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克軍 范鳳蘭
摘要:終身體育的養成對于一個人身心的健康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學生時期體育鍛煉習慣的養成是促成終身體育的關鍵時期。分析了影響高職學生體育鍛煉習慣形成的主要原因,從高職體育教師發揮自身的指導作用和正面影響、增強學生的自律性、教會學生科學的體育鍛煉方法、采用多元化教學方式提升學生對體育鍛煉的興趣四個方面提出了高職學生體育鍛煉習慣養成的培養策略。
關鍵詞:高職;體育鍛煉;習慣;策略
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會讓學生終身受益。隨著國家對國民身體素質關注的提升,尤其在全民健身背景下,高職體育教學不能僅停留在體育知識教學和技能講解上,更是應當將學生體育鍛煉習慣的培養納入教學重點范疇。本文將針對高職體育鍛煉習慣的培養策略進行討論和研究,希望能給高職體育教師帶來幫助。
一、影響高職學生體育鍛煉習慣形成的主要原因
(一)學生因素
習慣的養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多方因素的支持和作用。對于高職學生而言,鍛煉習慣的養成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學生自身的努力和堅持。受到諸多原因的影響,學生個人的體育鍛煉興趣不足,難以形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結合現實情況來看,影響學生個人鍛煉習慣培養的原因包括繁重的學習壓力和學業負擔,缺乏同伴共同鍛煉,對體育缺乏愛好和特長,沒有掌握良好的運動技能和鍛煉方法。這些問題影響著學生體育鍛煉的養成。除此之外,學生由于缺乏正確的引導,對體育鍛煉的重視度不足,導致他們參與體育鍛煉的積極性欠缺,很難體會到體育鍛煉的魅力,更是無法培養對體育鍛煉的興趣與習慣。學生自身思想上的認識不足以及所處環境的影響,導致鍛煉習慣的養成十分困難。所以,高職院校應當積極采取措施幫助學生解決這些問題,注重對學生體育觀念的改進和鍛煉意識的培養,加強體育鍛煉技能的培養,為學生參與體育鍛煉提供良好的氛圍和環境,從而逐步引導學生養成體育鍛煉的習慣。
(二)學校因素
高職院校對于學生鍛煉習慣的培養也存在諸多不足之處,雖然很多學校已經逐漸認識到體育鍛煉對學生發展的重要意義,也在逐步采取措施幫助學生養成鍛煉習慣,但受到一些因素的局限,導致學生體育鍛煉習慣培養所取得的效果甚微。結合相關研究和調查資料顯示,許多高職院校的體育場地和基礎設施不夠完善,難以滿足學生的鍛煉需求。大部分學校都只是建設了基礎的籃球場和操場,體育場館規模普遍較小,甚至有的學校沒有專門的體育館和訓練場。設備器材也不夠完善,很多設備出現老化問題,先進的設備采購不足。場地與設施是學生參與鍛煉的重要物質基礎,而一些高職院校卻沒辦法提供充足的體育鍛煉場地設施。在此情況下,學生即便想要參與鍛煉也缺乏相應的條件,鍛煉習慣的培養更是無從談起,場地設施的不足嚴重地制約了學生鍛煉興趣與習慣的培養。
除此之外,教育工作者的教學理念也是影響學生鍛煉習慣培養的關鍵因素。體育教師對學生體育意識和習慣的培養有直接的影響,尤其是教師的思想理念和行為習慣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學生。教師更是學生體育觀念、運動技能和鍛煉習慣培養的主要負責人,因此,高職體育教師應當充分發揮好自身的職能和作用,積極采取有效措施來幫助學生養成體育鍛煉的習慣和愛好。然而實踐中很多體育教師沒有將學生鍛煉習慣的培養當作自己的教學任務和目標,認為只要完成課堂上的教學內容,保障學生期末考核達標便完成了自己的教學任務和使命,從而缺乏對學生體育鍛煉習慣培養的關注,更沒有合理地對學生進行引導和培養。教師思想和行動上的忽視也間接導致學生對體育鍛煉重視度不足,體育鍛煉的培養更是無從談起。所以,高職體育教師也應當加以反思和改進,認識到自己的職責和任務,積極地尋求策略和方法來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促進學生健康、全面的發展。
