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萌
【摘要】 隨著我國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互聯網+”時代已經到來。在新時期下,我國高校工會得到了許多新的發展機遇,但是與此同時也面臨著一系列新的挑戰。在“互聯網+”背景下積極推進高校工會工作改革與創新,既是社會大環境的形勢所趨,也是推動高校工會發展的必然要求?;诖耍疚膶δ壳拔覈咝9F狀進行了總結與分析,并提出了“互聯網+“背景下高校工會工作創新路徑,希望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關鍵詞】 互聯網+;高校工會;創新;路徑
【中圖分類號】D41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0)35-0085-02
一、引言
近些年來,“互聯網+”思維引領了互聯網技術與我國傳統行業的深度結合,互聯網與人們的工作、生活與學習變得更加密不可分。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我國高校工會的發展迎來了新的機遇。在“互聯網+”的大背景下,如何充分發揮互聯網技術的優勢,不斷實現高校工會工作改革與創新,是目前我國高校工會建設與發展的重要研究課題。
二、“互聯網+”對于高校工會工作創新的優勢
(一)互聯網的便捷性
互聯網時代下的新興媒體,解決了傳統媒體信息傳播速度慢、傳播時間長的缺陷,給人們的日常工作與生活均帶來許多便利。通過個人計算機或者智能手機,人們就能夠隨時隨地地接收消息、反饋消息,大大提高了高校工會工作的便捷性。
(二)互聯網的時效性
高校工會的職能繁多,工作覆蓋范圍廣,經常舉辦各類活動以及比賽等,因此需要同時處理多項工作的文件以及資料。借助互聯網技術,可以直接將文件資料打包后通過網絡進行傳輸,極大地提升了高校工會的工作效率。
(三)互聯網的安全性
為了保障教職工群體的利益,高校工會有著民主管理以及監督的職能。通過應用互聯網技術,高校工會能夠對于目前的民主管理以及監督職能進行改進,從而提高教職工的參與度。使用互聯網技術可以實現線上的匿名評議以及打分,在進行涉及到單位以及領導的打分時可以有效避免線下的作弊以及拉票情況,有助于教職工反映真實的想法,提高民主管理以及監督的有效性以及客觀性。
三、“互聯網+”背景下高校工會工作現狀
(一)高校工會工作職能發揮不強
高校工會通常是由高校的黨委以及上級的工會組織所領導,其包含的職能為維護、建設、參與以及教育這四項,其中主要發揮的職能為改善高校教職工工作生活環境、維護教職工的權益、豐富教職工文化生活以及為教職工提供專業的職業技術培訓服務等。雖然高校工會所包含的職能非常多,但是目前多數的高校工會的例行工作只有開教代會、發放一定的福利以及組織一些活動等,而一些權益維護以及培訓等工作都是由教職工所在的高校單位所負責了,這就導致了工會與教職工所在單位的一些職能有一部分的重疊,導致工會部分的職能未能得到很好的發揮。
(二)高校工會發展不受重視
高校工會不僅承擔著上述所提到的職能,其還承接著向下傳遞高校相關政策以及向上反映教職工意見的“橋梁”作用。但是在高校工會實際運作過程中,這種作用則較為單一化,主要還是由上向下這種單方向的關系。教職工如果有需要解決的問題,其自然會通過單位、高校部門等渠道進行解決,通過高校工會來解決事情的情況少之又少。從這一點可以看出高校工會在教職工心目中的重要性還不夠、民主參與度不高,再加上高校工會監督力度不足、考評激勵制度不夠,導致教職員工在工會中的參與積極性不高,高校工會的發展不受重視。
(三)互聯網技術應用不足
目前許多高校陸續將互聯網技術應用到高校工會中來,打造“互聯網+”的新型高校工會。但是目前來看,我國高校工會的互聯網技術應用水平還遠遠不足,一方面,高校工會網絡管理人員的互聯網思維較為滯后,并非專業的互聯網技術人員,導致了高校工會的工作無法很好地與互聯網技術進行結合,導致用戶使用體驗不佳。另一方面,高校工會缺乏統一、完整的數據庫,在獲取、整理、分析、維護信息等方面做得不佳,同時信息安全也是尚未得到很好解決的一大問題。
四、“互聯網+”背景下高校工會工作創新路徑
(一)提高高校工會工作針對性
高校工會在實際工作開展過程中,應當根據工作的具體內容做好崗位責權的明確劃分,減少工會工作過程中所存在的職能發揮不到位的情況。在此基礎上,結合互聯網技術更好地發揮高校工會的四項基本職能,提高高校工會工作成效。第一,在教職工權益維護工作方面,要提高教職工通過工會維權的意識,并結合具體的案例將維權的途徑以及方法等進行詳細說明,同時還要做好普法工作,并設置留言板、討論區等,實現雙向反饋。第二,在民主管理方面,高校工會應當充分發揮互聯網技術的便攜性,將教代會的相關制度以及程序進行合理的優化,提高教職工的參與積極性;同時,應用互聯網技術還能夠有效地保護教職工的個人隱私,能夠真正有效地激發教職工內心的想法與意愿。第三,在教職工培訓以及引導方面,高校工會應當通過互聯網平臺將黨的最新政策、理念、方針等進行傳播,引導教職工進行深入學習,為高校學生樹立榜樣。
