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岐峰
摘要:本研究目的是對半蹲和高翻兩種不同形式的后激活效應進行對比,探討兩種不同形式的后激活的效果,從而為實際的運動訓練及比賽中PAP現象的應用提供一定的依據。研究方法采用文獻資料發、實驗法和數據分析法。受試者選擇熟練高翻、半蹲技術的15名北京體育大學術科生。受試者先進行熱身,熱身結束后預先進行立定跳遠測試作為基準值,然后實施PAP激活方案(空白組不需要執行此過程),方案執行完畢后休息8分鐘,再次進行立定跳遠測試。研究結果:半蹲組與控制組相比較對立定跳遠成績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高翻組與控制組相比較對立定跳遠成績有顯著性差異(P<0.05),但半蹲組與高翻組相比較對立定跳遠成績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結論:半蹲和高翻兩種形式的后激活都能改善立定跳遠成績,但兩種形式后激活對改善立定跳遠成績的效果沒有差別。
關鍵詞:后激活效應;立定跳遠;半蹲;高翻
PAP后激活增強效應的文獻比較多,但是多數以深蹲的形式,而對于不同形式的后激之間的比較較少,因此,本論文采用高翻和半蹲杠鈴作為后激活的兩種形式的練習進行激活,探討是否從在不同的激活效果,從而為在實際運動訓練中及比賽中PAP現象的運用提供一定依據。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研究對象是高翻形式和半蹲形式對立定跳遠的影響,實驗對象是熟練高翻、半蹲技術的北京體育大學術科生(競技體育學院、體能班)。
(二)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
通過查閱中國知網、EBSCO關于后激活效應的相關文獻,并加以整理歸納,為本研究提供理論依據。
2.實驗法
首先將受試者隨機分為空白組、半蹲組、高翻組。2017年3月5日進行立定跳遠測試并記錄數據。3月8日進行半蹲組、高翻組最大力量測試,推算出80%1RM的重量。3月11日正式進行實驗。首先進行5min慢跑熱身,然后進行動態拉伸。熱身完畢后進行80%1RM*4后激活方案(空白組不做激活),休息8min進行立定跳遠成績測試。每名受試者均有三次試跳機會機會,記錄最好成績。
實驗對象:
本實驗受試者以熟練高翻、半蹲技術動作的15名北京體育大學術科生。所有受試者近3個月均無下肢嚴重運動損傷,且在實驗過程中受試者均無因受傷而退出實驗。受試者年齡、身高、體重、訓練年限無明顯差異。
3.數理統計法
所有數據采用SPSS17.0 軟件進行分析,顯著性水平為P<0.05。采用配對樣本T檢驗對空白組、高翻組和半蹲組的數據進行分析。采用獨立t檢驗對各組前后數據進行分析。
二、研究結果與分析
(一)研究結果
半蹲組與控制組相比對立定跳遠成績更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高翻組與控制組相比對立定跳遠成績更有顯著性差異(P<0.05),但半蹲組與高翻組相比對立定跳遠成績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二)分析
從研究結果中可看出,高翻形式后激活和半蹲形式后激活都對立定跳遠成績的成績有所提高。經分析,發現其有顯著性差異(P<0.05),驗證了兩種形式的后激活對立定跳遠成績都有所增加,與前任研究中出現的結果一致。將高翻形式的激活和半蹲形式的激活進行比較,經統計學分析,高翻形式和半蹲形式對立定跳遠影響從數值上來看,高翻組后激活效果要高于半蹲組效果,但在統計學上無意義。分析其原因導致高翻組的成績的提高的根本原因是高翻是全身爆發力的練習,對爆發力的提高更有效,對半蹲來說雖然都能對肌肉產生刺激,使肌肉募集肌纖維能力增強,但是高翻除此之外的功能還有高翻的發力方式以及動用的肌纖維類型更與立定跳遠更加相似。通過文獻得知,高翻訓練能夠有效的訓練上下肢的協調用力,短時間內整合全身各個肌群做功,提高身體的輸出功率,因此,推斷從對立定跳遠數值影響上分析,其數值差距可能會受該原因所影響,但還需進一步證明。
因此,本研究認為高翻和半蹲產生的后激活效應都可以提高下肢爆發力,但高翻和半蹲兩種形式的后激活效果還需進一步探索。
(三)實驗中存在的問題及今后繼續研究的建議
本研究在測試方法上僅僅采用了立定跳遠來作為實驗指標,從實驗角度來看略顯單一。關于爆發力的指標有很多,建議今后可以從短距離沖刺、功率、縱跳摸高等多個指標來反映對爆發力的影響。其次,根據前研究本研究只選擇了間歇8min時間這段時間,為了更準確的探討后激活效應的效果,建議選取多個時間段進行測試。
三、結論與建議
1.半蹲和高翻兩種形式的后激活都能改善立定跳遠成績,但兩種形式后激活對改善立定跳遠成績的效果沒有差別。
2.鑒于PAP對于運動的影響,建議在進行立定跳遠測試前,不要進行大力量負荷的熱身或活動,以免因疲勞而影響成績的準確性。
3.由于實驗條件的限制,本研究選取的樣本量較少,建議應后期可以加大樣本的數量。
參考文獻:
[1]王安利,張新.力量訓練的理論探索及實踐進展:后激活增強效應的影響因素及應用[J].中國學校體育(高等教育),2014,1(11):79-83.
[2]侯世倫,張新,王安利.下肢力量與負荷后恢復時間對后激活增強效應的影響[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5,38(05):57-62.
[3] Hanson ED,Leigh S,Mynark RG.Acute effects of heavy-and light-load squat exercise on the kinetic measures of vertical jumping.J Strength Cond Res,2007;21:1012-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