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孟菲斯風格從發展至今,一直是新文化、新風格、新創意領域的代名詞。無論是在文化精神上,還是在設計的形態、材料、裝飾、色彩等方面都衍生出了許多新的觀念,極大豐富了后現代設計運動。這種設計風格在當時的社會大環境中開創了無視一切的模式以及突破所有清規戒律的開放性思想,拓展了人的思想與藝術視野,對設計界和理論界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本文將從此設計風格的典型案例分析,并結合社會背景與更深層次的思想特征,挖掘其表達的人文精神和更多范圍的應用拓展。
【關鍵詞】 孟菲斯風格;幾何圖形;視覺特征
【中圖分類號】J534?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0)35-0046-02
一、孟菲斯風格的概念與來源
(一) 孟菲斯的概念
孟菲斯小組(Memphis Group,1981-1987)是設計師埃托爾 · 索特薩斯(Ettore Sottsass,1917-2007)在意大利和一群年輕有為的設計師們創建的設計集團,其設計風格明顯,顏色和造型奇特,他們將這種風格稱之為“孟菲斯風格”, 并運用于建筑、裝飾、產品、圖案等設計中。
后來孟菲斯小組因其獨特的設計理念與打破常規的設計風格,逐漸形成其后期的“孟菲斯風格”。孟菲斯風格無論在色彩、材質或造型等方面,都有其獨到的見解與設計“法則”。受裝飾主義的影響,孟菲斯風格很注重色彩的搭配與材料的運用。幾何結構在孟菲斯風格的裝飾中常常出現,且常常隨意搭配高明度色彩,配合隨機的趣味性圖案,運用于不同的材料之中,組成其獨特的設計產品。孟菲斯風格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沖擊。從設計語言來說,它的標志特征就是無規則的絢麗色彩加以形狀不同的點線面組成,這種風格在當時的社會代表著“叛逆”與“畸趣”。
(二)孟菲斯的來源
20世紀二三十年代,歐美許多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完成了原始的資本積累后,進入了機器生產社會,工業文明和生產力提高的同時,人們的個性與文化意識滯后。面對工業文明的種種危機,人類將目光不再關注于機械,轉向對社會和人本體的全面審視。由此一股感性思維的、注重精神領域的意識潮流出現在意識形態領域。由于設計需求、社會風格和觀念上的迅速變化,用戶至上、以人為本的經濟主義開始發展。而同時期的環境中,以包豪斯為主導的工業化背景下大量生產的房屋構筑樣式、裝飾風格的單調與匱乏,重新燃起人們對裝飾設計的熱情。1972年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舉辦了一個名為“意大利:新家庭景觀”的展覽,展出了一些特殊的有個性的設計作品,這些作品清楚地表明它們已經成為很多設計運動中的特殊的公開說明。這次展覽為“孟菲斯”主義設計理念的形成埋下了一顆種子。
阿爾齊米亞工作室是“孟菲斯”出現的前兆,他們反對枯燥、冷峻乏味的現代主義,追求裝飾并且提倡裝飾藝術與設計功能的協調一致。阿爾齊米亞工作室的設計風格獨特,但因為都是手工制作,所以數量有限,未能得到發展。其工作室以埃托索特薩斯為首的成員提出要打造工廠完成真正的產物并且與商業掛鉤,由此產生了設計理念上的分歧。1980年埃托索特薩斯離開了阿爾齊米亞。1980 年 12 月,埃托索特薩斯與一群志同道合的設計師聚會,他們聽著鮑勃德蘭的唱片,隨著“孟菲斯”城的布魯斯聲樂飄蕩,他們一拍即合,決定成立“孟菲斯”設計小組。
二、孟菲斯風格的發展與影響
1981年“孟菲斯”的首次展覽在藝術與設計界形成了一股強大的沖擊波,引人注目以及鮮艷濃麗的時代精神反應在這些設計作品中。這些產品得到了孩子們的喜愛同時也喚醒了成年人的童心。在“孟菲斯”的發展過程中,其最重要的革新之一是,設計產品除了能夠滿足簡單的生活需求,透露出一種文化的品格,設計本身能成為現實環境和生活的一部分。當西方發達國家進入后工業社會的“信息時代”時,多功能高精度的電子產品開始替代粗笨的機器,這也為產品的造型外觀設計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孟菲斯設計的發展如同一顆明亮的流星,由于其奇特的設計風格,使它成為后現代思潮運動中最引人注目的事件。雖然其發展過程有限,但仍然影響著世界設計領域,以至于近年來孟菲斯風格設計又重回人們的視野,設計師們開始嘗試將孟菲斯風格重新解讀并運用于各種設計產品中。
