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近年國內各類體育綜藝節目為觀察和研究對象,分析其發展現狀、特點及產生的社會影響,研究顯示當前我國綜藝節目泛娛樂化較為嚴重,缺乏體育所需傳達出的精神,很少有幾款節目可以做到擁有自己的風格與靈魂。對此,體育綜藝節目應注重創新,抓住市場上的稀缺因素,成功定位自己的風格,鎖定核心受眾。讓觀眾在體育中感受樂趣,在娛樂中學習正確的體育運動方式及節目所要傳達的體育精神。
關鍵詞:體育綜藝節目;泛娛樂化;體育精神
一、前言
(一)問題提出的背景
在產業發展政策與賽事的雙重刺激下,體育類綜藝節目近年來呈現百花齊放的態勢,體育綜藝類節目作為一種有效的傳播手段近年來吸引了更多人的重視,然而各類節目質量也是良莠不齊。將體育活動和綜藝類“真人秀”相整合的節目層出不窮,特別是在充分學習傳媒發達的西方國家的成功做法以及直播時代的到來,各類媒體創制出更多趣味性、參與性、娛樂性強體育類綜藝節目之后,其受關注程度持續提升。眾多影視體育明星能夠與普通群眾同臺競演或合作,滿足了大眾近距離接觸、觀察名人明星的需求,也很好的展示了他們不為人知的多面性,并且得到一個自我肯定的機會。本文從體育綜藝節目的現狀、表現形式特點、成敗因素等方面對當前國內體育綜藝節目的跨領域結合特征加以討論。
(二)當前我國體育綜藝節目的發展現狀
國際奧委會(IOC)在1992年12月于瑞士洛桑召開的21世紀電視媒體研討會上,各國電視機構就電視媒體與體育產業化的問題進行了研討,并首次提出了電視媒體與體育產業化的概念。20世紀90年代法國體育綜藝節目《城市之間》以其緊張的節奏、趣味性因素及強烈的運動娛樂色彩而大獲成功,贏得觀眾熱烈反響,中央電視臺體育頻道在1998年以32500歐元的轉播授權價格得到該節目的年度授權,開辟了我國體育真人秀節目的先河。
在北京奧運會之前的三四年里借著奧運的熱烈氛圍各地衛視紛紛舉辦體育綜藝節目,最典型的是《勇往直前》和《奧運向前沖》都獲得了成功,隨著奧運周期的結束,群眾奧運熱情的消退,國內的體育娛樂節目也隨之進入后奧運時代,在2008年9月,湖南衛視推出《智勇大沖關》和《挑戰100%》。此后,由于國際關注度下滑,國內的體育綜藝節目市場逐漸平靜甚至陷入沉寂。北京奧運之后,隨著國內群眾體育的蓬勃開展,結合群眾體育熱點各地電視媒體在對體育綜藝節目進行理性思考和重新創編,如《誰與爭鋒》、《誰是球王之中國乒乓球民間爭霸賽》、《中國星跳躍》等,在2012年倫敦奧運會來臨之際的這段時間出現的體育綜藝節目無論是在內容還是形式上都有較大的創新和變革,體育類綜藝節目煥發出新的生機。
從倫敦奧運之后,我國體育綜藝節目延續了奧運時期的良好發展前景,創作持續繁榮并未出現斷裂情況。之后隨著2016年里約奧運會的成功舉辦,以及北京成功取得2022年冬奧會舉辦權的影響,我國體育綜藝節目呈現出持續火熱的創作景象,2015至2016上半年先后推出《極限勇士》、《極速前進》、《報告!教練》、《綠茵繼承者》、《來吧冠軍》、《燃燒吧!卡路里》等,2017年的《我要打籃球》,天津衛視《冰雪奇跡》、黑龍江衛視《冰雪星動力》、北京衛視《跨界冰雪王》等節目邀請演藝明星參與冰上游戲,嘗試通過明星真人秀的形式推廣冰雪運動。場地受限、節目形式單一、娛樂性消解體育精神等問題讓冰雪類體育綜藝的發展遇到瓶頸。2019年初國家體育總局冬季運動管理中心與浙江衛視聯合推出了國內首檔少兒燃動冰雪成長類原創真人秀節目《大冰小將》,該節目突破以往體育類真人秀讓“體育適應綜藝”的娛樂本位模式,從體育視角進行敘事,挖掘運動本身所具有的趣味性與魅力。
二、當前我國體育綜藝節目主要特點及成敗因素分析
體育綜藝節目作為近年新興的綜藝節目模式,不僅獲得了觀眾的認可,節目收視率也得到了提升。作為人類的一種特殊的文化現象對人們的行為,情感和生活方式的影響力也是其他文化現象無法相抗衡的。