(三)家庭因素
家庭對學生行為習慣的影響也尤為關鍵。良好的習慣和思想需要從小培養。父母作為學生的第一任老師,他們對學生體育鍛煉習慣的培養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結合實踐來看,如果父母從小灌輸學生體育鍛煉的意識,引導學生培養體育鍛煉的習慣,則很容易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鍛煉習慣。父母的支持與引導有助于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反之,父母如果不支持,則會成為學生鍛煉習慣培養的一大障礙。受到應試教育思想的束縛,很多家長從小對學生體育鍛煉的重視度便不足,認為學習是第一要務,更多地希望學生將時間放在學習文化知識上,甚至將學生的鍛煉活動當作不務正業。這種教育思想嚴重制約了學生鍛煉習慣的培養,也導致學生對體育鍛煉缺乏足夠的重視。
(四)社會因素
從某種意義上而言,高職學校是一個“小型社會”,學生在學校生活中接觸到形形色色的人,言行舉止和行為習慣也極容易受到身邊人的影響。高職學生主要時間都是在學校中度過,人際交往的主要對象是周圍的同學,思維和習慣也比較容易受到同伴的影響。對體育鍛煉的態度亦是如此,如果發現周圍的同學積極參與體育鍛煉,有著良好的鍛煉習慣,受到從眾心理的影響,部分學生也會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正面的影響,以積極的心態嘗試和參與體育鍛煉。除此之外,社會新聞、電視網絡等媒介所營造的體育鍛煉氛圍對學生鍛煉習慣培養也有著一定的影響。尤其是電視綜藝和網絡媒體對體育鍛煉的宣傳力度會影響高職學生對體育鍛煉的態度和看法,尤其是對明星的崇拜和從眾的心理會影響學生對體育鍛煉的認識和興趣。如果社會能做到良好的引導,為青少年創設良好的體育鍛煉氛圍,引發大眾參與體育鍛煉的風潮,則必然對學生體育鍛煉習慣的培養產生積極的推動作用。顯然,目前社會環境沒有做到這一點,對于學生的正面引導稍顯不足。
二、高職學生體育鍛煉習慣養成的培養策略
(一)高職體育教師發揮自身的指導作用和正面影響
正如前文所言,體育教師的思想觀念和行為習慣會對學生產生一定的作用和影響。尤其是學生都有著“向師性”心理,很容易在無意識中學習教師的行為習慣,不自覺地模仿教師的言行舉止。因此,在對學生體育鍛煉習慣的培養過程中,教師要充當好引導者和示范者角色,用自己的身體力行來為學生樹立正確的榜樣,對學生產生正面積極的影響。這對高職體育教師提出了一定的要求。高職體育教師在體育教學和學生習慣培養過程中,要做到言傳身教,自己建立良好的體育意識和鍛煉習慣,才能對學生產生說服力,讓學生聽從教師的指導和教學。教師還應當對體育課堂進行合理的優化和設置,多對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的培訓和提升,給予學生專業的指導和培訓,讓學生通過鍛煉來感受其中的趣味,體會鍛煉給自己身體帶來的巨大改善,從而讓學生逐步樹立鍛煉的意識與習慣。
(二)增強學生的自律性
學生自身的自制力和自律性對行為習慣的養成尤為重要。習慣的形成需要長期的堅持和努力,尤其是體育鍛煉習慣的養成更需要學生具備自律能力和韌勁。對于體育鍛煉習慣的培養,教師更多的是發揮引導和輔助的功能,屬于外在影響因素。而學生自身則屬于內因。教師說的再多,做的再多,學生缺乏自律和堅持也無濟于事。因此,在進行體育鍛煉習慣的培養時,要轉變以往被動要求的形式,讓學生主動地參與鍛煉,自主地想要養成習慣,從傳統的“被動鍛煉”轉變為“主動鍛煉”,讓學生具備良好的自律能力,才能最終更好地實現鍛煉習慣培養的目標。被動到主動的轉化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一定的過程,對學生的自主性、自律性和自控性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有著不同的鍛煉愛好和運動習性。所以,高職體育教師在培養學生體育鍛煉習慣的過程中應當做到因材施教,充分考慮學生的特點,結合學生的個性和需求來為其制定針對性的培養方案和鍛煉規劃,通過對鍛煉內容、鍛煉時間以及鍛煉強度等方面的合理設計,提升學生體育鍛煉的自覺性和自律性,最終逐步促進學生體育鍛煉習慣的形成。
