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紅秀
摘要:本文采用文獻資料法、錄像觀察法、對比分析等研究方法,對李雪芮與孫瑜在比賽中各項技戰術的使用情況和得失分情況進行統計與分析。結果表明,孫瑜和李雪芮都是進攻型選手,2名運動員都具有優秀的身體素質,心理素質。比如速度與力量,在比賽中都可以通過主動的進攻與快速的拉吊突擊得分,在比賽中,李雪芮相對準備更加充分,發球主要采用正手發網前球和正手發高遠球為主,但是,主動失分率也高。建議:將發球技術合理運用,力爭在前三拍就占據主動優勢,保存體力,減少失誤率,為后續得分贏得機會。在后續的訓練和籌備中,應加強穩定性練習,降低主動失分率,提高自身的體能,強化自身的身體素質。
關鍵詞:羽毛球;大師賽;李雪芮;技戰術
一、前言
羽毛球女子單打技術從開始到今天,通過研究可以看出,羽毛球女子單打技術逐漸從單一走向全方位的成長,從快、狠、準、活的技術方式逐漸成長為多面的技術方式,經歷了多次質的飛躍。羽毛球技術對體能、技術、運動智能等都需要不同的要求,現代羽毛球的競賽能力比過去的要求要更高。經過這次的研究對中國羽毛球女子單打的表現提出了一些問題,以提高中國羽毛球女子單打各方面的技術,發現現階段中國羽毛球女子單打的短板并將其填補。同時對國家級比賽隊員的技術分析,有助于推動我國羽毛球運動員的在各方面的技術的發展。
二、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以2016年中國大師賽女子單打決賽中兩名參賽隊員李雪芮和孫瑜的技戰術和得失分情況的數據為研究對象。所采集的比賽錄像是2016年大師賽女子單打決賽李雪芮VS孫瑜比分2:1。
(二)研究方法
1.文獻研究法
通過查閱本校圖書館和中國知網中關于羽毛球技術的分析的文章,為本文的選題和撰寫提供很多相應的理論依據,并為本文奠定了一定的理論基礎。
2.錄像觀察法
選取2016年中國大師賽女子單打決賽的比賽錄像進行觀察與統計。在通過觀看比賽錄像的時候,統計兩名隊員每一拍的技術動作作為數據,重復觀看完成每一拍的記錄。
3.對比分析法
根據比賽錄像中兩名參賽隊員的技術所收集到的數據,通過羽毛球技術的相關文獻,對兩名參賽隊員的技術動作進行對比與分析。
三、研究結果與分析
(一)2016年大師賽女單決賽中兩名運動員接發球技術對比分析
1.女單決賽中兩名運動員發球技術對比分析
通過調查可知兩名隊員在發球技術的選擇上有著明顯差異,李雪芮在發球時采用網前球小球技術46次,采用高遠球技術15次。而孫瑜在發球時使用高遠球技術28次,使用網前小球技術14次。通過數據可以看出孫瑜發球的技術動作大多采用了發高遠球,其目的是想通過在發高遠球時,將李雪芮調至后場,為自己留夠充足的時間應對來球,并且消耗李雪芮體力,為后續的下壓和進攻提供機會。在發球直接失誤上,孫瑜因為發球出界導致直接失誤1分,但是失誤率也不大,所以,孫瑜發球技術相對的穩定??梢钥闯鰧O瑜由高遠球來牽制對手李雪芮,讓李雪芮在后續的對抗中失去主動權,為自己的得分贏得機會。而李雪芮恰恰相反,她因為自身的打法,全部采用小球技術迫使孫瑜將球挑高來讓自己掌握對抗的主動權和進攻的機會。
2.女單決賽中兩名運動員的接球對比分析
