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笑玉
【摘要】 文化志愿者,是公共文化服務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文化志愿者隊伍建設,能夠實現對公共文化服務發展的有效助力,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群眾中的宣揚,為文化社會化奠定基礎。
【關鍵詞】 志愿者;文化志愿服務;公共文化服務
【中圖分類號】G120?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0)46-0077-02
志愿者隊伍,是由具有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者精神的人群組成,他們源自大眾,服務大眾,貼近實際,廣泛參與、普惠于民,是改善民生、促進和諧的進步力量。
文化志愿者,以服務于社會文化事業為主要方向,是助力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一支有生力量。在豐富城鄉群眾精神生活,發展繁榮群眾文化,在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中,起著重要作用。
如何建設文化志愿者隊伍,實現文化志愿服務與公共文化服務項目合理順暢銜接,并有效助力公共文化服務?
一、大力宣傳、充分發動,為文化志愿隊伍建設營造社會環境
文化志愿服務,面向基層、以人為本、服務群眾的屬性,本身就在精神層面上,發揮引導社會進步的正能量,是群眾向上向善精神提升的具體標志之一。普及推廣宣傳文化志愿服務理念,在推動城鄉群眾文化發展,豐富群眾精神生活,促進社會和諧進步中,在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中具有示范意義,文化志愿服務精神是值得倡導弘揚的,是社會進步的一縷陽光。
在文化志愿者招募、具體項目推進、優秀志愿團隊組建、志愿服務品牌項目培育過程中,為其產生發展造勢,借助輿論宣傳平臺,依靠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系列活動,大力宣揚文化志愿服務、廣泛深入發動群眾,把文化志愿服務“奉獻、友愛、互助、進步 ”的宗旨,“幫助他人、完善自己、服務社會、傳播文明”的口號,以及志愿者在基層文化服務中突出人物、事例大力宣傳,讓廣大群眾在參與公共文化服務活動的生活實踐中,從了解、感受文化志愿服務,享受基層文化志愿服務成果開始,逐步發展到理解、贊美文化志愿服務,向往、參與到力所能及的文化志愿服務之中,實現社會層面上的精神提升。
通過大力宣傳,讓廣大志愿者個人參與公共文化事務,身體力行地表達奉獻意愿,用愛心參與去營造良好氛圍、去融入和諧友愛社會環境之中,體現升華自身價值,體驗社會和諧生活美好。通過大力宣傳,樹立奉獻社會的榜樣,鼓勵群眾去學習,去仿效,推動人們把善良美好服務愿望轉化為參與文化志愿服務的具體行動。通過大力宣傳,倡導文化志愿團隊及成員,在奉獻愛心服務群眾同時,提高自身社會核心價值認同心理、完善自我道德建設和精神境界提升,凈化愛黨、愛國、愛家、愛人民的心靈。通過大力宣傳,彰顯文化志愿者融入社會,文化志愿服務“扶植”、“奉獻”精神,拉近人與人心靈距離、傳遞愛心、傳播文明、促進社會進步和諧。
二、依照文化志愿服務的特點建設團隊,為文化志愿隊伍建設提供組織條件
首先,要進行分類招募工作,點燃文化志愿服務星星之火。文化志愿服務要能夠深入社區、廠區、校區,能夠進入鄉鎮、村屯,能夠融入為農民工及鰥寡孤獨生活,能夠以文化服務奉獻社會。其次,所要招募的志愿者,要具有明確具備“文化”、“服務”特點。招募對象時,需要動員民間藝人、文化從業者、專業文藝演職人員、有文化藝術專長的社會人士、社科領域專家學者;需要動員對文化志愿服務有積極認識的黨政領導、企事業員工,社會群團組織成員;需要動員健康熱情想發揮余熱的離退休人員、愛心奉獻的年輕人及學生。招募能夠充分發揮志愿服務示范帶動作用、文化專業特長、愛心奉獻精神和服務熱情積極性的愛心人士,組織安排其參與到具體群眾文化活動中,展開各類助力公共文化的志愿服務。再次,要明確文化志愿服務隊伍的壯大過程,是社會精神文明建設過程,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深入人心的過程,是服務他人、奉獻社會高尚道德情操自我建立與完善的過程,也是公共文化服務向社會化發展延伸的過程。建設文化志愿服務隊伍,對良好社會風氣形成,對人們心靈凈化有積極而深刻意義,也能為公共文化社會化融合發展奠定基礎。
三、依托具體文化活動,為文化志愿服務助力公共文化服務搭建實踐平臺
助力各項具體公共文化活動的開展,是文化志愿服務的基本任務。文化志愿服務需要進入社區、校區、廠區,深入農村鄉鎮、村屯、農戶,為孤寡老人、農民工、留守兒童特殊群體和廣大的普通群眾服務。文化志愿服務要有針對性、要面對面、要零距離地進行,服務特色是送幸福、送溫暖、送快樂、送知識、送美麗、送親情。把服務特色融入助力送電影、圖書、文藝演出,送展覽,生活知識常識科普講座,藝術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培訓活動之中。這是文化志愿服務的服務方式特色。