三、孟菲斯風格的視覺特征
孟菲斯風格繼承了阿爾齊米亞重視產品文化內涵的原則,但它沒有太過于激烈的反叛精神,它表達了一種“畸趣”精神,其含義包含“淺顯、新奇、時尚”等。從“畸趣”精神出發,孟菲斯風格認為產品的形式、功能和材質可以獨立存在。具體來說,功能只是產品與生活之間的關系之一,形式并不只是為了表現功能,材料不只是設計的保證,也是一種情感的載體。孟菲斯注意設計徹底的突破了功能主義的原則,強調把一切形式要素歸納為方、圓、三角等基本形態,經常使用顏色鮮明度高的三原色,用塑料、木制品、鐵管等豐富的材料加以創造性組合,呈現出展示性、裝飾性和任意性。在結構上打破了過去家具設計中的“橫平豎直”,取而代之的是點線面的隨意結合,大量使用波浪形的曲面和曲線,從而讓視覺特征達到煥然一新的效果。孟菲斯風格對表面色彩不去按照傳統的色彩規律搭配,也不去區分主色調和襯托色,甚至不惜顏色互相干擾,產生出顫動的視覺效果,它視覺上的不協調也有助于創造風趣、滑稽、嬉皮的后現代主義情調。孟菲斯風格注重裝飾性和材料的豐富性,設計不拘一格,具有任意性和展示性。它所強調的圖案的趣味性、色彩的鮮明對比、材料的新穎運用,使得孟菲斯風格更具有裝飾特色。
四、孟菲斯風格的應用分類及案例作品
(一)空間設計
來自烏克蘭的90后設計師 Daria是一個天生的色彩魔術師。她的很多設計產品都有濃郁的孟菲斯風格。Daria的設計作品(如圖1),將孟菲斯風格的顏色與幾何圖形協調的運用到了室內家裝的造型中,拋開煩瑣的細節,取而代之的是朝氣蓬勃、活力的視覺體驗,整個空間貫穿精準且流暢的線條,用大局觀處理顏色之間的搭配,使得整體空間跳躍,但整體顏色對比鮮明卻又舒適融合。
(二)插畫與圖案設計
法國的納斯愛里 · 杜帕斯圭爾于1986年設計的有著黑白底格幾何圖案的絲綢紡織品(如圖2)。其圖案造型主要運用點、線、面的組合,將各種幾何圖形加以重復和解構,在平面圖形的造型基礎上構成3D幾何圖形,給人以空間透視的遐想。顏色搭配上,在黑白色點線面的基礎上運用紅、黃、藍三原色,并巧妙地添加顏色飽和度高的橙色,使整體畫面在有節奏感的同時又不失趣味性,黑白灰與三原色的運用既有穩定性又有飽和度。
(三)字體設計
近年來隨著字體設計的發展,很多作者也在嘗試用孟菲斯風格融合在字體設計中創作。巴塞羅那藝術家Dani Aristizabal為“36 days of type”項目設計的一組孟菲斯風數字。該項目邀請全世界優秀的插畫藝術家和平面設計師,通過自己對字體設計的獨特理解的大膽嘗試設計出 36 個字體設計作品。從此作品可以看出,設計師們已經開始對孟菲斯風格進行改造與創新,在字體設計作品中,更加看字體的重空間性和透視感,顏色搭配是用更多的“馬卡龍”色系表現,在同色系中運用漸變等手法,將不同的幾何圖形完美地搭配在字體當中。
五、結語
孟菲斯風格作為設計歷史長河中的“叛逆青年”,一直用它獨到的見解與作品展現自己的“畸趣”,它在設計中具有獨特的地位,總是傳達特定的審美信息。孟菲斯主義所追求的裝飾感是基于人文基礎和表達個性基礎的情感化裝飾,這種帶有主觀情感色彩和非理性成分的設計讓人心曠神怡。這是一種對工業社會絕對理性化的不滿與反抗,是在人的文化范圍內尋求一種與情感相結合的辯證理性。它所帶來的審美意識的改變是客觀存在的。從此,美學的范疇不再只是崇高、整齊、宏偉、細膩。物質產品高度發達的今天,給了孟菲斯風格更多的可能性,它既是大眾的,也是歷史的,它既可以復古,也可以創新。正是它的可塑性,讓近年來的設計作品中經常出現孟菲斯風格的身影,它也越來越廣泛地影響著設計界的各個方面。
參考文獻:
[1]戴玉青.孟菲斯派風格于當下視覺傳達設計中的應用[D].杭州:中國美術學院,2018.
[2]韓巍.孟菲斯設計——現代十大設計理念[M].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2001.
[3]朱銘,荊雷.設計史[M].濟南:山東美術出版社,1992.
[4]斯蒂芬貝利.20世紀風格與設計[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
作者簡介:
張忻康,女,漢族,湖北十堰人,蘇州大學藝術學院18級在讀研究生,碩士學位,藝術設計;研究方向:平面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