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甜甜
【摘 ? ?要】高中化學課堂效率高低直接關系到學生的學習效果,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讓學生以高效的方式牢固掌握知識點,需要教師完善教學措施。從教學計劃、教學目標、教學引入、教學活動四個方面做好規劃。
【關鍵詞】高中化學 ?課堂效率 ?有效措施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08.027
高中化學作為一門自然科學的基礎學科,在原子、分子的層面來研究物質的結構、性質等。新課程標準規定,高中化學的基本教學理念不僅包括學科基礎知識的學習,還要在以實驗為主的多種探究活動中,讓學生親自感受科學研究的過程,促進學習方式的轉變,培養學生科學實踐與創新的精神[1]。基于以上要求,高中化學的每一節課都應該以高效的形式展開,完成多維度的教學目標,立足于學生的全面發展。
但是,許多一線教師反映,學生在化學課堂上,學習積極性不高,活動的參與度低下;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互動貧乏;一節課教師講的內容多,學生掌握理解的要少很多。追溯根本原因,還是課堂效率的問題。高中化學單元之間的知識性聯系比較大,但是內在的邏輯性聯系要少得多,所以學生每一模塊的學習都要保持高效才能跟上快節奏的高中學習生活。以下,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結合具體教學案例分析,從四個方面簡要論述提高課堂效率的有效措施。
首先,教師在課前備課的環節要做足全面的教學計劃。教學計劃是教師對于學生的發展有全面認識。每個學年、每個學期、每個周甚至每節課都有教學計劃,小的教學計劃應該包含在大的教學計劃之內,每次的教學過程都在一步一步按照計劃進行,這樣一節課的安排才合理,關于教學的一切活動和意義才足夠明確。只有教師做好教學計劃,課堂效率才有了后方保障。教學計劃包括長期計劃、中期計劃、短期計劃。長期計劃是在了解本屆學生基礎學習能力和習慣的前提下,結合高中三年的學習內容和目標設定的整體規劃;中期計劃,是每個學期要完成的教學任務與教學重難點,各模塊分別占用多少課時;短期計劃,主要就是以一周的時間為一個教學階段,課堂上要完成的教學內容,如何結合學生的現實情況進行靈活調整。這些都是在開展課堂教學之前,教師集體備課,共同需要探討的內容。有了總體的綱領和進度安排,才能保證每一節課步伐穩健,才能確保課堂效率的提升。
例如,高中化學課程主要包括必修和選修兩部分,必修1、2主要是讓學生形成基本的化學學科觀念,具備科學探究能力[2],了解化學對于社會發展和人類生活的影響等。在設計長期教學計劃的時候,教師就要側重課堂教學的基礎性與實踐性,不僅確保第一階段的教學效率,并且為后續的教學打好基礎。而具體到必修2的化學“反應與能量”的具體教學模塊時,就是設計短期教學計劃,不僅要讓學生牢固掌握化學反應的各種基本原理,認識化學反應過程中能量的轉化規律,還要結合實踐生活,認識化學反應在日常生產、社會生活、科研中的具體應用。教學計劃直接決定課堂教學內容的展開,計劃清晰,內容固定,教師統一按照教學進度推行,再結合具體可以教學問題,及時協作調整教學進度,保證課堂高效率。
其次,教師要在每一節課上先為學生展示學習目標。學習目標是教師教學目標的落實,是從學生角度來審視一節課的學習任務,有助于學生課堂學習思路清晰,保證學習活動有序進行,推動建立知識內在邏輯網絡,從而提高課堂效率。需要教師注意的是,一方面,學生的學習目標要在課堂開始和結束的時候實現呼應。很多教師在課堂開始,把學習目標呈現給學生,課堂多數以課后作業布置為結束。這樣實際上不利于學生對學習目標的深度理解。課堂開始,有的目標是學生比較陌生的,甚至還沒有深入理解,而經過一節課學習研究之后,學生對主要的知識點有了深層認知,這時候再呈現學習目標,就是幫助學生理解本節課的主要任務,加深課堂知識掌握程度,等于在提高課堂效率。因此,開始呈現學習目標,讓學生目標準確,建立緊密清晰的學習思路,固然重要,但是最后學習目標的確認,更有助于完整一節課的思路,實現高效學習。另一方面,高效學習還需要教師針對不同的學生,設定不同難度、層次不一的教學目標,讓學生在學習的時候,根據自己的情況,完成不一樣的學習目標。也就是說,并不是所有的學生都能在一節課之中,完成同樣難度的任務,這是由學生的具體情況決定的。每個班級中都會有化學優等生和后進生。只有讓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獲得足夠的探究提升需要,讓后進生也獲得一定的成就感,學生的課堂自主參與度才會得到提高,課堂效率也就隨之上升。
再者,精心設計教學引入,也是提高課堂效率的有效措施。良好的教學引入就是創設濃厚的課堂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初始學習興趣,使思維充分活躍起來。化學的教學引入形式比較多,變化空間也比較大,這主要與化學學科的特征有關。可以通過簡單的小實驗,讓學生在引入中通過親自動手,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氛圍;可以聯系學生的生活實踐經驗,密切化學科學與日常生產生活的關系,激發學生的好奇心;還可以借助于現代信息技術,以多樣化的感官刺激,讓學生全方位體驗化學現象神秘性背后令人驚異的反應原理等等。比如,在學習鹽類水解這部分知識的時候,有的學生會認為鹽類水解屬于氧化還原反應,有的學生認為是普通的復分解反應。教師可以現在教學引入的時候,為學生展示泡沫滅火器滅火的flash動畫視頻,滅火器使用過程中,產生很多泡沫,達到滅火的效果。接著教師可以讓學生討論其工作的基本原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營造濃厚的學習情境,學生會更加主動高效進入鹽類水解問題的學習,保持高效活躍的思維運轉狀態。
最后,教學活動的安排是高效課堂的催化劑,教學活動并不是獨立于前面三者之外的,我們在制定短期教學計劃的時候,就要確定具體的教學活動,促進整個班級學生對化學學習的自覺性。學生的學習目標和教學引入都要做到及時為教學活動服務,使整個化學教學一體化、有序化。教學活動分為很多類型,有學生課下制作為主的活動,有課堂師生之間的互動,有以實驗核心的科學探究活動,還有社會實踐活動等。多樣化的教學活動才能滿足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打破單一的課堂形式,豐富學生的學習方式,開拓學生的學科視野,為課堂教學增添光彩,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綜上所述,高中化學課堂效率提高離不開教學計劃、學習目標、教學引入和教學活動的緊密配合,教師要提前做好整體教學規劃,以積極認真的態度革新課堂內容與形式,為學生創造新型高中化學課堂,從而提高課堂效率。
參考文獻
[1]陳霞.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的高中化學教學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19(14).
[2]吳盡紅.構建高中化學高效課堂教學模式[J].中學生數理化(教與學).201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