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麗潔
摘要:隨著社會整體水平的發展與提升,體育運動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但相應的管理教導方法仍存在一定的欠缺。對于大部分高中生而言,真正參加體育項目考試時,成績很難與自己的預計相符,造成此種現象,心理素質因素占主要部分,而生理素質僅是次要的。一般來說,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的高中學生,體育能力也是非常出眾的。本文著重分析學生心理狀態對其體育能力的影響,為進一步提升高中學生整體能力水平提供幫助。
關鍵詞:高中;心理狀態;體育能力
人的整體素質組成中,生理素質及心理素質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生理素質與生俱來,后天的影響比較小,而心理素質可以通過后天的影響干預而產生較大的改變,進而影響生理素質,使其得到質的飛躍。在相應的體育測試中,由于高中生還處于青年階段,相對來說其心理發育還處在欠缺階段,既有繁重的學業又有較大的高考壓力,缺乏專業性的技術指導,導致其抗壓能力較差,影響了自身整體水平的發揮,對于所在學校來說,建立完善的心理素質教育體系,對其體育能力的提升有著尤為重要的作用。
一、提升心理素質水平的重要性
(一)學生的穩定心態得益于其心理素質的提升
對于體育運動來說,其不僅是對學生身體素質的考察,更是對其心理素質的一種綜合性考驗。通過對科學研究的數據進行分析,不難發現,擁有良好成績的同學,基本上都得益于其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在考試期間會進行適應的調整,確保發揮其全部實力。體育老師通過對平時各項測試進行研究不難發現,高中生在平常的體育鍛煉中,發揮的時好時壞,但一般都與此段時間其所產生的壓力相掛鉤,比如這段時間正趕上月考或各種考試階段,此時其心境必定會受到影響,進而導致體育能力直線下滑,又如平常保持在合格時間段內的一些體育測試,會不出意料的出現一些差強人意的狀況。如果想要取得理想的成績,務必要進行考前的心理適應性訓練,模擬考場環境,營造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或去需要參加的體育考試現場觀看,公正的進行測試,并對其不斷地磨合適應,養成注意力集中的好習慣,這樣才能確保在考試期間能將平時所見所學完全運用到相應項目當中,克服心理上的困境,贏得本場測試。與之對立的是,如果高中學生不改善其浮躁的心態,只想在考試中僥幸成功,其結果必定會是失敗的,不加強心理素質的訓練,極易在考試期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體考是對學生綜合性素質的一項考驗,學生能準確認識到自身定位的前提是保持穩定心態,成績好的學生往往會保護自己免受傲慢和不耐煩的影響,在考試中取得成功。
(二)使學生自信心得以增強
對于高中生來說,產生自信并不困難,只要能夠在思想上超越自己,并保持不服輸的精神勁頭,便可以使自己立于不敗之地。在初始訓練中,由于身體原因可能會難以掌握相應的項目技巧,自身成績提高不大,在此種情況下,高中生可能會感到沮喪和懷疑他們的能力,隨著時間的積累,壓力的源頭由此產生。這時相關負責的體育教師,要引導學生走出自身的困境,產生自己必然能夠戰勝自己的良好理念,是學生能夠保持自信,勇敢面對困難并進行清晰地處理,只有學生有了自信,才會有機會讓其認識到自身的真正水平,能夠直面比賽失利所帶來的困擾,得以用正確的方法來分析解決問題。
(三)使個人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通過行之有效的心理素質鍛煉,可以使高中生克服自身的膽怯心理,此時體育教師再加以相應的引導,可以使高中生的個人能力得到質的飛躍。例如大部分高中生對于1000米測試都非常的恐懼,覺得自己難以完成,但通過體育老師的引導鼓勵,讓他能夠打破心理障礙,慢慢嘗試著從400米跑起,在打好基礎的前提下慢慢增加圈數,在日積月累的細微改變下,其長跑能力會發生可觀的變化。
