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曉芳
摘要:初高中政治教育之間的銜接是我國思政教育領域的重要研究課題。高中政治課程的理論性較強,學生學起來比較困難;而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內容比較簡單,進入高中生活,學生較難適應學科的變化。為此,教師要抓住高中思想政治課程綜合性、活動型的本質特征,通過推進課內外實踐活動幫助學生建立起初高中課程知識的聯系。本文從樹立實踐型教學理念、激發學生參與實踐興趣和豐富實踐活動銜接形式三個方面,對該領域的相關問題展開討論。
關鍵詞:初中,高中,思想政治,課內外實踐活動,活動型學科課程
在高中思想政治課程中,有大量關于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的內容,這些理論內容能夠幫助學生正確認識和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培養學生的政治認同等核心素養,促使學生成為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而要達到以上目的,只有理論灌輸是不行的,必須讓學生在課內和課外豐富的實踐活動中有所體會,特別是要與學生此前接受的思政教育銜接起來,這樣才不會顯得突兀和空洞,才能通過思政課程完成立德樹人的教育根本任務。為此,廣大教師必須扭轉教學理念,充分理解思想政治課程綜合性、活動型學科特點,并采取相應的方法。
一、樹立實踐型的教學理念
從初中到高中,學生進入了新的學習階段,思維方式也在發生變化。但是,從建構主義等現代心理學或教育學理論出發,學生依靠已有知識經驗構建新認知的特點是不會變化的。考慮到這一點,高中思政教師應認真思考學生此前的思政認知是如何建立起來的,要認識到社會生活現實對學生這種認知產生的深刻影響,明白只有通過豐富的課內外實踐活動,學生才能提升認識現實事物,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才能平穩地完成初高中思政教育的銜接過渡并不斷構建起新的思政認知。
為此,教師要在保證自身對學生引導作用的前提下,勇于將課堂學習主動權交給學生,要將學生已有的認知引向對高中思政內容的主動探究上。比如在高中學習生活剛開始的時候,教師可以先為學生做出示范,將課程內容活動化,對活動設計做出系統安排,包括確定活動主題、活動目標、活動步驟等項工作。而隨著教學工作的逐步推進,逐漸將主動權過渡給學生,師生開始共同商討課外社會調研課題,由學生自己來決定具體的調研實施步驟并完成調研活動,形成調研報告。反之,如果教師一直是課內外實踐活動的主導者,仍然是一種“灌輸”,絕不是實踐型的教學理念。
二、激發學生參與實踐興趣
學生對高中思政實踐活動的興趣是一個比較復雜的話題。可以確定的是,相對于枯燥的課堂講解,絕大部分學生都更喜歡課程內容的活動化,也比較享受通過活動化課程得到的更加豐富的學習體驗。但是,操作過程中實踐活動的主題、形式、要求、難度等要素都會對他們的興趣產生影響,學生對這些要素的感受又與他們初中階段的思政素養有關。也就是說,如果學生在初中階段的課內外實踐活動比較豐富,難度較高,而高中思政課內外實踐較為單一,難度較低的話,很容易傷害到學生的興趣。這就需要教師進行綜合考慮,對教師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以統編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例,依據歷史進程,講述了為何開創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通過初中階段的學習,學生已經有一定相關知識的積累。此時,教師就要先了解學生對這些常識的掌握程度,學習時是否參與過相關的課內外實踐活動,活動的類型是什么。在清楚這些情況之后,結合必修一教材的特點,教師課堂內要善于運用教材提供的“探究與分享”將理論課程內容活動化,在活動過程中幫助學生生成理解知識,課后教師還可以對參與過不同形式實踐活動的學生進行分組,然后與不同的小組分別商討,確定社會實踐活動的主題、類型、目標、要求等,保證學生不僅能夠接受社會實踐活動的主題,而且能夠應用上自己已有的認識理論聯系實踐,這樣學生會對參與課內外實踐活動有全面的興趣。
三、豐富實踐活動銜接形式
高中思政活動型課程必然要有各種形式的課內外實踐活動,學生理論聯系生活實際,才能提升對知識的理解和社會的認識。而在通過實踐活動來進行初高中銜接的具體形式上,教師則有很多中選擇,要保持一定的靈活性。以課后的社會實踐活動為例,當代高中生生活在信息化時代,很多社會實踐活動已經不是必須通過線下的調查才能完成了,甚至很多時候通過搜集網上資料能夠得到更準確的結果,線下調研情況成為了這些結果的現實反映,與學生在初中階段的社會實踐活動可能在形式上也更為貼合。教師要認識到這一點,要以豐富的實踐形式來提升實踐活動的效率,進一步拓展學生知識面,加深他們對思政內容的理解。
以統編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二“經濟與社會”為例。學生在初中階段了解過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通過對周邊社會環境的調查認識到了我國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情況。在高中學習這部分內容的時候,這些初中階段得到的社會實踐認識就可以成為“注腳”,將“公有制為主體”作為加深認識的突破點,設置為實踐活動主題,線下活動主要去當地公有制單位調研,然后結合以往的認識和網上搜集的資料,完成最后的調研匯總報告。這樣既可以提升高中思政活動型課程的效率,又能完成初高中認識的銜接,自然加深學生的理解。
總之,初高中思政教育的銜接可以通過落實活動型課程要求來實現,只要大家能夠轉變理念,認識到課內外實踐活動是實現理論知識教學的“講授型課程”向“活動型課程”轉變的載體和工具,認真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情況,一定能夠實現較好的銜接效果,實現高中思政教育的目標。
參考文獻:
[1]卜少雄,高登輝.初高中政治教學銜接的主要問題與對策[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7,16(04):151-152.
[2]王培昀.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有效銜接現狀問題分析[J].才智,2014(35):191.
謝曉芳?福建省三明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