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中美術教學承載著培養學生藝術修養與審美能力的重要使命,對于實現學生的綜合發展目標而言有著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在高中美術學習中引導學生去解讀教材中的中國畫作品,教師需要通過作品中蘊含的思想特色來為學生清晰的呈現出我國的傳統文化理念,從而幫助學生獲得更好的美術培養。
關鍵詞:高中美術教材;中國畫作品;中華文化理念
引言:我國的傳統文化理念蘊藏著豐富的古人思想與價值觀念,這一部分內容對于培養學生正確的審美觀念可以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因此高中美術教師在引導學生接觸教材中的中國畫作品時,應當合理選擇欣賞角度,并借助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從而幫助學生準確把握作品中的傳統文化理念。
一.中國畫作品得欣賞角度
(一)視覺欣賞
美術作品中,通常是結合線條與色塊的搭配來為觀賞者提供“美”的感受,因此鑒賞美術作品是提高人審美能力的主要方式,同時也是當前教育系統對學生展開美術教育的原因之一[1]。因此在接觸教材中的中國畫作品時,教師首先需要通過視覺角度來幫助學生理解作品,引導學生欣賞作品中的美,進而使學生能夠準確把握住中國畫作品中的傳統思想理念,并對其有效地吸收利用。例如一些中國畫作品在渲染節日氛圍的過程中,通常是以紅色為基調,突出一種熱烈而喜慶的節日氣息,學生在視覺感官上能夠接收到“喜慶”的信號,是因為紅色在我國傳統文化中代表著吉祥的寓意,這便是由直觀感受傳遞信息到思想層面后,再經由思維處理后反饋給學生對“美”的直觀感受,從而逐漸培養了學生的審美能力。
(二)作品內涵欣賞
中國畫藝術是一種象形藝術,與西方泊來文化不同,傳統的中國畫作品不以寫實為主,而是通過對藝術形象的塑造來表達創作者的思想理念。例如在一些畫家在作品中創作的形象大多線條柔和飄逸,象征著我國傳統文化中順應自然地道家思想理念;而有的畫家則追求線條剛硬,色調分明,表現了其追求真理,正直求實的果敢精神。因此教師在引導學生接觸中國畫作品的過程中,尤其應當注重對作品內涵的啟發與講解,以此來幫助學生透過作品表面,去理解其中真正蘊含的豐富思想內容。以人美版高中美術教材《美術鑒賞》為例,教材中有一副中國寫意畫《潑墨仙人圖》,畫中形象看似一個人,但又無法直接確定,教師在為學生講解作品時,除了需要為學生介紹一些繪畫技巧的知識,更重要的向學生傳遞作品中的內涵,即通過隨行而寫意的圖像表現了作者對自由人生的向往,從而讓學生對中國畫作品的理解更加深刻[2]。
(三)作品影響力
美術作為一種能夠折射出時代背景的藝術類型,其蘊含的獨特魅力除了包括視覺享受與豐富的文化內涵之外,更在于其對人類社會的獨特影響力。例如中國的傳統山水畫中,畫家通常是寓情于山水,與其說畫家展示的是山水風華,不如說是畫家在借助山水來直抒胸臆。以張大千的《一水菰蒲綠 半天云雨清》為例,畫面中描繪了十分生動的一幅山水美景,遠處山水連成一線,一派綠意盎然生機勃勃的歡欣景象,然而水面上忙碌的打漁人卻無暇顧及此刻美景,只道是天晴了,其要抓緊時間去“去遠浦”以供養家庭,從而突出了作品中關于親情的主題。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去發掘此方面的內容,借助作品的影響力來幫助學生塑造正確的價值觀念,并引導學生去感悟傳統書畫作品中對于人文價值觀念的態度,從而讓學生在此過程中接受正確的引導,提高自身審美能力的同時,也使得其思想觀念共同進步。
二.引導學生理解中國畫傳統文化理念的有效措施
(一)文獻閱讀教學法
中國傳統畫的繪畫技藝博大精深,同時作品中蘊含的古人精神財富也極為豐厚。教師在課堂上應當注重引導學生對中國畫作品的興趣,例如為學生介紹一些作品背后的創作故事,或是與作者有關的一些歷史趣事等等,在吸引了學生足夠的興趣之后,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課后作業,令學生用手中更為豐富的學習資源去查閱相關文獻,了解作品的創作思想以專業學者對作品的認識等等,以此幫助學生更為全面的了解中國畫作品,同時發掘出更多的學習信息。
(二)縱橫對比教學法
縱橫對比指的是兩個方面,首先是引導學生對同一時期同樣題材的中外藝術作品進行對比,利用對比的手法更好地彰顯出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所在,并幫助學生尋找東西方文化思想的不同之處,使學生能夠正確對待我國的傳統文化;其次,是對我國繪畫發展史上同一題材的作品在不同時期創作形式進行對比,使學生能夠通過繪畫的發展清晰地感受到故人思想的變化歷程,從而讓學生能夠客觀認知我國的傳統文化,并對其中存在的一些不足進行思考,從而幫助學生準確掌握傳統文化中的正確思想[3]。
(三)細節聚焦教學法
教師在引導學生鑒賞中國畫作品時,應當注重引導學生通過藝術作品中的細節來思考整幅作品的創作思想。作者在進行創作時為了更好地表達情感,通常會在畫作上留下暗示來幫助后人去品讀畫作,從而根據作者遺留下來的線索準去把握作品的主旨,進而與古代文人思想產生隔空對碰,從中收獲有價值的精神文化。除此之外,一些作者通常在繪畫時會表現出極為明顯的創作風格,例如線條的處理、色調的搭配等等,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通過這些細節去品讀化作,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并加強學生的藝術修養。
結語:綜上所述,在解讀高中美術教材中中國畫作品的中華文化理念過過程中,教師首先需要加強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強化學生對藝術作品的感悟能力,其次注重引導學生去發現藝術作品的文化內涵,從而準確把握我國傳統文化的核心理念。
參考文獻:
[1]盛麗娜.民俗美術資源在高中美術教學中的運用分析[J].中國新通信,2019,21(15):200.
[2]陳文偉.傳統文化在美術教育中的滲透與融合[J].藝術科技,2019,32(13):223+225.
[3]林樹強.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的高中美術鑒賞教學研究[J].藝術科技,2019,32(05):289.
廣東省東莞市長安中學?胡惠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