面對不同服務對象的差異化的文化需求,結合文化志愿服務團隊組成特點,精心設計組織一些能夠讓被服務對象享受到文化實惠的具體活動,使志愿者文化技能、服務熱情、奉獻精神得到充分表達。這是文化志愿服務的服務本質特色。
文化志愿團隊助力公共文化服務,以具體文化活動為平臺,力爭實現覆蓋廣泛、影響深刻、參與眾多且深入人心。在追求服務量的拓展的同時,更關注服務的質的升華,這是建設文化志愿服務隊伍的社會目標。
四、參與打造精品項目和培育品牌服務活動,為文化志愿隊伍助力公共文化服務提供提升空間
文化志愿服務隊伍在助力公共文化服務過程中,以服務質量完善、服務效果提高、服務影響深遠為發展方向。打造精品項目和培育品牌活動的公共文化服務,因其要求標準高,具體運作細致深入,財力物力投入相對大,人力需求自然更多要求也更高,很多具體事務需要得到文化志愿服務助力。這時,文化志愿服務便成為建設的必要力量之一。群眾文化活動組織單位,在打造精品項目培育品牌活動中,展示其組織示范帶動作用,為優質文化服務樹立標桿,在完成更有高度,更為廣泛,更加重要的每一個具體環節中,也間接地創造出文化志愿服務提升空間。
精品項目品牌活動首先是與群眾實際文化需求契合度高,是與公共文化建設需要結合密切,是在公共文化服務資源基礎建立的。文化志愿者服務,在助力過程中,創新服務內容、優化服務形式、豐富服務承載、設計符合志愿服務特點,適合志愿者融入的服務項目,是實現文化志愿服務參與助力的第一步。
其次,在文化志愿服務隊伍建設中,實現助力方式長效規律化、助力形式創新、助力水平提升、助力影響深入,是文化志愿服務有效助力精品項目品牌活動建設的關鍵所在。
在“送文化”“種文化”中,發揮文化志愿服務力量;在“講堂”“舞臺”“展臺”上體現志愿服務助力效能;在講座、表演、展覽中加強助力存在。
文化志愿者在助力公共文化服務的過程中,與活動組織者和受眾雙向互動交流,深度了解認知,能夠推動文化志愿服務向多元化、長效化、精準化方向發展。
再次,助力精品項目品牌活動建設,文化志愿服務要突出助力影響廣泛、深入、持久的特點。在一系列參與過程中把文化志愿服務牌子擦亮,名聲叫響,把更多的社會力量吸引到文化志愿服務的隊伍中來,使文化志愿服務隊伍不斷發展壯大,使文化志愿服務助力公共文化服務更加普及深入、更加提質增效,社會影響不斷升華。
五、拓寬招募渠道,為文化志愿隊伍助力公共文化服務健全發展成長提供機制保障
文化志愿服務隊伍是在文化主管部門的倡導下,從以文化從業人員為主要構成的志愿者隊伍建設開始的,志愿者群體經過從小到大的發展過程,凸顯著文化人文內涵。不斷拓寬招募渠道,建立健全文化志愿隊伍發展機制是文化志愿服務建設發展的重要保障。
在志愿者招募中需要突破單純強調“文化”人的狹義概念,把文化志愿者來源渠道向社會多方面擴展,凡是有參與文化服務愿望、具備參與服務能力的、能為文化志愿服務提供人力、物力、財力的仁人志士,我們都應該吸收到文化志愿服務隊伍中,擴大文化志愿服務隊伍,增強基層公共文化服務能量。
利用“陽光工程”文化志愿者管理系統,建立數字化文化志愿者信息庫。按照志愿者的特點進行分類管理,把專家型、專業性、骨干型、愛好者型、熱心愛心奉獻服務型的志愿者,分別歸檔管理,把文化志愿者個人及文化志愿團隊的服務效能量化統計管理。為文化志愿者設計適合參與助力的公共文化服務活動,搭建不同類型文化志愿者團隊,要盡量注意文化志愿服務項目與志愿者實現個人遠景意愿相相關聯,使志愿者在參與公共文化志愿服務的過程中,個人文化素質修養得到提高,服務意識、服務能力、服務水平得以增強,個人服務意愿有所表達,自身能量得以施展,在參與文化服務中享受體驗“樂人”之愉悅樂和“被需求”“被重視”“被肯定”成就感的心理滿足。建立完善的宣傳、激勵、表彰獎勵機制,對志愿者的奉獻精神給予充分的鼓勵、肯定和弘揚。
文化志愿者隊伍是流動變化發展的隊伍,對志愿者招募管理也應當是常態化、階段化與實時化相結合地進行,根據人員流動變化發展情況,及時調整管理數據,不斷招募拓展充實壯大志愿者隊伍,并為文化志愿團隊活動進行規劃設計,建立活動項目管理檔案,進行階段性活動總結表彰及社會反映回饋統計調查。日常管理中要加強與志愿者團隊特別是組織領導人的聯系,落實落地管理措施,把文化志愿隊伍建設成為優秀社會化文化社團、文化沙龍等,使之成為叫得響、用得上、救得及真正能夠助力公共文化服務的有生力量。
文化志愿服務是助力公共文化服務的一種有效載體,在志愿服務過程中實現提升社會道德,增強愛心傳遞,發展人們社會責任意識,拉近人與人之間社會距離和心理距離,使我們的社會更和諧美好。文化志愿服務體現的是“愛的奉獻”和“送人玫瑰,手留余香”的迷人魅力。當文化志愿者隊伍不斷壯大,社會服務扎實落地,助力公共文化服務成果豐碩時,文化志愿者在“給予”和“得到”的同時,體驗精神快樂和心靈超越,社會文明進步之花便在人們的心田里漸漸地綻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