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體育屬于小學課程教育當中必不可少的內容,教師需要在具體實踐當中積極引入田徑訓練,采用有針對性的法則組織特色活動,才能提高小學生的運動興趣,提升小學生的綜合能力,促使他們朝著正確方向不斷突破自我、挑戰自我,做一名綜合素養高的小學生。
關鍵詞:小學田徑;挑戰;策略
現如今,小學階段的體育課堂中已經引入田徑訓練,田徑訓練不但可以增強學生體魄,也能夠推動體育事業的發展。在這種時代背景下,教師必須要掌握訓練法則,結合小學生的身心成長規律,健全田徑教育,積極展開科學合理的訓練,才能增強小學生的田徑學習興趣。
一、小學體育田徑訓練的重要性
體育是小學階段最重要的課程之一,有效的體育活動能夠提高小學生的身體素質,促進小學生全面發展。在經濟全球化的時代背景下,體育文化在世界經濟中占據重要位置[1]。小學階段是學生身心發展較為重要的一個階段,開展田徑體育訓練,可以傳承傳統的體育精神,幫助小學生認識民族文化,樹立民族精神。另外,小學階段是學生認知能力提升的關鍵時期,開展田徑體育訓練,能夠使小學生意識到體育文化的重要性,從而進一步提高國民基礎素質。首先,能夠促進小學生身體健康發展。田徑屬于人類生活當中經常會運用到的一項基本運動,在人類身體發育以及健康發展當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小學生的年齡較小,活潑好動,在傳統體育課堂上難以集中精力,教師教授的運動基本常識通常都較為枯燥無趣,小學生可以汲取的營養較少。但是,在新課改背景下,開展田徑教育,可以讓他們的身體在科學指導下得到鍛煉,從而促進小學生身體健康發展。其次,增強小學生的心理素質。田徑運動深受人們關注與喜愛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田徑運動能夠有效鍛煉人們的意志以及心理。目前,小學生的生活條件較高,他們在成長過程中遇到的挫折較少,更沒有面對過激烈的競爭,磨煉意志的機會非常少。田徑訓練則給他們提供了一個良好的途徑。在田徑訓練當中學生主動地去接受挑戰和完成挑戰,通過挑戰來突破自我,意志品質得到提升,心靈與境界得到升華。田徑運動能夠增強學生的身體耐受力,意志越來越堅強,在運動中進行激烈的競爭比賽,從而不斷提高心理的抗壓能力;另外,集體項目需要個體之間相互幫助、配合協作,進而養成和他人團結協作以及自我獨立思考的良好品德。最后,可以培養優秀的田徑人才。新時期,我國的田徑事業獲得了良好的發展前景,在國際賽場上榮獲了較多成績,觀眾的欣賞水平逐漸提升。但是和歐美等傳統的田徑強國相比,我國的田徑事業依然處于發展階段,因此,必須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通過科學合理的訓練,提升小學生參與田徑運動的積極性,不斷挖掘有潛力的田徑人才,進一步提升田徑運動的能力,才能給專業的體育隊伍培養好的人才。
二、小學田徑訓練當中存在的不足
(一)訓練模式較為陳舊
現如今,我國很多小學都已經開始開展田徑訓練,然而在實際的訓練過程當中發現許多小學生對于田徑課堂訓練興趣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是許多教師依然采用傳統陳舊的訓練模式,體育實際訓練期間僅僅采用單一的跑步訓練,沒有其他創新元素,使得整個訓練過程較為枯燥、乏味,缺少適用性[2]。小學生都比較喜歡趣味性的訓練,但是我國傳統訓練模式嚴重阻礙了小學生的自我發揮,限制了小學生的天性,把小學生束縛在課堂當中,大多數時間都在學習文化課知識。此外,我國大部分小學開展了田徑訓練,同時也開設了田徑課堂訓練,但都是表面上的,并沒有真正把田徑訓練落實到位。以上這些因素都直接影響了小學生學習田徑的興趣,對小學田徑運動發展也非常不利。
(二)體育訓練教師水平不高
當前,小學的田徑課堂訓練當中,小學生是課堂訓練的主體,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田徑課堂訓練的組織者、引導者以及合作者,帶領小學生開展田徑訓練。然而目前多數小學在聘請體育教師的過程當中存在一個嚴重的問題,就是不注重聘任的體育教師的訓練技巧。主要原因是因為學校對田徑訓練重視程度不高,因此教師的訓練技巧存在較多問題,致使小學生無法較好地接受田徑訓練。教師在田徑訓練中占據著相當重要的地位,假如缺少優秀的教師帶領小學生去探尋田徑的趣味性,小學生就會對田徑教學失去興趣,甚至感到厭煩。然而在實際的調查過程當中發現,許多教師受傳統訓練理念的影響,學校招收體育教師并不嚴格,由此可見,綜合素養和能力不高的體育教師無法科學合理地開展田徑訓練科目。
(三)學校領導不理解
首先,獲得校領導的理解較為困難。學校領導的重視與理解是體育教師工作的主要動力所在。假如校領導不重視,不理解,體育教師在訓練和教學過程當中就缺乏積極性。校領導不重視和不理解,田徑訓練工作就會存在很多難題。其次,體育教師工作量大。小學田徑隊的教練基本都是體育老師兼職的,他們除了田徑訓練以外,每天還需要上其他的體育課。工作量與強度較大,校領導也不夠重視,使得他們的工作熱情較低。最后,訓練場地設施不夠。田徑體育教學和訓練都需要充足場地和完善設施,但是大多數小學受辦學規模的限制,導致其體育運動設施不能得到保證,有的小學沒有標準的400米塑膠跑道,基本都是200米或者不足200米場地,田徑訓練使用的器材也不夠。另外,小學生田徑訓練比賽服裝和場地維修管理等都需要充足的經費支撐,但是大多數學校對體育訓練不夠重視,支出的費用不高,使得田徑體育訓練場地和器材等嚴重不足,從而導致田徑體育訓練水平較低。
