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俊杰 王世敏 范文奎 張光明
【摘要】 女性的生育行為或多或少影響到了工作,致使她們的職業期待偏低。在家庭中,妻子也總是被犧牲的一方,她們既要工作,又要兼顧瑣碎的家務,卻得不到丈夫的支持和敬重。有需要照料的老人,也被理所當然地認為是女性分內之事。然而,社會是由男女兩性共同組成,任何一個領域缺少了女性文化都是不完整的。本文從《恍惚的人》出發,以立花昭子為例,探討了職業女性的困境和現狀,希望引起社會的重視,并為她們的發展積極創造有利條件。
【關鍵詞】 工作,家務,文化,性別
【中圖分類號】I106?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0)08-0032-03
《恍惚的人》的作者是日本當代著名作家有吉佐和子,本書主要圍繞著患有老年癡呆癥的公公茂造展開,他吃喝拉撒睡都需要別人看護,可憐又可悲,毫無尊嚴;兒媳昭子照顧老人付出了許多辛苦和犧牲,兒子卻自私地把麻煩事都推給妻子。1972年本書出版后即引起了廣泛關注,當時的日本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照顧一個老人,需要時間和精力,昭子既要工作,又要肩負起照顧公公的重擔,長期的睡眠不足令她疲憊不堪。隨著現代女性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她們開始走向社會從事各種工作,然而下班后還要回家做各種家務,昭子的例子幾乎是大部分女性的縮影。
一、只求能工作,不求好工作
女性常從事技術要求低、福利待遇處于劣勢地位的工作,而且缺乏向上流動的機會;與此同時,職場的性別歧視從未消失,即使條件均等,雇主也會認為男性的能力要更強,而付給男性更高的工資。尤其是“二孩政策”的實施,女性因生育行為退出勞動力市場,使得本就存在的女性就業歧視環境更為嚴峻。昭子與信利原本在同一家公司上班,為了跟信利結婚,昭子從原來的單位辭職了,重新找了一份工作。20世紀70年代的昭子為了自己可以出去工作而委曲求全,但是她的工作也僅僅是在一家“規模小盈利少”的律師事務所打字、接聽電話、給客人端茶倒水、打掃衛生等雜務。50年之后的今天,這種現象依舊存在,彭正霞和陸根書通過對陜西省77所不同類型和層次高校16510名大學畢業生調查發現,與男性相比,女性大學畢業生的就業更困難,她們對職業的要求相對較低,也更容易獲得滿足;她們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更強的職業生存能力才能找到與男性就業質量等同的工作。
劉鳳靈在對菏澤市的1400名調查者發放調查問卷后得出結論,職業女性對自己要求嚴格,她們對自己的價值觀期待要顯著高于丈夫、兒女、父母、公婆對職業女性的價值觀期待,無論職業女性本人還是其周圍的重要社會關系成員,都期待已婚職業女性做一個志趣高遠的女人。
二、得不到家人的敬重
已婚女性對自己的要求高有什么用呢?得不到家人的敬重,她們只會更加辛苦。信利這代男人的女性觀里,有難以去除的封建色彩。讓妻子出去工作,“他們還自以為寬容和忍耐”,他們絕不承認妻子在外工作“能使家庭經濟寬裕”,而是大言不慚地說,妻子在任性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沒有盡職盡責地履行責任。昭子也為自己能出去工作而慶幸,好像得到了丈夫的恩賜,“有工作的女人還得對丈夫客客氣氣的”。事實上,“無論還房貸,還是蓋偏房,只靠信利一人的收入絕對不行”。但是這套房子和偏房的房產證全寫著立花信利的名字,信利也從未想過要以自己和昭子兩人的名字登記。對于此事,昭子心里不舒服,盡管要求實行男女平等, “但丈夫的財產是與妻子共同積攢而成的想法并未被廣泛接受”。更荒唐的是,萬一信利出點意外,昭子和兒子想要繼承遺產還得繳繼承稅。
