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明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A? ? ?文章編號:1009-9328(2020)01-117-02
摘? 要? 本文闡釋高校智慧體育現象,解析高校智慧體育的優劣。指出高校智慧體育面臨的現實問題:現實基礎尚顯薄弱,學習信息與真實效果面臨質疑,學校智慧體育管理尚存局限;反思高校智慧體育現象指出:智慧化工具難以帶來學校體育真正的變革,我國教育界對學校體育改革乏力,顛覆抑或融合智慧體育的功效。
關鍵詞? 智慧體育? 高校體育? 現實反思
高校體育正面臨“互聯網+”理念與技術手段的滲透,迫切需要革新傳統學校體育發展模式,以適應“互聯網+”時代的新需要,高校智慧體育現象的出現對高校教育教學改革提供了機遇,同時也存在著挑戰。
一、高校智慧體育現象的闡釋
(一)高校智慧體育現象與發展現狀
如果說2008年是世界“智慧地球”的元年,那么2010年就是中國“智慧校園”的元年,由此拉開帷幕的中國智慧校園建設如火如荼,高校學校體育亦深受影響。在智慧校園建設狂熱的時代浪潮中,各大高校學校體育尋求搭載智慧校園建設的平臺,搭建學校體育的智慧平臺,或者構建體育教學的智慧模式,學校“智慧體育現象”如雨后春筍般相繼出現,大有顛覆傳統學校體育發展之勢。全國各高校不斷涌現的智慧體育,儼然成為引領我國高校學校體育工作改革發展的新潮流和趨勢,成為推進我國學校體育工作改革創新的新動力,是解決現有學校體育工作發展困境的重要抓手。可以說,智慧體育作為我國高校不斷涌現的新鮮事物,必然會成為學校體育工作改革創新與實踐探索的亮點和焦點,這同時意味著學校體育工作改革向縱深發展迎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
從發展現狀來看,移動互聯網、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等新興智慧力量已在國內高校體育中悄然出現[1-2],智慧體育已然成為全國許多高校的現實存在。但受制于智慧體育建設自身需要較大物力、財力和教育信息技術的支撐,以及學校體育學科地位及實踐特性的影響,制約了高校智慧體育的發展。經過檢索查閱各高校的官方網站和網絡平臺,我們發現當前高校智慧體育已在全國各大高校普遍存在,并且一些知名高校發展的較好。可以說,這些高校由于資金和技術等優勢,以及前期智慧校園所搭建的智慧平臺及其智慧手段的擴展效應,為智慧體育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內外環境,這些高校智慧體育的典范作用必將帶動全國高校智慧體育的持續發展。但從整體來講,我國高校智慧體育還處在剛起步階段,雖然部分高校對智慧體育的重視還不夠,但智慧體育的影響確已深入人心。
(二)高校智慧體育的優劣解析
首先,高校智慧體育借助“互聯網+”思維、大數據和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創設智慧的學校體育環境[1],將新信息技術引入學校體育各項工作中,構建智能化、數字化及個性化的學校體育環境,有效促進學生體育核心素養培養的智慧型學校體育環境。其次,智慧體育搭建智慧管理服務平臺,建立學生體育情況數據庫,使用運動類APP或智能設備,通過“端、網、云”的運行,獲得學生體育鍛煉或其他體育情況的數據和信息等,促進學校體育實現動態管理和數據化決策。第三,智慧體育推送智慧學習資源,通過微信公眾號的雨課堂、微助教等平臺,向學生推送視頻、圖片、電子文檔等多種樣式的體育學習資源,有利于滿足學生個性化、多樣化的體育知識學習需求。可以說,智慧體育對更新學校體育發展理念、促進學校體育工作改革,實現學校體育信息化和智能化方面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但智慧體育并不能完全取代傳統學校體育。從學校體育的整體發展來看,智慧體育目前只適合學校體育的某些方面,難以替代學校體育的全部,對目前學校體育只能起輔助作用,而非替代。
二、高校智慧體育面臨的現實困境
(一)智慧體育的現實基礎尚顯薄弱