通過調查在接球技術動作方面,孫瑜大多采取的是挑球的動作來應對李雪芮的網前球發球技術動作,在接發球技術動作中選擇了挑球41次,搓、放8次,撲1次,其中挑高球的使用率達到了整場賽事的67%以上,其目的是將李雪芮調至后場,為自己后續應對來球留下時間,消耗李雪芮的體力,保存自身體力為主;李雪芮在面對孫瑜的發球技術動作中采用了高遠23次,撲2次,搓、放9次,挑高8次,選擇使用最多的接球技術動作為高遠球,多種方式打亂對方的節奏,為后續的進攻打下基礎。
(二)2016年大師賽女單決賽中兩名運動員全場技術分析
1.女單決賽中兩名運動員在前場技術特征對比分析
搓放、挑、撲、勾、推,這幾種技術動作,在前場技術動作中出現是最多的。在比賽中李雪芮在技術動作的使用上使用搓、放35次、使用撲8次,孫瑜使用搓、放25次、使用撲6次。推、勾屬于過渡性技術,推這一技術動作的主要特征就是幅度小、更迅速和對落點有更多的選擇,勾經過出其不意的技術動作來打亂對方的整體性節奏,讓對方喪失主動權,進入被動的地位。在比賽中,李雪芮使用推32次,勾14次,孫瑜使用推11次,勾5次。挑球大多數是在被動的情況下使用的防御技術,在比賽過程中,運動員通常會選擇把羽毛球挑高,來讓對方有殺球的機會,來幫助自己的防守和反擊進入有利的優勢,同時可以將對手調到后場讓其失去進攻的機會,為自己調節整場賽事的節奏爭取時間。在比賽中,李雪芮使用挑球這一技術動作使用了63次,占前場技術動作的41%。孫瑜使用了72次,占前場技術動作60%。
2.女單決賽中兩名運動員中場技術對比分析
據調查可得兩名參賽隊員在中場都沒有過多的使用進攻性的技術動作,而大多數采取多拍的平抽快擋來轉換攻守,其中李雪芮抽球50次,占中場技術使用的48%;孫瑜抽球48次,占中場技術使用的47%。這樣可以做到重新組織戰術和過渡攻防的的戰術思想,同時擋、抽球控制了出球的高度,更有利于抑制對手進攻。中場殺球這一技術動作李雪芮使用了16次,孫瑜使用了9次,雖然數據相差并不是特別的明顯,但表明李雪芮的在中場的進攻意識更加的強烈,壓制孫瑜。而在中場吊球這方面孫瑜的使用上多于李雪芮,其戰術意圖是通過吊球消耗李雪芮的體力與擾亂節奏,增強自己在本場比賽的心理應對能力,在比賽第2局,孫瑜就是利用這種戰術,贏得第2局的比賽。
3.女單決賽中兩名運動員后場技術特征對比分析
高、吊、殺擊球以及抽球的技術幾乎占了比賽的絕大部分,這種進攻方式和競賽思想是女單比賽中后場對抗經常使用的。通過對錄像的分析發現兩名運動員在正反手高遠球的使用上有著一定的差別,李雪芮總共使用了128次,孫瑜使用了64次。從數據可以發現,2人更傾向于使用正手高遠球,反手高遠球處于劣勢。在抽球這一技術動作的采用上,李雪芮采用了43次,孫瑜采用了29次。正反手吊球這一動作的采用上,李雪芮總共采用了50次,孫瑜總共采用了39次。通過這兩項數據可以看出李雪芮在應對孫瑜的高遠球時多使用抽球和吊球來調動對方,減少出高球的次數,避免對手在進攻中占取主動權。在進攻方面,李雪芮總共使用了殺球42次,其中殺球36次,劈殺8次。孫瑜總共使用了36次,其中殺球24次,劈殺12次。通過這些分析可以發現李雪芮在后場的戰術里相比孫瑜攻擊性更強。而孫瑜的戰術意圖非常的明確,通過高遠球的調動來降低李雪芮的技術動作的質量與穩定性,從而逐漸在對抗中失利,且通過拉吊的方式,削減李雪芮的體力。
(三)2016年大師賽女單決賽中兩名運動員得失分情況對比分析
