實現生命素質與身心素質的全面發展,例如在籃球分組對抗中,教師也要以成員的身份參與到比賽中,并且發揮教師的人格魅力,給予學生以鼓勵,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和團隊意識。
二、構建生活情境
生命教育和體育活動都來源于現實生活,與學生生活存在必然聯系,因此,教師在開展體育教學中,需要為學生構建生活化情境,在具體情境中滲透和融入生命教育,加深學生對生命的感悟和理解。首先,創設突發事件情境,小學生年紀較小,對成人具有較強的依賴心理,遇見突發事件會由于害怕緊張而做出錯誤行為,危害自身生命健康,因此,教師可以結合生活中常見的突發事件,為學生創設生活情境,例如針對“地震躲避”、“火災逃亡”等突發事件,教師可以在學生創設地震或者火災的情境,引導小學生在情境中做出正確的行為,在豐富學生生活經驗的同時,提升其對生命的感悟;其次,創設生活常識情境,生活常識作為生命教育的關鍵組成部分,教師在開展體教學中,可以為學生創設生活常識情境,例如創設“急救情境”,由三名學生扮演病發的病人,分別為骨折病人、溺水者以及心臟病人等,促使學生在游戲情境中掌握生活急救常識;最后,創設社會規則情境,學生作為擁有獨立意識的社會個體,在生活中需要遵守社會規則,在具體教學中,教師可以為學生創設“交通指揮”的情境,促使學生掌握交通規則和基本常識。在具體的教學情境中,可以將學生生活與生命教育充分結合,讓學生在具體實踐中樹立科學的生命感,形成保護個人和他人生命的技能。
三、加強教育合作
生命教育屬于學校教育的關鍵組成部分,但是其源于社會,家庭、社會和學校屬于密切合作、不可分割的關系,因此,在體育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教師需要注重加強與社會和家庭的合作,形成教育合力,提升生命教育的實效性和針對性。首先,學校要與社區加強合作,組織各種體育社會實踐活動,將社區作為落實和貫徹生命教育重要基地,促使學生在社區實踐中獲得成長和感悟,加深對生命價值和理解,例如學校可以與社區共同組織社會體育活動調查,學生充當小小調查員,對社區居民日常體育鍛煉情況開展調查,掌握居民喜歡的體育運動;其次,學校要鼓勵家長起到帶頭模范作用,在平時注重加強體育鍛煉,引導學生形成積極樂觀、頑強拼搏的精神,并且將這種精神內化為一種生命技能和生命理念,實現學生和家長的共同成長,學校可以充分利用社會資源,例如利用“城市馬拉松”活動,組織家長與孩子一起參與到“城市馬拉松”長跑活動中,并且在平時利用課外休息時間練習長跑,并且指導孩子運動前熱身動作以及正確跑步姿勢,防止運動傷害。該種方式不僅可以培養父母和孩子的感情,促使孩子在長期的鍛煉中獲得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的提升,還能夠促使學生在活動中體會生命含義,培養學生堅持不懈和頑強拼搏的意志。
四、結語
總而言之,在素質教育背景下,生命教育逐漸受到公眾和社會的重視,其教育目的為促使學生形成勇于面對困難的精神、正確對待生命的態度,富含情緒控制、個性形成、公民道德、個人成長以及生命安全等內容。因此,教師在開展體育教學中,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和途徑滲透生命教育,促使學生獲得素質與能力的均衡發展。
參考文獻:
[1]秦松林.基于信息化視角分析小學體育教學與生命教育的結合方式[J].電腦迷,2017(11):144.
[2]高鵬.生命教育視野下小學體育教育的現狀與對策研究[D].蘇州大學,2017.
[3]陳煌.如何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從小學生運動猝死事件頻發說起[J].基礎教育研究,2013(22):26-27.
[4]范永明.小學體育教學中開展生命教育的實踐研究[J].中國學校體育,2009(S2):37-39.
作者簡介:劉莉娜(1988-),女,漢族,江蘇常州人,單位:常州市新北區百丈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