“難道女人就沒本事,只有端茶倒水才符合身份?難道就這樣斷言女人絕不可能通過職場進入社會?”昭子極反感此類觀點。但信利不能理解,昭子深感遺憾。
三、家務是女性的分內之事
隨著社會的進步,如今男性也越來越多地參與到了家務勞動中,但家務勞動對女性呈現出更大的收入懲罰,性別不平等在以更加隱蔽的方式表現出來,女性的精力和時間被碎片化,女性要承擔那些瑣碎、頻繁的日常家務勞動,比如洗衣、做飯、照料孩子、收拾屋子等極耗精力又永無止境的種種事項。
昭子工作日上班,每個周六都要洗干凈攢了一周的臟衣服,去商場購買一周的食物,整理房間等。結婚之后一直如此,“就這樣不知不覺過了二十年”。雖然很辛苦,但是她覺得比起自己的婆婆,好了太多。昭子的婆婆在書的開篇就去世了,關于婆婆的描述都是從別人那里得來,兒子信利印象里:“她每天都忙忙碌碌,按照挑剔的丈夫的指示煎麻煩的中藥;為了有病態般潔癖的丈夫,在走廊上不停地又擦又掃”;女兒京子說起自己的媽媽,充滿了憐惜:“媽媽忍了一輩子,對那么挑剔的爸爸從未頂撞過一句,簡直像奴隸一樣小心侍奉。不論怎樣回憶,想起的全是媽媽整日忙活著給爸爸做飯,而且做的簡直像鳥食。爸爸一會兒說胃疼,一會兒說拉肚子,從早到晚沒別的話。媽媽簡直像跟病人一起生活。而且爸爸脾氣暴躁,因為雞毛蒜皮的事就像惡魔一樣大發雷霆,好像所有的事都是媽媽的錯,事后他又會發燒或咳嗽,反正是沒完沒了地折騰……她忍了一輩子,從未享過一天福就走了。我覺得她太可憐了,太可憐了。”盡管如此,“婆婆生前從未向兒媳和孫子透露半句怨言”,還會幫助昭子分擔家務,“婆婆偶爾送來的煮羊棲菜讓昭子很是高興”。
四、照顧老人理所當然
婆婆意外去世,昭子和丈夫一樣,從未經歷過此類事情,大家都沒有操辦葬禮的經驗。信利當時“最恰當的舉動就是在死去的母親枕邊發呆”,昭子也毫無心理準備,然而她沒有和丈夫一起坐在那里。昭子忙著打電話請醫生、聯系殯儀館、通知親朋和鄰居,信利只是說“我還能有什么事可干?醫生不是說已經不行了嗎?除了在這里等著她蘇醒過來,還有什么辦法呢?”
發現茂造老年癡呆以后,信利看著老態龍鐘糊里糊涂的父親,心里想“難道衰老的終點就是這樣”?感到“這絕望比死亡還昏暗沉重,猶如墜入萬丈深淵”,還暗下決心“等自己老了絕不和年輕人一起吃飯”。昭子跟他商量關于照顧父親的細節,信利要么“只有含糊的意見”,要么“暴躁、滿臉不高興”,只希望昭子“像個女人那樣回歸家庭”,而且“我早有心理準備了,不論爸爸什么時候去世都不會吃驚”。
理論上每個人都可以通過選擇和行動來構建自己的生命歷程,女性可以在閑暇時間利用、職業選擇、婚姻選擇等方面都有更大的自主權,但面對丈夫的自私與事不關己的態度,昭子卻不得不照顧茂造,“持續的睡眠不足,加之連續多日無法從不安中解脫,原本就不胖的昭子現在肩胛骨和肘關節明顯突出,體重驟減。睡不好覺,眼皮浮腫,眼睛深處刺痛”。昭子憔悴不堪,幾乎到了崩潰的邊緣,“我要上班,如果半夜多次被吵醒,會影響第二天的工作。盡管社會上對女性的工作缺乏理解,但您應該能明白,女性的工作并非那么簡單”,老人福利指導干事也很無奈:“我也理解您有工作,但如果家里有老人,有人做出犧牲也做所難免。”
五、得不到丈夫的幫助
雖然女性的地位得到了提高,但是隱性的性別不平等仍然存在,男性認為女性職業發展不如自己的重要,照顧家庭才是女性的本分和追求。
昭子讓信利去老人俱樂部看看新年會在做些什么,信利“不想去”“面帶不悅,站起身,拿起高爾夫球棒來到院子里,開始擺姿勢”。找回走丟的公公后,昭子又急又累,向信利傾訴,但是信利覺得昭子一直在嘮叨同一件事,“早已聽膩,但又不敢直說”,“把晨報從頭到尾一字不落地看完了,接下來卻不能看電視,也不能躺在陽光下午睡”。甚至在茂造深夜醒來后跟昭子要吃的,還說家里進來了賊,要拉著昭子一起逃走,昭子毛骨悚然,無法忍受,去把信利叫醒后,信利朝另一側翻了個身,“煩死人了”,“你干脆殺死他算了”。茂造深更半夜離家出走,行蹤不明,信利“卻能若無其事地酣然入睡”,昭子怒火中燒,但還是強忍住了,盡管她發現自己的丈夫“是個多么不負責任的男人呀”!