據調查研究所得,在大師賽女子單打決賽中,通過比分就可以看出,兩名運動員之間的競爭非常的激烈,比賽進行了3局。第三局打的更快,比賽分值懸殊。李雪芮與孫瑜都是屬于進攻突擊型選手,得分手段都是在快速的拉、吊當中尋找突擊機會,甚至于以進攻手段打開局面,使對手處于被動狀態。通過對三局比賽的得失分統計中,見表8所示,在比賽中,二人的失誤送分比率都比較大,失誤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對手用球造成的壓迫,體能的供應不上。李雪芮在2場比賽中,主要是靠主動得分贏得比賽。李雪芮通過自身的速度與力量優勢,對孫瑜施壓。為自己贏得比賽打下基礎。
四、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1)在前場技術中,李雪芮與孫瑜在前場的技術運用以搓放網、推球和挑球為主,通過迅速的移動,以及高質量的回球得以讓其占得先機,為每一球創造更多的得分機會。
(2)在中場技術中,孫瑜技術采用的主要是擋、抽球為主,共48次使用了抽球技術,對于進攻同樣犀利的李雪芮而言很容易抓住孫瑜的球路直接下壓,使其被動。而李雪芮的中場技術使用相對均衡,更具有多變性,從而更有效的調動對手。
(3)后場擊球技術中,李雪芮的殺球、吊球、抽球占據了很大的比例,通過積極主動的下壓來壓制對手。孫瑜的高遠球比例高達36%,說明孫瑜是以高遠球控制對方的后場從而調動對手或抑制對手的下壓進攻,技能戰術和心理戰術相結合。
通過研究發現,現在頂尖女子單打運動員多為進攻型選手,都具有優秀的爆發力、速度以及下壓能力,中場技術更為兇悍,其打法具有男子化的特點。其戰術打法非常鮮明,通過快速的上網搓放、勾、推壓迫對手或通過后場高遠球調動,進行積極的吊、殺,不斷的壓迫對手。并且也運用了較多的平抽、擋、點殺等男子化打法,加強了中后場的速度和進攻。
(二)建議
(1)把握發接發的環節,中國女子單打運動員應注意在發接發環節的變化,合理的選擇,將發接發技術合理的運用,力爭在前三拍就占據主動的優勢,為后續得分贏得先機。
(2)盡量減少失誤,增強身體素質。若要獲得一場比賽的勝利,就應在不斷的增強主動得分能力的同時,最大限度的減少失誤送分。失誤來自對手的壓迫,在對抗中多拍的相持球階段,尤其是在十至二十拍以上的長相持階段是失誤送分的集中時期,運動員體力也是一個關鍵因素,所以,在后續的訓練中,要注意體能的有效練習。在練習時不但需要提高擊球的準確到位率和長相持階段的穩定性,還要降低非受迫性的失誤率,而且,加強運動員身體素質,是運動員的水平提高,體能的強化的保障,使運動員有更強的連續進攻能力和出球的穩定性,從而提高獲勝的概率。所以技術與身體素質在日常練習里都為重要的一個環節。
(3)調整好比賽中的心理素質,是得分的關鍵。在整場比賽的過程中,節奏很重要,當自己的節奏被擾亂后,需要有個強大的心理應對能力,迅速調整心態,擁有一個良好的心理素質也是運動員必備的條件之一。
(4)全面掌握羽毛球的各項技術,因為羽毛球技戰術的不斷成長,所以參賽隊員的技戰術要更加的具有多面性,才能在面對眾多選手的時候可以更快的找到對方的漏洞并有效的進攻,加大獲勝的概率。
參考文獻
[1]溫彬,鄧朝輝,覃葉穎.2015年羽毛球亞錦賽女單冠軍賽技戰術分析[J].當代體育科技,2015(17):239–240.
[2]楊剛.中國羽毛球項目女子單打現狀分析[J].商洛學院學報,2016(1):273.
[3]黃煜婷.中外優秀羽毛球女子單打運動員后場技戰術統計分析[J].當代體育科技,2016(11):159–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