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良發
摘要:體育教學改革是現階段體育發展一種發展趨勢。本文嘗試探討將高校啦啦操教學與民族元素這兩種不同的形式進行融合,希望能夠將民族舞蹈、民族服飾、民族音樂在啦啦操活動中呈現出來,增加現代啦啦操表演藝術的多元性和創新性,推動體育運動教學的進一步改革。
關鍵詞:啦啦操;民族元素;體育創新;體育改革
啦啦操是現代流行的一種體育運動項目,它發源于美國,盛行于世界各地,在我國高校體育運動項目中十分活躍。它是在背景音樂伴奏下,表演團隊通過展示體育動作,以此表達青春活力的一項體育表演項目,對于表演團隊的舞蹈動作、服飾和背景音樂都有著嚴格的要求。現階段高校啦啦操隊伍建設蓬勃發展,各種類型的啦啦操活動和比賽層出不窮,面對啦啦操運動的流行,如何在教學當中進行創新改革,提升啦啦操隊伍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和幫助隊伍在比賽中脫穎而出,對于高校啦啦操教學團隊而言是一種考驗。為了更好地避免高校啦啦操教學走向同質化,作者嘗試對民族元素的優勢進行分析,并對民族元素融入啦啦操的具體措施提出幾點建議。
一、民族元素融入啦啦操的優勢
民族元素是一個多元內涵的概念,它涵蓋民族舞蹈、民族音樂、民族服飾、民族技藝和民族符號等等方面的內容。我國是一個擁有56個民族的多民族國家,“大雜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征使得我國的民族文化交融十分融洽,豐富的民族特色使得中國民族文化底蘊深厚。因此,對于啦啦操創作者而言,將中國豐富的民族元素融入到啦啦操的創作和編排中是一項具有操作空間的手段,不僅能夠豐富啦啦操表演形式,同時也能夠提升啦啦操表演的觀賞性,更能夠弘揚中國獨特的民族文化。然而,我們在試圖將民族元素融入啦啦操表演的過程中,需要重視將民族元素與啦啦操融合創作中,要充分地敬重民族元素,在此基礎之上才能更好地開展大膽的啦啦操改革創新。民族元素中的舞蹈、服飾和音樂這三個因素由于自身的獨特性和成熟性,在啦啦操進行的編排過程當中能夠快速地融入其中,因此是高校啦啦操教學隊伍需要重點關注的三個方向。
二、民族元素融合的措施
(一)民族舞蹈與啦啦操的融合
民族舞蹈是一種具有生命力的舞蹈形式,對于表演者的身體動作和肌體語言的要求十分嚴格,并具有十分強烈的表現力和張力,將民族舞蹈的舞蹈動作與啦啦操相結合需要重視一些動作設計問題。民族舞蹈的動作與啦啦操的動作在表演要求有著共同點,都是需要表演者在動作與音樂之間實現完美的協調,但是不同的是,民族舞蹈的動作要求需要表演者胸腰和四肢的協調舒展,動作多元,情感豐富。而啦啦操則需要表演者上肢手臂內扣,動作相對簡單,情感單一。兩種不同的表演動作要求使得兩者的融合有一定困難。因此,對于教師而言,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大膽地創新運用一些民族舞蹈進入到啦啦啦操表演中,同時也需要注意到與啦啦操動作的相協調,兩者之間取長補短,以免在表演的過程中由于兩者動作之間的不連貫性導致表演者出現狀況。這樣才能更好地創作更多具有特色的啦啦操表演范式,為啦啦操教學的改革帶來新的發展方向。
(二)民族服飾與啦啦操的融合
服飾代表著一個人的精神面貌,帶有強烈的視覺沖擊。對于啦啦操團隊而言,服飾更是在比賽時吸引評委和觀眾眼球的重要法寶,能夠在無形之中給團隊帶來閃光點,因此需要重視啦啦操中的服飾元素。民族服飾元素與現代啦啦操表演相結合是一種可行的藝術行為,民族服飾元素代表著一個民族的文化符號和精神內核,具有特殊的民族象征意含。當我們在進行啦啦操表演的時候,民族服飾能夠為表演增添文化內核,展示團隊獨特性和民族性,從而幫助團隊在比賽當中獲得良好的成就。故而,在開展啦啦操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重視比賽服飾的挑選,提高民族服飾審美眼力,積極向學校申請民族服飾經費,完善啦啦操配套設施,為表演團隊訂制專門的啦啦操民族服飾,讓表演團隊在進行表演時能夠大放異彩。
(三)民族音樂與啦啦操的融合
音樂是啦啦操表演環節中不可替代的關鍵部分,是帶動場地氣氛和體現舞蹈激情的重要環節。好的音樂背景,能夠給舞蹈增添動人的旋律,如同清泉之于明月,在啦啦操比賽中,表演的時間極其有限,如何在有限的時間之內,將團隊最好的一面展示在觀眾面前,是一種考驗。民族音樂不僅具有區域性,同時也具有世界性,民族音樂雖然帶有明顯的民族特色,但是它能夠很好地打動世界人民的內心,俘獲每個人的內心深處。在選取和創作適合啦啦操的民族音樂時,需要對于民族音樂背景的風格和曲調做好設計,實現動作與音樂兩者之間的統一,既照顧音樂自身的獨特魅力,同時又能夠展示舞蹈動作的情感和優雅。
三、結論
現階段,高校啦啦操教學進入了白熱化,許多高校都已經建立專門的啦啦操團隊,啦啦操教學面臨瓶頸。啦啦操作為一種新興的舞蹈種類,與中國悠久的民族文化相比,仍然缺少一定的文化底蘊,因此,從民族文化當中吸取的營養,這是一個可以考慮教學改革途徑。當然,這樣的一種創新教學,對于教師和學生而言都是一種挑戰,如何將民族文化發揚光大,但同時不改變啦啦操的基本精神,使得兩者能夠完美地契合,仍然有許多值得討論和探索的空間。
參考文獻:
[1]吳冬穎.技巧啦啦操團隊配合影響因素與分析[J].西部皮革,2019,41(14):96-97.
[2]王芳.影響高校技巧啦啦操運動員競技能力的因素[J].當代體育科技,2019,9(21):198-199.
[3]羅棕仁,石千惠,唐玉梅.啦啦操運動員在高校中全面發展的策略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9,9(17):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