信利發現每天夜里昭子都會陪茂造撒尿,也曾有過羞愧和心痛,可僅僅止于歉疚,他還是把“麻煩事都推給妻子”,昭子“想起今后這種生活不知要持續多久,內心就充滿了絕望”,她也會覺得心理不平衡,“難道丈夫不該替替自己嗎”?昭子抑制著內心的憤慨,接受了“這就是丈夫在家庭中的真實面目”的現實。
六、生育行為對工作的阻礙
除了瑣碎的家務,女性的生理結構決定了她們無可避免地遭遇到生育帶來的傷害,以及生理不適引起的工作效率偏低或者犯錯率增多等,而且女性生育的最佳時期也是職業發展的關鍵階段,絕大多數研究顯示生育對女性職業發展會產生消極影響,她們既要撫養孩子,又要做家務,在這兩個方面花費的時間嚴重擠壓了她們參與工作的精力,她們的薪酬收入和職位晉升都會打許多折扣。有很多職業女性甚至為了家庭而中斷自己的事業,黃茜對某航空公司進行調研,結果發現民航女乘務員離職率不斷升高,這也是航空公司人才流失的一個重要原因。
昭子一直工作到她的兒子敏出生前,休息了兩年,把孩子托付給婆婆繼續去工作。在立花家,不存在婆媳矛盾,倒是公公茂造逢事就拿“職業女性”對昭子冷嘲熱諷,經常刁難兒媳,婆婆夾在茂造和昭子之間為他們調停。昭子可以擺脫照顧孩子的宿命,幸虧婆婆的幫忙。
我國在2016年1月1日正式實施“全面二孩”政策后,未出現生育率大幅度上漲的現象,作為生育主體的女性并沒有很高的生育意愿,職業發展的黃金階段與生育的最佳時期重疊程度大,很難達成在追求職業發展與生育照料孩子之間的平衡。生育使男性的工資增加,女性的工資縮水,張樨樨和崔玉倩從女性人力資本視角定量解析生育意愿影響因素及意愿轉化的作用機制,他們發現隨著人力資本存量與勞動參與率提升,女性的生育心理改變,致使生育率在走低。
七、幸虧有年輕人的助力
本書中,有好多年輕人在熱情洋溢地為老年人服務,其中重點突出的有兩個人,第一個是昭子的兒子敏,“敏沒有嬌生慣養”,滑雪或者參加集訓“總愛獨立行動”,敏雖然是男孩子,還算愛干凈,房間自己打理,“出人意料地整理得井井有條”,每天放學回家后“獨自煮方便面吃”。昭子在早上把茂造送到梅里的老年人俱樂部,每天傍晚都是敏幫忙接回來,“敏也不嫌麻煩,回家后就麻利地做好兩人份的拉面,祖孫倆親密地一起吃”。敏對爺爺的觀察比昭子要敏銳,發現爺爺茂造變成了小孩子,給爺爺從玩具店買“嬰兒用的帶八音盒的撥浪鼓”。直到最后茂造去世,敏對昭子說“媽媽,如果能再讓他多活些日子就好了”,令人潸然淚下。
另外一位是昭子家的房客惠美,惠美與山岸租賃了立花家的偏房,為了減免一萬日元的房租,這對小夫妻答應幫忙照顧茂造,盡管昭子認為“惠美他們的生活過于懶散,平時也不好好打掃家里”,但并不妨礙茂造喜歡惠美,初次見面的時候,茂造就“露出了燦爛的微笑”,惠美出去買東西的時候,會帶著茂造,順便散步的時候,還會把他帶到濟美山那邊,大約兩周后,惠美開始給茂造換尿布。昭子發現“這對年輕夫婦對茂造的關心遠遠超出了一萬元的程度”。患有老年癡呆的茂造也感恩于惠美的關照,拔出昭子種的洋蘇花送給惠美。
八、女性善良的光輝
正是有了這么多人的幫助,昭子最后堅定了信念“從今天開始,我一定要讓他能活多久就活多久!沒有別人,只有我能做到”。
她一開始的時候手忙腳亂,夜里經常被茂造弄醒多次,身心俱疲,“昭子快到中午才醒,但她仍感覺沒有睡好,頭一陣陣地疼,但是不管多困,她也必須為一家人做飯,而且躺下也睡不著了”。慢慢地,她習慣了茂造的作息,幫他買尿布,咨詢醫生關于鎮靜劑的使用,聽說服用鎮靜劑會縮短壽命,她寧可少睡一會,也不想給茂造加量服用鎮靜劑,看到茂造半夢半醒般地輕輕屏息用力,“昭子立馬跳起來,拿過插入式便盆,千鈞一發之際成功接住了大便”“昭子充滿自信,覺得關于茂造的事自己全都知曉”。
