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贛南采茶戲從傳統戲到現代戲;表現人物從小農經濟男女到現代社會新人;舞臺表演從程式化走向生活化,緊跟時代步伐,繼承同時不斷創新。本文將傳統贛南采茶戲與贛南采茶現代戲進行對比,通過分析贛南采茶現代戲《豆腐哥 豆腐嫂》中的新現象,為探究贛南采茶戲在當代出現的新現象做鋪墊。
【關鍵詞】 豆腐;文明村;現代;贛南采茶戲
【中圖分類號】J8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0)08-0071-02
贛南采茶戲形成于明末清初,是在民間歌舞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地方小戲,江西最具特色的劇種之一。贛南采茶戲從歌、舞到戲,從生活娛樂到舞臺,成了贛南地區人民喜聞樂見的舞臺藝術。
一、贛南采茶戲《豆腐哥 豆腐嫂》劇目概述
(一)作品背景
贛南采茶戲《豆腐哥 豆腐嫂》是一部大約30分鐘的小戲,被評為“地方戲曲牡丹亭”優秀劇目獎,全國“群星獎”獲獎劇目,獲得贛南文藝創作獎,第五屆江西玉茗花戲劇節創作獎等。1997年,全南縣采茶劇團創作演出《豆腐哥 豆腐嫂》,在新農村文明建設的時代背景下,創作的以“文明村”為背景,“講文明”為主題的贛南采茶現代戲。
(二)故事情節
講述了現代農村——文明村(李家村),“王家村”的男主“豆腐哥”和“李家村”的女主“豆腐嫂”從競爭對手到合作伙伴,從冤家到一家的故事。“王家村”的豆腐王,因手藝好而名傳四方,“文明村”(李家村)豆腐攤的老板娘,苦于手藝不精釀不成豆腐。“豆腐哥”聽說“文明村”(李家村)有個無人看守豆腐攤,還有個賣豆腐的寡娘子,挑著豆腐擔子來到文明村(李家村)。“豆腐嫂”在“豆腐哥”吆喝離開之際,為幫助“豆腐哥”賣豆腐,設立無人能看守豆腐攤。“豆腐哥”誤以為豆腐擔子被偷,準備怒砸李家村,被“豆腐嫂”穩住,將其請至家中“破案”,敬茶、倒酒、燉雞湯,熱情款待想套取豆腐秘方。真相大白后“豆腐哥”拒絕說出絕招。可二人心生情意,“豆腐哥”看見“文明村”的新模樣,發現“無人看守豆腐攤”新商機,感受到“豆腐嫂”的熱情后不舍離開,兩人順勢提出搭伙。
二、贛南采茶傳統戲到贛南采茶現代戲的變化
表現內容方面,傳統贛南采茶戲《哨妹子》《補皮鞋》《試妻》等等都是表現底層人民的生活事件,表達情愛,教育層面以及社會價值相對欠缺。例如《哨妹子》中的一段:
米童哥:“妹子啊,今日是正月十五,元宵佳節,特來妹子家中與妹子共唱幾段陽關小調,豈不是好哇。”
……
妹子:“雙手牽起哥呦嗬。”
米童哥:“牽我做什么?”