(四)小學生缺少田徑訓練興趣
小學階段,小學生活潑好動,其對各種活動的參與興趣較高,但是由于田徑訓練過程比較枯燥,致使許多學生對田徑訓練的興趣不高[3]。另外,有的小學生剛開始訓練時較為積極,但是由于田徑訓練的時間較長、并且需要不斷重復同一個教學訓練項目,因此,學習一段時間之后都會失去起初的熱情和積極性。體育課上開展田徑訓練,使得小學生沒有時間自由活動,從而使其田徑訓練興趣逐漸降低。
三、提高小學體育田徑訓練水平和質量的主要方法
(一)創新田徑訓練教學模式
對小學生來說,體育訓練自身就是活動化身,假如學生在體育訓練當中趣味性較低,就會直接影響田徑訓練質量。所以,體育教師必須要轉變單一教學模式,運用創新思維,增強小學生課堂興趣,從而使田徑訓練水平得到全面提升。教師要強化素質教育理念,把田徑訓練和其他體育項目以及其他學科相互結合,實現相互促進的效果,最終達到完善體育活動體系的目標。比如,在小學生循環跑訓練過程當中,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設置一定距離,然后在三個距離點之間分別置一個事物,最后讓學生從起點開始,到達第一個距離點事物以后就開始往回跑,然后再次朝第二距離點出發,同樣動作朝著第三距離點前進。這種田徑訓練模式不但包含了田徑訓練內涵,又能夠使小學生全身心投入這個活動當中,不斷提高小學生綜合素質,達到良好的田徑訓練效果[4]。體育教師在課前應該積極備課,把新的游戲融入到田徑體育訓練當中,寓教于樂,使專業素質訓練豐富化,提高學生學習的有效性。
(二)注重和家長的溝通和田徑運動的宣傳
要想提高小學生田徑訓練水平,最重要的就是獲得家長們的大力支持。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多數家長都存在重智力輕體育的思想,他們認為參加體育訓練會占用較多時間,對學習會產生影響。所以,必須要獲得家長的認同,和家長進行合理的溝通,才能保障小學生體育田徑訓練順利開展,同時確保學生的成績不會下降。另外,家長不支持田徑訓練,主要是因為他們對田徑這項運動了解不多,所以學校要加強這方面的宣傳工作,運用各種宣傳短片、網站等豐富多樣的形式,使學生與家長認識并理解田徑運動文化,進而使學生樹立田徑運動終身學習的理念,有效提升小學生的身體素養,推動小學生朝著更高、更遠的方向發展。
(三)注重對體育教師的教育和培養
體育教師自身要重視學習,提升訓練能力,學校也應該定期或者不定期組織教師開展學習,多和其他體育強校進行溝通與交流,積極汲取寶貴經驗。教師也應該把課余時間自己利用起來,學習相關教育教學理論。老師在訓練的時候也要因材施教,結合學生身體的實際情況制作科學合理的訓練計劃。興趣是每個人做好事情的原動力,體育鍛煉也一樣,教師在開展田徑訓練的過程當中,要想辦法激發學生參與鍛煉的興趣和熱情,不斷優化與創新訓練模式才能吸引學生主動參與到田徑訓練過程當中。此外,教師還應該給學生制定課余的訓練方案,提高訓練的挑戰性以及趣味性,同時在潛移默化當中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訓練時間方面,教師要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科學合理的進行安排,訓練結束之后的休息和恢復對學生身體也非常重要,教師必須要安排合理,才能保證學生主動訓練。
(四)提升小學體育課余田徑訓練的科學性
小學生正處于身體發育的關鍵時期,所以課余體育訓練的科學性直接影響著小學生的身體發育。教師在開展體育訓練的時候,要重視提升體育訓練的科學性,確保學生身體健康的狀況下進行體育訓練,確保體育教學的有效性[5]。學校要創建健全的體育訓練教學制度,設置合理的體育訓練教學課程。另外,應該加強引導,因材施教,根據不同年級、不同身體素質的學生制定與之相適應的訓練教學計劃。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在課余體育訓練當中獲得較好的鍛煉。
綜上所述,隨著社會的迅猛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學生身體素質和綜合能力培養成為當今時代的重要話題。田徑是目前體育中的主要內容之一,這項體育項目的發展水平直接影響著一個國家整個體育事業的發展和體育精神的落實。因此,創新田徑訓練教學模式,注重和家長的溝通和田徑運動的宣傳,注重對體育教師的教育和培養以及提升小學體育課余田徑訓練的科學性,才能促進學生身心發展。
參考文獻
[1]姬常愛.抓好小學田徑訓練隊應注意的幾個方面[J].田徑,2016(4):18–20.
[2]金大琨.淺談提高小學田徑訓練的有效策略[J].吉林教育,2016(21):94.
[3]徐小平.小學田徑訓練的策略探究[J].速讀(下旬),2018(4):280.
[4]王敏波.小學田徑隊訓練現狀及對策的探討[J].休閑,2019(8):92.
[5]葛曉晴.現代小學田徑隊訓練現狀及對策的探討[J].讀天下,2016(22):204.
作者簡介:張小花(1982—),女,漢族,重慶開縣人,大學本科,小學體育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體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