昭子也把工作時間縮減了,一周工作三天,收入雖然減少,但有了充足的時間來照顧茂造,生活也過得更加有滋有味。“在臨鎮的堀內有座妙法寺,每月十三日和二十三日舉辦廟會。她便拉著茂造的手去,茂造覺得釣金魚有趣,每次都蹲在那兒看,昭子則去花草店買些花草苗。家里只有一小塊稱不上院子的空地,卻還是種上了牽牛花、向日葵和洋蘇花等花草”。
九、結語
家庭與職業發展就像擺在女性面前的天平的兩端,如何兼顧兩者始終是一個難題。男主外女主內的舊有觀念也始終困擾著想在事業上有所作為的女性。潘紅等在對高校女性職業發展與家庭職責擔當的關系研究中發現,現實生活中,女性發展不足和滯后的問題普遍存在。余明霞綜述了國內外高校女性教師的職業發展及職業價值觀現狀,由于男女角色定位的差異,女性需要照顧子女等,被各種社會責任和社會期待所累,她們可以用在科研方面的時間和精力比男性少。
男女兩性共同組成了這個社會,女性作家從女性視角觀察在男權社會壓力中被精神壓迫的女性,面對生活強加給女性的不公平,她們能為女性發出聲音。把女性排斥在某一領域之外,必然會形成男性統治的片面性,比如在男性史家大肆貶低女性史和女性史家之后,造成了現代歷史書寫缺乏女性經驗和女性視角,職業史學因此偏頗、刻板與單調。
合理發展家政服務,更好地將女性從家庭的束縛中解救出來,增加各種文化的多樣性,實現她們的個性發展以及為社會進步奉獻力量,是需要所有人深入思考的問題。
參考文獻:
[1]有吉佐和子著,李煒譯.恍惚的人[M].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15.
[2]宋月萍.職業流動中的性別差異:審視中國城市勞動力市場[J].經濟學(季刊),2007,(02):629-654.
[3]郭婷,梁景靜,張文麗,張昊.二孩政策下,女性就業歧視問題研究——觀《二胎時代》有感[J].戲劇之家, 2020,(05):82+84.
[4]彭正霞,陸根書.大學畢業生就業質量的性別差異:基于多群組結構方程模型的分析[J].復旦教育論壇, 2020,18,(01):59-67.
[5]劉鳳靈.從《大學》視角分析人們對已婚職業女性基本價值觀的期待[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9,(12):186-187.
[6]鄭丹丹,黃挽天.你耕田來我織布:家務勞動對女性收入懲罰的機制分析[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32,(03):54-60.
[7]何玉梅.城鎮化過程中福田女性生命歷程的代際演變[J].四川省干部函授學院學報,2018,(04):120-124.
[8]郭舒婧.已婚婦女就業意愿對其育后就業決策的影響[J].保定學院學報,2020,33,(01):22-28.
[9]鄒治,徐夢玲.生育對女性職業生涯發展的影響研究綜述[J].當代經濟,2018,(23):142-145.
[10]張雨萌,楊翠芬.生育對職業女性就業的影響及對策[J].勞動保障世界,2019,(02):62-63.
[11]黃茜.生育政策調整背景下民航女乘務員高離職率和生育的社會支持問題研究[J].山東工會論壇,2020, 26(01):7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