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初中歷史教科書顯得較之前具有條理性,而且淺顯易懂。歷史教師應該根據教材內容采用適合教學需要的教學策略。初中階段的學生,他們處于青春期,內心對新鮮事物具有好奇心,尤其對現代科技更具有興趣。歷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利用多媒體來輔助教學,這樣有利于幫助學生很快掌握歷史知識。采用多媒體教學可以激發學生們的學習動力,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初中歷史教師可以結合教材內容設疑,把學生的注意力轉移到后面要學習的內容中,這樣學生就會對將要學習的知識有興致。教師為了提高歷史教學效率,教師可提出與教材內容有關的問題,讓學生對問題答案進行探究。教師需要把歷史課堂變得富有趣味,這樣一方面增添了課堂氣氛,可以活躍課堂氣氛,一方面學到了知識。
關鍵詞:初中歷史;教學課堂;有效性;教學策略
隨著教育體制的不斷改革,初中歷史作為一門非常重要的人文學科被提上了議事日程,初中歷史可以作為學生學習和接觸歷史事件的起點。初中生的歷史教科書也非常豐富,涵蓋了各國的發展歷程和社會、國家的進步。初中歷史可以幫助學生深入了解中外歷史。作為初中的一門基礎課,它枯燥乏味,讓學生感到學習困難。基于這種情況,教師需要在教學過程中結合教材內容,運用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學方法。教師只有采取有效的教學策略,才能促進歷史學科的順利發展。
一、利用多媒體輔助歷史教學
在歷史教學過程中,可以使用視頻剪輯來輔助教師。多媒體可以幫助學生有效地掌握事件的細節和歷史。有些重要的歷史事件,學生僅僅靠教師的講解很難掌握相關的歷史知識。這就要求歷史教師利用多媒體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創造一個有效的歷史課堂。
例如,歷史教師講解《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這部分知識過程中,這部分知識的重點是有關唐朝的政治、經濟等,以及中外文化交流的意義以及原因。上課之前,教師利用業余時間搜羅相關的視頻資料。正式上課時教師這樣講解本節內容:教師首先從大家看過的《西游記》開始導入,由于《西游記》的歷史背景在唐朝。《西游記》屬于真實的歷史事件,事件講述的是一千三百多年前,和尚玄奘帶領一名弟子離開京城長安到印度游學。教師及時播放了視頻片段,讓學生們一起了解這段歷史。然后教師播放了事先準備好的紀錄片,紀錄片具有特殊性,它能從最客觀的角度記錄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并且能夠把發生的歷史事件從不同角度做客觀描述,這樣能夠幫助學生掌握有關的歷史事件。教師在課堂中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不但增強了學生的學習動力,還使得課堂生動有趣。
二、根據內容設懸開展教學
教學的順利開展能夠提高學生學習成績,能夠提升教師教學質量。這就需要教師重視起來。剛開始上課的時候,學生的注意力一般還沒有集中起來,馬上進入學習狀態有難度。這對學生更好地學習歷史知識有阻礙,他們參與課堂教學也困難。歷史教師可以在上課時,結合教材內容為學生設計合理的歷史問題,這樣就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好的開端是教學成功的一半,在課堂設疑,能夠引起學生的注意力,還能使得歷史教學順利開展,提升了歷史教學的有效性。
例如,教師講解《中國傳統節日的起源》這部分內容過程中,上課時教師這樣講解:我們國家有著五千年的歷史文化,這樣在歷史的長河中逐漸形成了不同的傳統節日,這些傳統節日一般都是有相關歷史背景的,這些節日的背景是怎樣的呢?接下來我們一起追溯這些傳統節日的歷史背景。歷史教師采用設置懸念的方式能夠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起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致,提升了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有利于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開展。
三、設置問題進行探究教學
歷史教學中,教師要想有效地啟發學生學習歷史欲望和動機,就要采取新的教學策略,考慮學生的感受,調動學生們的學習熱情。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應用思考探究教學的方法進行歷史教學,這樣可以提高課堂效率。利用思考探究法,可以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圍繞教師提出的問題,讓學生們通過自身的探索掌握歷史知識,并搜集有關的資料然后通過總結和整理找到問題的答案。學生思考探究過程中,教師需要幫助學生對歷史知識和相關技能進行學習和掌握。教師采用這種教學方法培養了學生的探究和思維能力,讓學生自主掌握了歷史知識,助力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例如,教學《安史之亂與唐朝衰亡》這部分知識過程中,教師為了讓學生掌握安史之亂發生的歷史背景以及唐朝衰亡的主要原因,上課之前,教師結合教材內容設置了有關問題。比如,第一個問題:安史之亂具有哪些影響?第二個問題:結合教材內容陳述唐朝衰亡的主要原因。接下來,教師讓學生們閱讀了幾分鐘,從教材中尋找問題的答案。采用這種教學方式,活躍了課堂氣氛,激發了學生的探究欲望,提升了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思考問題的能力,并且學生們對知識點掌握更加牢固。
總而言之,教育在不斷發展,歷史教師要順應教育發展的步伐,采取多樣化的教學策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致,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問題,提升學生對歷史學科的學習欲望,打造初中歷史教學的有效課堂。
參考文獻:
[1]陳麗紅.基于核心素養下的初中歷史教學有效性探討[J].華夏教師,2019(08):50-51.
[2]張建紅.對提高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思考[J].赤子(上中旬),2016(17):194.
四川省威遠縣鎮西中學 胡樹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