妹子:“哥有情。”
米童哥:“妹有意。”
合唱:“兩人好玩耍哪嗬嘿依依呦哪嗬咳呦。”(贛南采茶戲《哨妹子》劇本,1996年9月贛南藝校陳賓茂留存)
新創作的現代戲,在抒發情愛,表現情緒上增加更多精神內涵,例如《豆腐哥 豆腐嫂》表現贛南地區村民買賣豆腐的真實生活,戲中“豆腐哥”“豆腐嫂”扎根農村,與老百姓生活相貼,使百姓對戲中故事更具認同感與體驗感。《豆腐哥 豆腐嫂》在舞臺表現中傳遞“文明”精神,培養文明意識,利于提高百姓的精神水平,告訴人民時代風向,社會時事,有了教育意義,實現升華。
同時,贛南采茶現代戲也更加注重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的表達,例如《豆腐哥 豆腐嫂》中“豆腐哥”正是對未來的勇敢追求,才不辭遠路來到“文明村”,只為了相相“無人看守豆腐攤”的老板娘。“豆腐嫂”正是由于人格獨立,對生活的主見與追求,才有對釀豆腐技藝的渴望。表現形式方面,傳統古裝戲延續著戲曲嚴謹的程式性傳統,一招一式都有固定模式,例如《上廣東》中的妹子站位時必須是踏步姿態,走位動作必須以“圓場”進行。而《豆腐哥 豆腐嫂》中“豆腐嫂”的程式化減弱,表演上相對自由,尤其是腳下步伐不再拘泥于“圓場”,多以生活中的腳步行走;道白上減了韻,拖音襯詞,如:“呀——”“啊——”這類詞減少,聽上去語調自然,生活化十足,給了演員更多發揮的空間;劇本語言上相較古裝戲更加輕松自然,加上了許多現代因素,例如:“執照”“結婚證”“股份制”等等。
贛南采茶戲其中一特點便是根據時代背景及人物角色變更服飾,一般理解為“時裝戲”。現代戲《豆腐哥 豆腐嫂》服飾式樣在傳統戲服基礎發展變化,如豆腐嫂的服裝了分體設計,腰間流蘇設計使上衣與下裝徹底分開,體現贛南采茶現代戲思想的開放性。“豆腐哥”肩上“汗巾”做成白色豆腐塊形狀、頭戴白色“廚師帽”以顯示人物身份。由此可見,贛南采茶現代戲的人物特征更加明顯,服飾更具個性。
道具方面相較傳統戲運用得更加豐富。《豆腐哥 豆腐嫂》除了一桌、兩椅、扇子等常用道具,還運用到了茶杯、酒壺、擦布、箱子、豆腐擔子等道具,為整部劇增添色彩,滿足觀眾新鮮感的同時體現現代生活的富足、美好。
三、贛南采茶戲《豆腐哥 豆腐嫂》中的新現象
(一)新形象
現代戲《豆腐哥 豆腐嫂》中的“豆腐嫂”是一個丈夫過世,女兒外出打工的38歲婦女,平時依靠在豆腐攤賣豆腐求生計、打發時間,為了追求技術精進,向“豆腐哥”套取做豆腐的秘訣。在“豆腐嫂”身上,她突破小農經濟農家女子的形象,不再整天繡花、納鞋底、喂雞、等丈夫歸來,而是化身為新時代的獨立女性自行創業。此時男人與女人站在同一層面上競爭,戲中有段唱詞:“如今事事講競爭,技術高低論輸贏。”
“豆腐哥”身處農村,見識、格局相對不高,不能理解“一條河里的水,一個人喝不干”這樣的道理,從做生意角度,是個保守且真誠的生意人。戲中唱詞:“祖傳技藝一公開,飯碗也要跟著扔。”“生意之道在于誠,以心換心才招客人。”雖然最后被“文明村”環境以及“文明村”的人打動,傳授“豆腐嫂”秘籍以及留居“文明村”,但對這部劇而言,“豆腐哥”代表了20世紀末農村先富起來的少數人,身上既保留了“小農”意識,又突破了傳統戲中耕田勞作的男子或游手好閑花花公子的形象。
(二)新主題
《豆腐哥 豆腐嫂》中的一個新現象在于傳統的贛南采茶戲與新時代的主題發生碰撞,展現當時的時代風貌以及贛南地區人民的真實生活。戲中的“文明村”反映了新農村建設活動,體現了鄉鎮文明成果。整部戲里,“文明村”的牌子布景、“文明”二字始終貫穿劇情,例如:
幕啟,以文明村做大背景的舞臺,顯示出村口和室內兩個表演區。
