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鑫
摘要:體育文化是新時代校園精神文明建設與優良體育競技傳統結合的產物,是融合了個人性與社會性的校園集體文化之一,具備凝聚人心、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的正面作用。體育文化精髓在于體育精神,而崇尚公平與公正的體育精神是構建和諧校園不可或缺的重要精神支柱,是能夠糾正學生群體不良生活習慣與利己主義的有益思想理念,為了推進和諧校園建設,應當大力弘揚已有的校園體育文化,加強或培育有生命力和行動力的未成形體育文化,讓學生將自身的多余精力釋放在體育比賽和鍛煉活動之中,通過體育文化建設修復學校管理人員與學生群體之間的關系,使學生團結在學校管理層的領導之下,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水平和體育文化意識。本文初步總結了現有校園體育文化基本性質與精神內涵,并指出了在校內支持體育競技文化建設對建立和諧校園環境的積極推動作用。
關鍵詞:體育精神;校園文化;和諧校園
校園文化能夠影響學生內在精神理念與價值取向,處于身心發展關鍵階段的學生群體在不知不覺間長期受到校內各類亞文化與在班集體中流行觀念愛好的影響,逐漸開始與其他同學和教師共同擁有類似喜好與思想認識。文化傳播最主要途徑就是班級同學之間的日常交流和群體活動,校園文化內容和傳播途徑在某種程度上受到外部社會環境變化的影響,處于不穩定狀態,為了保證學生群體的文化理念與對自我、對集體的認知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校領導和教師應負起責任,鼓勵具備正面意義和德育效果的集體文化在校園內傳播,體育文化作為對學生各方面素質要求較高的健康文化,有一定宣傳利用價值。
一、校園內流行的體育文化的基本特性與精神內涵研究
(一)校內體育文化的基本特點分析
體育文化承載著學生對公平公正的體育精神的不懈追求和在競賽中盡情發揮自身技能的渴望。崇尚奮發向上態度的體育文化能夠滿足學生拓展自身個性的主觀需求,時刻鼓勵著學生參與高水平的校內體育賽事并爭取比以往更好的成績,體育文化為學生在比賽中不斷突破極限提供了精神層面的支持,有利于未成年人樹立自強不息、勇攀高峰的人文價值觀與進步理念[1]。體育文化的宣傳途徑與影響范圍受到學校管理層的監管與控制,沒有校領導的支持與許可,任何一種校園文化都無法長久存在,而校內文宣部門通過掌握了體育文化的主要信息傳播通道和活動平臺,即可對體育文化施加影響,修改或添加某些有利于學生管理工作的內容,以文化建設的手段對學生的集體意識與個人思想施加間接的誘導,讓學生認同學校的辦學理念。校領導還可根據體育文化所反映的學生精神面貌修改調整學生管理規則與體育課程,根據流行的體育文化選擇目前社會流行的熱門體育項目,將其列入新的教學課程體系之中,使體育教學的基本內容與學生的個人學習興趣達成一致,以此提高教學效果[2]。
(二)校園體育文化的精神內涵研究
校園體育文化立足于學生強身健體的客觀需要,以受到學生集體歡迎和喜愛的體育項目與活動形式為主要內容,校園體育文化的不竭生命力來源于學生對體育運動的堅持,學生對體育規則的有選擇的堅持與揚棄、對體育活動衍生出的集體文化的熱愛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體育文化的形成和發展,在制度層面學生與體育競賽的管理者一同建構了體育賽事管理制度和具體的比賽規則,在文化層面,體育文化匯聚了校園文化中最有活力的部分,是全體學生意志的總和。體育文化首先是一種精神文化,客觀的物質條件是精神文化的基礎,但并不能完全決定學生對文化內容的選擇,體育文化的內涵深度是由參與校園體育活動的學生的思想高度決定的,教育機關可對學生群體進行教育指導[3]。
二、體育文化對和諧校園建設事業的促進作用研究
(一)使學生提前適應集體生活,培育其抗挫折能力