智慧體育在出現之始就表現出強烈的科技引領性,在科學理念、運行程序、智能設備等方面對學校體育有著極強的示范帶動效應。但如果沒有前期物力、財力和信息技術的支撐,高校智慧體育的實現也只能是妄想。試問在智慧校園、智慧教育理念推廣已有數年的今天,高校智慧體育校園或智慧體育教育建設發展狀況又如何,除了少數有實力的知名高校外,智慧體育還大多停留在理論層面或簡單的實踐層面,從整體來看智慧體育廣泛推廣的現實基礎還比較薄弱。再者,傳統劃分的學校體育包括幾個模塊,各模塊發展狀況層次不齊,各高校的表現特征不盡相同,從總體來看課內體育教學的重視和投入要明顯高于課外體育教學,但智慧體育的有效推進離不開課內與課外的銜接與配合,從此方面來看智慧體育的協同基礎也還較薄弱。
(二)學習信息與真實效果面臨質疑
學生主體的練習成效是智慧體育效果好壞的考量依據之一。智慧體育雖然通過智能設備端記錄存儲學生練習信息,對學生的鍛煉行為痕跡化記載,但明顯的不足在于練習痕跡的有效性。智能設備端是自覺性和主動性較好的學生,客觀真實的練習痕跡則對其鍛煉行為有積極的督促幫助作用;而自覺主動性較差的學生無疑會成為新技術追逐的時髦或時尚,練習痕跡的真實有效性備受質疑,亦不利于鍛煉行為的長期堅持與整體管控。
(三)學校智慧體育管理尚存局限
學校體育的智慧管理是高校體育管理信息化發展的必然選擇,隨著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普及應用,學校體育管理將逐漸從傳統的“人管”走向“智慧管理”,而與之相匹配的學校體育管理部門的角度與功能轉變明顯滯后。再者,學校智慧體育管理平臺的應用尚有局限性,對于體質健康測試和課業成績等量化數據的分析不存在技術問題,但對運動技能和體育品德等質化信息較難通過智慧平臺實現管理、檢測;再者,學校智慧體育的平臺傾向于學校體育工作的管理,而對于學生智慧化體育服務的提供比較欠缺。
三、高校智慧體育現象的現實反思
(一)智慧化工具難以帶來學校體育真正的變革
智慧體育在高校的滲透確實對傳統學校體育產生沖擊,加速了學校體育的變革進程,但如果不輔以理念及模式的更新變動,單單依靠智慧化工具難以實現學校體育改革者所期望的真正變革。智慧體育所借助的物聯網、大數據等新興科技力量讓人有所期待,但面對科技化、信息化相對滯后的學校體育其效果和影響畢竟有限。可見,智慧化工具并不等于學校體育的變革,智慧體育作為一種全新的“學校體育+科技”新模式,尚且是對學校體育的一種補充。“智慧社會”時代的學校體育并不能全部寄希望于智慧體育,要以辯證的眼光審視智慧體育的利弊,結合我國學校體育發展的實際情況,才能有益于我國學校體育改革的深入推進。
(二)我國教育界對學校體育改革乏力
智慧體育作為一種新興技術工具和教育方式,一經出現便受到強烈追捧,成為時下高校最熱門的體育現象。這不僅體現出學校體育求新求變的美好愿景,更是折射出教育界對高校體育改革乏力。再多技術上的追求也只能是皮毛之變,形式上改變不能在根本上解決學校體育的問題,關鍵在于要結合學校體育發展的實際情況,以及社會普遍關注的重點問題,研究出教育的新模式,體現發展的新理念。這場突飛猛進的智慧體育運動,還反應出教育界追新逐潮的心態,急于突圍和求變。智慧體育作為新興科技力量的展現,唯有結合我國高校體育發展之情,創造性的發展適合國情的高校智慧體育之路才是正途。
(三)顛覆抑或融合智慧體育的功效
面對大數據背景和教育信息化新態勢,各大高校紛紛選擇加入智慧體育隊伍,在全國掀起了智慧體育的浪潮,大有顛覆學校體育現有發展模式之勢。從教育信息化的視角來看,融合新興“智慧”力量的體育教育教學改革勢在必行,作為新的教育形態和手段,逐步推進體育教育教學理念、實踐的改革與創新,穩妥推進體育教育教學現代化改革發展。
參考文獻:
[1]竇麗,陳華衛等.高校“智慧體育課堂”的價值與模式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18(11):136-140.
[2]劉正,曹宇.智慧體育的倫理審視[J].體育文化導刊,2018(3):149-153.
[3]白楊,郵昌店等.大數據背景下群眾體育智慧治理的路徑研究[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19,36(1):53-56.
[4]李陽,詹建國.我國智慧社區體育發展現實困境與治理對策[J].體育文化導刊,2019(6):40-45.
[5]高嵩,黎力榕.智慧體育教學環境建設發展趨勢研究[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19,39(4):121-124.
作者單位:湖北醫藥學院體育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