(三)教會學生科學的體育鍛煉方法
正確的鍛煉方法是保障鍛煉效果的重要前提。實踐中,許多高職學生認為自己打籃球、跑步便是完成了鍛煉的任務,沒有認識到科學鍛煉的重要意義。在打球或者跑步過程,甚至可能因為錯誤的方式而造成身體的損傷,不但難以達到理想的體育鍛煉效果,還會對自身的健康產生負面的影響,顯然是得不償失的。由此可見,科學的鍛煉方法對提高鍛煉效果,培養鍛煉習慣具有重要的影響。教師在體育教學中,應當先讓學生掌握人體的結構,包括關節作用、器官功能等,幫助學生了解基礎的生物常識,熟悉不同運動類型和鍛煉方式對人體機能的作用和影響。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學會選擇適合自己的科學鍛煉方式,包括鍛煉中應當注意的問題,做好準備活動和熱身運動等。除此之外,教師還應當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鍛煉需求為他們推薦合適的體育鍛煉項目,引導學生正確、規范地投入到體育鍛煉中,在鍛煉中有所收獲,從而逐步培養體育鍛煉的習慣。
(四)采用多元化教學方式提升學生對體育鍛煉的興趣
興趣對習慣的養成同樣具有重要的影響。當學生對體育鍛煉充滿興趣和熱情時,便會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其中,更便于習慣的養成,也有助于鍛煉效果的提升。假如欠缺興趣,學生很難高效地投入體育鍛煉中,習慣的培養更是難以實現。例如一些男生對打籃球的興趣較高,便每天會抽出一定的時間在籃球場上揮灑汗水,鍛煉習慣由此養成。因此,興趣是習慣培養的“催化劑”。體育教師在教學過程應當有意識的培養學生對體育鍛煉的興趣,讓學生感受鍛煉的趣味與魅力,從而使其積極參與其中,從興趣萌發到習慣養成,更好的實現學生鍛煉習慣培養的目的。除此之外,教師還應當注重教學形式的多元化,保持學生對體育鍛煉的新鮮感和興趣。在理論知識教學時,適當地拓展和延伸,讓學生的鍛煉有科學的理論基礎作為支撐。教授學生一些實用的鍛煉技能和良好的健身方法,讓學生了解健身和鍛煉方法的內在理論基礎,幫助學生形成科學的鍛煉意識,從而培養鍛煉的習慣。
三、結語
綜上所述,堅持體育鍛煉有助于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健康水平。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許多高職學生缺乏對體育鍛煉的正確認識,更是缺乏體育鍛煉的習慣,這顯然對學生的成長與發展有著諸多不利。高職體育教師應當承擔起自己的使命,積極采取措施幫助學生養成體育鍛煉的習慣,為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陸志成.如何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J].體育科研,2003(01):59–60.
[2]康琦.高職學生體育鍛煉習慣的培養策略研究[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4(4):122–124.
[3]閆雷.高職學生體育鍛煉習慣現狀調查研究[J].黑龍江科學,2014(03):214.
[4]方麗華,張洪,潘進初,等.高職學生體育鍛煉習慣培養的障礙及對策研究[J].湖北體育科技,2013(04):349–351+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