校園文化是社會文化的一部分,相對其他文化系統而言具備更強的包容性和融合性,也具備一定的社會教育價值。體育文化能夠促進學生適應畢業后面臨的復雜社會環境,學生在參與體育活動過程中受到各種各樣的挫折和打擊,犯下不同類型的錯誤,與零和博弈式的社會競爭不同,校園體育賽事有更多的再次參與機會,學生能夠在一場場比賽中證明自己的能力,校內體育競爭是正向的、鼓勵集體團結合作的非個人化競爭,縱使是個人競技項目,其獲勝的榮譽依然屬于班集體而非僅僅屬于某個運動員,接受校園體育文化熏陶的學生在各類賽事活動中能夠逐步培育自身和他人的相依共存意識,將集體利益與個人利益統一在一起,學生能夠在滿足自我實現的心理需要的同時協調好和同學、同事的關系,磨練承受失敗、正視失敗的抗壓能力,在體育競賽的挫折中總結教訓、積累社會經驗,為未來進入職場擔任領導工作做好心理準備[4]。
(二)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緩解學生課業學習的壓力
體育文化能夠提高學生鍛煉身體的積極性和參與競賽的主動意識,為學生提供最有價值的課后娛樂活動,使學生逐步學會自我控制、在活動中排解課上的壓力和苦悶。有節制有計劃的課后鍛煉能夠強化學生的學習思考能力,使之更加積極地配合教師的教學。學生在放松愉悅的課下體育活動中得到身體和精神上兩方面的休息,同學之間的紛爭與不和在班級集體合作的競技活動中消弭于無形,體育文化能夠解決教師無法解決的學生內部矛盾,使校園學習環境變得更加和諧穩定。鼓勵學生進行課后定量鍛煉的校園體育文化能夠使學生在學習階段保持強健的體魄和活躍的精神狀態,經科學研究顯示,課下進行體育項目練習的學生在課上能夠保持注意力在較長時間段內集中于學習和聽講,體育文化能夠促使學生采用參加健身運動的途徑排解內心壓力、減輕心理負擔,有利于學生在長時間的高壓學習和考試后保持心態穩定。
(三)體育文化的發展能夠強化學生的科學意識,使學生重視自身安全
建立在具備正面宣教意義的體育傳統上的體育文化要求學生群體采用科學規范的體育鍛煉模式,借助科學技術和專業設備器材充分提高課后鍛煉的基本效果,保證動作的標準性和每日運動量的合理性,實施有計劃有組織的集體合作鍛煉。教師和學生管理工作者應幫助有不同訴求的學生提供相應的指導,要求學生以保證身體的安全健康為是否參加體育活動的首要衡量條件,不參加對身體有害的高強度體育活動,每天定時定量完成鍛煉任務。在個別學生購置體育安全防護器材后,發達健全的校內體育文化宣傳系統必然開始倡導學生在參加活動時穿戴安全防護用具,防止摔打磕碰導致身體不必要的損傷,這一必要的防護措施將逐步在學生群體中形成以安全為重的體育文化。
三、結論
體育文化能夠改變校園風氣,為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創造更好的條件。校領導和任課教師必須意識到流行體育文化對學生群體的文化觀念和生活習慣的巨大影響,對其加以利用,使學生能夠更好地配合學校的管理工作,學生也應支持學校管理方控制校內文化宣傳平臺,為建立和諧校園開辟新途徑、創造新方法,培育出新一代身體健壯、心理健康的體育人才,進而順應教改要求完成教育體系的改善工作。
參考文獻:
[1]趙金祥.基于我國高校體育文化建設的策略研究[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9 (02):134-135.
[2]劉夢環.分析體育文化和校園文化融合的當下價值及路徑[J].漢字文化,2019 (11):182-183.
[3]吳健,劇冰純,盛鵬杰.簡論高校校園體育文化建設對構建和諧校園的意義[J].青少年體育,2019 (07):34-35+43.
[4]徐瑤.高職院校校園體育文化與和諧校園發展的互動機制[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20,28 (04):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