豆腐哥:(來到李家村,放擔,揩汗,抬頭注視“文明村”牌)“嗬,這李村還真變了個文明村……嘿,這個文明村還真蠻文明的。一個村子干干凈凈,人人見面笑臉相迎。”
豆腐嫂:“喲,你外村人好大的膽子!告訴你,外村人來到文明村,也得講文明。”全戲緊貼住“文明”二字,與新時代新農村建設的“文明”主題、生活內容、民眾形象結合。
(三)新思想
傳統思想講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在現代戲《豆腐哥豆腐嫂》中結婚全憑自愿,只要二人合適,相互有情,便可結為一對。戲中“豆腐哥”“豆腐嫂”處于伴侶過世,子女外出的現狀,情感上孤身一人。但即便如此,家中也必有父母、親家需要服侍,可其中并未提及來自家中的顧慮,而是表明情意順水推舟商量同住之事,
豆腐哥:“豆腐嫂(心有靈犀)我正在想,孤男寡女的在一起,就怕人家說三道四,要是我有和你住一屋的‘執照’,那就好了。”
豆腐嫂:“(被逗樂)嘻……(旁白)他真有意思,結婚證就結婚證嘛,講是執照。”
四、對贛南采茶戲《豆腐哥 豆腐嫂》新現象的思考
關于新形象中的人物行為,《豆腐哥 豆腐嫂》中的“李家村”是文明村莊,村中人民素質高,不會出現拿豆腐不給錢的情況。雖然“豆腐嫂”出于好心,為幫助“豆腐哥”賣豆腐,設立“無人看守豆腐攤”,免去一天的辛苦吆喝,但畢竟沒有經過“豆腐哥”的同意,私自挪走豆腐攤,這樣的做法不恰當。
作為舞臺藝術,需要面向觀眾,一言一行必須傳遞正能量、正確思想。因此應該要把握“通過文藝作品傳遞真善美,傳遞向上的價值觀,引導人民增強道德判斷力和道德榮譽感,向往和追求講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的思想,新人物形象塑造及人物行為設定也需符合新時代社會主義道德觀,避免出現自我矛盾的現象。
在作品時效性方面,有的作品創作出來便停留在了當時的特定時代。21世紀,隨著全民素質水平地提高,時代熱點從新農村文明建設變成了脫貧攻堅計劃,《豆腐哥? 豆腐嫂》的“文明村”已不是熱點話題,但創作出一部作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丟棄實在可惜。2018年,贛南采茶藝術研究所對原版《豆腐哥 豆腐嫂》進行了修改,將其中的“文明村”替換成了“脫貧村”,此次修改說明了藝術作品也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2019年,贛州市“文明實踐活動”使得《豆腐哥 豆腐嫂》再次復排,在對劇本進行微調,換個“主題”又能再次上演,在百姓間傳頌,也體現出贛南采茶現代戲身上的生命力。
五、結語
贛南采茶現代戲《豆腐哥 豆腐嫂》用一個普通的“新人”形象,普通的生活事件來展現當時的新時代風貌,在傳統戲的基礎上加以發展變化,承載著記憶走到今天,有創作者的努力、表演者的汗水、觀眾的支持。贛南采茶戲不論是傳統戲還是現代戲,都是大眾的藝術,是民族的藝術,相信踐行以人為本的思想,把握現代戲與傳統戲抑或歌舞戲的共性與個性,在變化中發展,會碰撞出更優質的作品,在文藝中熠熠生輝!
參考文獻:
[1]王敏.江西贛南采茶歌舞藝術[M].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2006.8:7.
[2]譚歌.《豆腐哥 豆腐嫂》劇本[J].劇本,2000.12:73.
[3]張巖.習近平的文藝觀[N].中國日報.2019-10-14.
作者簡介:
王珍,女,漢族,江西贛州人,贛南師范大學,2019級在讀研究生,碩士學位,研究方向:戲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