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
新課改強調讓學生經歷科學探究過程,掌握科學探究方法,通過實驗探究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嚴謹的科學態度。物理實驗教學不是一味的傳承、更不是學生對老師的模仿,物理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實驗教學的創新應該是實驗教學通過以教師引導為輔,學生自主參與為主的形式,讓學生在自由輕松的課堂環境中去設猜想、設計,然后以靈活多樣的實驗方式操作完成,最終還要對學生進行及時的評價。因此物理實驗課教學模式的推陳出新已迫在眉睫。我認為可以從下面幾個方面著手。
一、實驗過程中教師以引導、延伸為主
傳統的實驗過程就是教師把實驗方案給出來、所需的材料準備好,設計好實驗步驟,老師把操作流程都走一遍、學生仔細看,老師認真的做,做完之后,學生來模仿,學生邊做老師邊提示可能出現的問題,哪些是需要注意的,教師完完全全的充當了一個“保姆”的角色。要想學生有新的思想,創新、教師就要學會放手。
學生在預習的過程中可能已經了解知道了該實驗的設計思路、操作過程、結論推論。教師在上課的時候如果還是生搬硬套的使用課本上的實驗,娓娓道來,那么可能學生就會有所懈怠,已經知道謎底的謎語還是謎語嗎?實驗效果可能就會打折扣。
教師應該充當一個配角,一個引導者,調動情緒引導學生進行教學內容的觀察思考,多角度引導學生提出問題,猜想假設可能性。引導學生去質疑!
比如,在做初二下冊阿基米德原理的實驗中,測量排開液體的體積時,提前將溢水杯內的水擦的干干凈凈,究竟需不需要在搜集排水前將杯子擦干?如果實驗中出現手抖又會怎么樣?溢水杯要是容量小于排水體積誤差怎么算?要減小誤差怎么辦?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觀察這些現象,分析原因,再由學生思考提出減小誤差的方法,選出最佳的方案。
有疑問是學習新知識、產生新思想、發現新觀點的起點,教育者要敢于質疑、鼓勵質疑、創造一個平等的學習環境,使學生勇于發現問題,敢于提出質疑,渴求解決質疑,他們的創新意識就會得到培養和發揮。
二、把設計實驗、制定計劃交給學生,讓學生成為實驗的設計者
一個好的實驗需要有一個好的設計,正如偉大的物理學家阿基米德一樣,有時一個好的設計方案需要靈感、需要時間的積累、需要去創新去發掘。作為中學生要真正做到完全的創新,這一點真的很難。但是只有自己真正的去思考,才有可能實現創新。
設計實驗的前提是熟練掌握一些常用的測量工具的使用方法。設計實驗始終要圍繞著該實驗的目的,以什么實驗方法來做這個實驗,是用疊加法、轉化法還是用控制變量法?要測量哪些數據,怎么測?能否直接測量?需要什么器材,該怎么去操作,怎樣設計步驟流程。
可能同樣的實驗,通過學生自主設計,會出現多個方案,把他們都分享出來,學生會獲得設計實驗的成就感。
三、教師要通過分組操作,完成多種可行性方案的實驗
有的同學方案設計出來了,而有的同學卻絞盡腦汁也設計不出來,學生主動性不足,怎么解決這個問題呢?其實分組實驗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分組之后,設計者把自己的想法講解給組員。然后給他們明確分工(器材準備、操作、數據記錄可多名、誤差分析),這樣一來沒計出實驗方案的同學也參與進來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既解決了人手不足的問題,也又體現了團隊精神。設計方案的同學有自豪感,其他同學有榮譽感。不僅鍛煉了組織能力還使實驗更具有多樣性。這就體現出小組實驗的優勢了。
四、教師要多渠道創新學生參與實驗方式
第一、打破人員的“特有”限制
傳統的學生小組實驗中,人員配置都是由老師包辦、合理搭配,每個組都有優等生、中等生、后進生,每個組的人數都基本一樣多,甚至還有男生只和男生一組,女生只跟女生實驗的情況。
試想如果一個小組中要是對于一個實驗有兩種不同的理解、兩種或者多種設計方案時,選擇哪一個方案來完成實驗呢?
男生有生的特點,女生也有女生的潛質,首先就要突破性別的束縛。
不一定優等生的動手能力就強,不一定只有女生才夠就足夠細心,一個好的、成功的實驗除了設計之外,還需要動手能力,細心的觀察能力,多角度分析能力!所以打破人員的束縛,分組實驗可一人、可兩人、可多人,性別隨機!
第二、小組的臨時組合
A和B以前經常在一起做實驗,這次A覺得B的設計有問題,而C的方案更合理。傳統分組實驗下的A就只能“身在曹營心在漢”了,那樣科學嗎?合理嗎?所以,臨時的組合小組,只要感興趣,不論人多人少,都可以參與,做自己喜歡實驗。
五、及時評價學生的小發明、小制作
只要是學生做的,就要拿來展示,大家探討評價,提出意見建議。由教師和學生總結這個經驗,從而形成再創新能力。只有有感有想,學生才會花精力有所制作。不管學生做的怎么樣,都要及時認真對待,給予學生應有的肯定和相應的點評、指導。及時的評價有助于在學生之間形成一股學習探究科學知識的熱潮,對于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六、善于利用網絡資源,展示抽象的實驗
物理來源于生活,但并不一定都是直觀的,有時對于微觀的世界并不容易觀察到,所以借助網絡資源也是一種比較好的方式。比如物理把電流比喻成水流,拔電源比喻成水泵,如果通過網絡資源展示給學生,往往會更生動,更形象。
四川省威遠縣東聯鎮中心學校?劉 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