(一)體育綜藝節目失敗因素分析
體育明星參與的綜藝類節目基本存在“尷尬”特征。在大多數綜藝節目中,體育明星只被邀請作為嘉賓,或評論歌舞表演,或進行猜謎和游戲。在這種類型的節目中,體育明星自己的話題很快被消費,其特殊技能沒有展示出來。甚至出現體育明星“無法吸引人的注意力”的尷尬狀況,對體育明星而言,將時間過于投入在這種節目中,可能會出現“英雄無無用武之地”的情況。
(二)體育綜藝節目成功因素分析
《來吧冠軍》是“體育+綜藝”形式的創新。它以娛樂方式顯示但不限于娛樂。娛樂性的實際對抗和專業的青少年運動員等元素的使用具有極強的觀賞性,并且在競技性和娛樂性的選擇中達到了平衡。確保娛樂時,還向人們展現出百折不撓的體育精神,使人們在歡聲笑語中體會到體育的魅力所在,調動全民運動的興趣。北師大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喻國明說,節目《來吧!冠軍》讓人們感到非常驚訝,它改變了觀眾的認知并告訴人們,“競技”和“娛樂”并不沖突。
(三)當前我國體育綜藝節目帶來的啟示
1.創新節目模式大膽融合
所有的節目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當前大量的主流綜藝節目已經進入了瓶頸期。《來吧!冠軍》推陳出新,使用了“不平等對抗”的模式,利用相關道具與錦囊拉近競賽冠軍和普通人之間的實力對抗,這樣不僅能夠普及體育理論、加強人們對于體育運動的認知,還能夠更好地傳播體育精神,達到知識性、趣味性、參與性的目的。延長生命周期,并確保該節目的活力,就必須不斷創新以一個更加開放的心態對待節目內容的革新。
2.名人效應的引流作用
所謂名人效應,就是借助名人的言行舉止擴大事物的影響力以吸引觀眾的注意力,強化觀眾對事物的印象。隨著粉絲經濟的不斷發展,目前的名人效應基本依托粉絲的總量、活躍程度,名人參加節目能夠帶動自身的粉絲進行觀看,觀看數量的增加帶來的直接作用就是收視率的提升。
3.明確的節目定位
觀眾群體的性別、年齡、職業、興趣偏好、品味水平等是不同的,一檔節目是無法同時滿足所有人的觀看要求的。所以必須明確節目定位才可以對節目內容進行合理設計。
4.防止泛娛樂化傾向
泛娛樂化是資本控制下的信息全球化的必然產物,過度的娛樂化造成了許多方面的不良影響,最顯著的兩點是對于快速成名、一夜暴富的幻想以及追星的狂熱。綜藝節目要想贏得收視率就必須迎合受眾的需求,但是這種迎合不是毫無節制的向低俗化低頭,這種迎合應該蘊含著文化內涵,在迎合中提高受眾的審美和素質,引導受眾積極向上健康發展。
三、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綜藝節目的融合式發展是現在綜藝節目發展的一種新的出路。隨著親子類、選秀類、歌唱類節目逐漸進入瓶頸期,在國家政策和市場需求的雙重推動下體育類綜藝節目仍將是我國綜藝節目中的一個熱門方向,還有著較大的發展空間。
(二)對我國體育綜藝類節目的幾點建議
(1)做好一檔體育類綜藝節目應注重創新精神,在滿足大眾對節目的需求的前提下,注重新模式的開發,增加節目趣味性,來獲得更多的收視率。
(2)深入挖掘體育明星所具有的體育精神,在滿足大眾娛樂的同時,應該明確自己的定位,在娛樂性與競技性中做好平衡,防止做成一檔泛娛樂化的節目。
(3)做好迎接明星流量效應的準備,在節目請來明星嘉賓后,做好自身節目,爭取將明星所帶來的流量效應轉化為長久的收視提升。
參考文獻:
[1]盧艷.論約翰·菲斯克電視文化理論[D].山東師范大學,2007.
[2]鄧立峰.綜藝節目+體育明星,如何才能不“尷尬”?[N].中國藝報,2018-11-12(002).
作者簡介:趙宇晨(1998-),安徽合肥人,淮北師范大學歷史與社會學院社會學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