二、心理素質鍛煉方法
心理訓練是一種旨在提高高中生從事體育運動的心理素質的訓練過程。即有意識地以各種方式影響高中生個人心理狀態歷程和特性,使它們能夠學會各種適應型的方式來控制其精神狀態為了更好地準備參加比賽并取得優異成績。從此不難看出心理訓練的重要性,其既能使學生的心理過程完整性得以保持,更能有助于他們良好個性的發展,能夠使其快速的適應賽場環境及調整好心理狀態。
一般的心理訓練和為特定比賽做準備的心理訓練使心理素質鍛煉的兩個組成部分。常態化進行的,具有長期定向不變特點的訓練稱為一般的心里訓練;而在短期時間內提升通過塑造特定環境而快速提高與賽人員心理素質的成為特定心理訓練。
(一)心理素質訓練遵守原則
制定相應的心理訓練應該遵守自覺自愿、一般對待與個體相結合、根據學生實際能力制定目標的原則,設置相應的目標,對學生來說既有挑戰性又有可完成性,同時考慮實際情況,設置不同時期目標,把整體進行細分,分步完成,一步一個腳印,確保整體心理素質訓練的質量。同時設置的目標要具體化,指出學生此時該干什么,下一步該干什么,不能只提出模糊化的概念。
(二)鍛煉學生快速適應環境
由于學生自身狀況較差,對相關的運動不了解,由于體型等原因而導致同學的譏笑,進而在心理上產生無助感,失去信心,倍感焦慮并在生理上產生呼吸頻率及血液流動速度加快,伴之而產生的臉色蒼白無力,并持續有豆大的汗珠揮如雨下,并且破壞因大腦皮層抑制擴散的動力定型動作,上述此種情況稱為膽怯行為。為了抑制此種行為的產生,體育教師應該根據其身體素質及心理素質制訂相應的措施,鼓勵其增強自信心,激發其對于相關體育運動學習的興趣。
(三)制定相應目標
體育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制定相應目標的方法來克服自身的恐懼,每當學生產生放棄的念頭時,要鼓勵其繼續為著指定的目標奮斗,例如心儀的大學、心儀的工作等,使其參加訓練的動力得以激發,此時學生便會為了其目標而不懈奮斗,在其心智得以成熟的同時,體能得到鍛煉以及提升。
(四)增強學生使情緒合理化的能力
高中生由于年齡欠佳,其心理承受能力一般是較弱的,體育教師要教授學生合理利用深呼吸法、言語調節法等一系列方法來調整情緒,使情緒合理化,讓其能夠保持良好的心態,發揮其全部實力奮力拼搏,讓各類體育測試不再成為學生的噩夢,讓其能夠得心應手的處理。同時此種能力不僅在體育項目中使用,對高中生的文化課考試也同樣適用,在抑制其緊張心理同時,更能加強其注意力,能夠避免因緊張而造成的考試失利的行為發生。可謂一舉兩得,是一種行之有效的辦法。
三、結束語
由此文不難看出,高中生心理素質的提升具有多方面的作用,提高其體育能力的同時,又能使其抗壓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升,學校的體育教師針對不同的學生要制定適應其本身的心理素質加強計劃,同時地方政府及學校要加大財政投入,提高高中生整體心理素質質量水平,加大對建立鍛煉高中生心理素質教育體系的研究,確保此項計劃得以順利地進行。提升我國高中生體育能力,對加強心理素質的依賴程度毋庸置疑,只有加大對建立完善體系的支持力度,才有可能從根本上改變我國高中學生體育能力日趨下降的局面。為我國成為體育強國,增強全民素質健身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孟祉行.高中體育心理健康教育滲透的有效方略[J].當代體育科技,2019,9 (26):151-152.
[2]徐恒.高中體育課堂教學應多加強學生意志力的培養[C].教育理論研究(第六輯):重慶市鼎耘文化傳播有限公司,2019:93.
[3]陶進.高中體育教學中注重心理素質培養的研究[C].《教師教育能力建設研究》科研成果匯編(第八卷).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教育科學研究所,2018:326-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