(二)拓展高校工會服務覆蓋面
互聯網時代下高校工會發展的首要要求便是提高高校工會的話語權,即提高高校工會服務的覆蓋面。首先是拓展高校工會服務的維度,結合互聯網技術的優勢,改變高校工會傳統的發放福利及舉辦活動的單一印象,將工會的服務內容擴展到維權、扶貧、法律咨詢等方方面面,切實發揮出教職工的群眾屬性。其次是要增加高校工會服務的廣度。目前高校教職工群體呈現出多樣化、全方位的發展趨勢,不僅教職工對高校工會的服務需求在不斷增加,服務需求的個體化差異也同樣在擴大。在樹立相關規范、積極做好引導工作的同時聽取教職工的意見,讓工會工作更加貼近教職工實際,更加親民。最后要提高高校工會服務的高度,將高校工會例行的開會、聽報告、寫報告等模式與教職工日常使用的微信、QQ、釘釘、微博等進行有機結合,充分發揮互聯網技術的優勢,提高高校工會在教職工生活工作中的重要程度。
(三)線上線下協同建設
在2015年7月時,我國政府網公布了《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黨的群團工作的意見》,明確提出要“打造網上網下相互促進、有機融合的群團工作新格局”??梢钥闯觯€上線下相結合的協同建設模式是高校工會發展的必由之路。在過去傳統的高校工會模式中,大多數工作的開展都是在線下進行的,互聯網只是作為輔助工具;在“互聯網+”時代,互聯網已經成為了高校工會的載體之一,必須要重視互聯網平臺建設對于高校工會發展的促進作用。同時,“互聯網+”高校工會也不是完全依賴于線上網絡,線下的實體平臺建設也同樣重要。要將線上平臺的建設以及線下工作的開展進行有機的結合,形成完整的高校工會運作鏈條,努力實現線上聽取需求、線下開展服務的高校工會運作新格局。
(四)加強新媒體技術應用
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將新媒體技術與高校工會進行有機結合,能夠實現信息傳遞的多樣化以及便捷化,充分提高高校工會的運作效率。目前人們常用的新媒體平臺有QQ空間、微信公眾號、釘釘、微博以及新興的短視頻平臺等。通過這些新媒體平臺,高校工會能夠及時地向教職工們推送相關的信息以及開展服務,提高工作效率,能夠有效擴寬高校工會的工作陣地。高校工會可以將新媒體平臺作為新時期線上工會宣傳的主力場所,通過輿論的引導能夠有效提高廣大教職工的凝聚力,提高工會發展的重視程度。同時,教職工們也可以通過新媒體平臺進行互動和交流,將自己好的經驗與方法進行展示與分享;并且,教職工也能通過新媒體平臺提出合理化建議與意見,大幅提升了教職工向上反映問題的便捷性,也就能夠很好地激發教職工的工會參與積極性。
(五)構建統一、完善的數據庫
《全國工會網上工作綱要(2017—2020年)》中提出了“四大建設”的主要任務,其中智慧數據庫的建設是擺在首位的。可見,如何結合大數據技術建設智慧數據庫是目前我國高校工會建設的重點。利用大數據技術建立起智慧數據庫能夠對信息化時代中海量的數據進行加工以及處理,為高校工會政策的科學制定以及精確服務的開展提供數據支撐。此外,通過對數據的深度挖掘還能夠為高校教職工們提供更加個性化的定制服務,針對不同教職工的不同需求可以向其推送不同的服務內容,從而實現服務質量的提升。構建智慧數據庫一大關鍵點在于打破信息壁壘,以實現高校工會之間信息的高效交互,避免數據孤島的形成,提高工作效率。
(六)加強工會干部人才隊伍的素質建設
“互聯網+”時代下高校工會開展工作不僅僅是要將互聯網技術應用到工會工作中來,更重要的是要做到思想上以及理念上的轉變,拋棄傳統的、落后的思維模式。因此,高校工會要順應互聯網時代發展的浪潮,認識到互聯網技術應用的重要性,及時轉變工作思路,加強新技術的學習。首先,高校工會要積極采用培訓、講座、專家指導等形式,定期或者不定期地開展工會干部的培訓工作,讓工會干部充分了解互聯網技術以及相關知識,提高干部的互聯網素養。其次,高校工會要加強計算機專業人才的聘請,讓專業的人才擔任工會發展的中堅力量,幫助工會建立起高素質的優質人才隊伍,為高校工會未來工作的開展提供人才保障。
五、結論
綜合所述,在“互聯網+”大背景下進行高校工會工作創新是一項長期的龐大、系統性工程,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不僅需要社會各方面為其持續發展提供動力,也需要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作為支撐。
參考文獻:
[1]衛霞,史軍.關于新媒體時代高校工會工作創新的思考[J].山東工會論壇,2018,(03).
[2]王靜.“互聯網+”時代工會工作模式創新研究—— 以重慶市產業工會和區縣工會為例[J].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學報,2017,31(3):119-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