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我國民族音樂這一領域中,趙元任先生占有極高的地位。在他創造的音樂作品中多以民族風格為主,充斥著民族風的氣息,同時也吸收了國外優秀的音樂文化技巧。在語言風格上也注重對地方語言的應用表達,本文就趙元任先生聲樂作品的民族性與演唱表達進行討論,同時也對趙元任先生的音樂作品和創作風格進行了解。
【關鍵詞】 趙元任先生;聲樂作品;民族性;演唱表達
【中圖分類號】J616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0)13-0072-02
基金項目:本論文受2016年度貴州省省級重點支持學科“音樂學”(黔學位合字ZDXK[2016]15號)項目資助。
一、趙元任先生介紹
(一)趙元任先生的生平經歷。1892年11月,趙元任先生出生于我國天津市,因為天津港的開放與包容性,他從小就學會了許多地方的語言,初中便開始接觸并學習鋼琴的演奏技巧,后又留美在哈佛大學和康奈爾大學學習聲樂、鋼琴等有關音樂方面的知識技能。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期間,趙元任先生創造出了大量的愛國歌曲用來激勵前線的戰士們,隨之,這些愛國歌曲也在民間廣為流唱開來。1961年6月1日趙元任先生與楊布偉在北京結婚,婚后兩人一直很恩愛,并且楊步偉一直很支持趙元任先生的工作,從而為趙元任先生的工作提供了動力。1938年趙元任先生到美國進行教學,被許多大學聘請并獲得了很多的榮譽。1982年2月24日趙元任先生在美國逝世。
(二)趙元任先生的生活背景。趙元任先生在音樂上的造詣不僅僅是因為自身天賦,還因為他從小由于家庭教育的因素從而對音樂所產生了濃厚興趣。趙元任先生的母親擅長昆曲演唱,他的父親擅長笛子演奏,正是由于生活在一個充滿音樂元素與氛圍的家庭之中,趙元任先生從小得到耳濡目染,為以后的音樂道路提供了必要的先決條件。再加上趙元任先生從小就對不同地區的語言和文化所展現出的濃厚興趣,這對他以后的音樂創作風格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他或是通過向別人學習語言或是自己學習別人的說話風格特點,他也始終堅持著到一個地區學一種語言的習慣,并對所接觸到的不同語言進行深入研究,等到對當地語言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想法和見解后,再結合這種語言特點產生出新的看法。堅實的語言基礎為趙元任先生之后的音樂創作之路奠定了堅實的基本功底。趙元任先生留美期間,他有吸收了國外優秀的音樂語言文化技巧,他將中、西方優秀的音樂合并起來,互相取長補短進行創造,并在留美期間廣泛閱讀有關中國音樂傳統文化的書籍,利用自己的業余時間對中國鄉間的歌謠、戲曲、樂器等方面進行收集資料和研究,最終得出自己的看法。
二、趙元任先生聲樂作品的不同題材和分類
正因為趙元任先生對聲樂作品有極高的天分和興趣,才使得趙元任先生在音樂創作道路上越走越好走,逐漸走出一條獨具特色的道路。從趙元任先生聲樂作品中可以看到他所涉及的知識點都較為廣泛,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在他日常生活的空余的時間中,大量收集有關于中國傳統音樂文化知識方面的內容,同時對中國民間的歌謠、戲曲、樂器等方面進行了深入了解和研究,從而可以看出趙元任先生在音樂方面的造詣。
(一)趙元任先生聲樂作品中表現愛國主義方面的題材。前文筆者說到趙元任先生在抗日期間創作出了大量的有關于愛國主義主題的歌曲,這充分的表明出趙元任先生愛國主義人士的身份。同樣在五四愛國運動期間,趙元任先生發揮了自己的才能和愛國熱情,創作大量的愛國歌曲用來表達那個時代中國下層人民的疾苦生活狀況,他所創作的音樂作品都充分表達了他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比如說在《賣布謠》中,趙元任先生利用特殊的表現手法對歌詞進行處理,僅僅只是利用簡單明了的三言兩語,就把對生活在最底層的手工勞動者的同情心理表現得淋漓盡致,以及對資本主義國家向中國大量傾銷外來貨物,從而導致生活在中國最底層的社會人民,難以維系現有困窘的生活狀態的憤怒和無奈。雖然趙元任先生后期的音樂理念一直受到西方音樂的影響,但是他的大多數作品都是以中國傳統的音樂藝術手法來表現的,同時配合西方音樂的技巧,作為輔助來表達自己的愛國熱情。
(二)趙元任先生聲樂作品中表現生活在中國最底層人民情況的題材。趙元任先生音樂作品中用來反映生活在中國最底層人民生活狀況的音樂有很多,就拿前文提到的《賣布謠》來說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趙元任先生在收集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歌謠戲曲以及不同地方語言特色時,總會對這些進行地方方言反復研究,得出專屬于自己的一套表達技巧,這是許多音樂家都做不到的方面。趙元任先生在自己的音樂作品中以中國民族風為主,西洋風格為輔進行創作,在《賣布謠》的創作中,趙元任先生采用五拍子的創作模式,這是在那個年代的音樂創作作品中很少見到的音樂模式,他在音樂細節上處理的十分細膩,對作品中故事發展的開端、發展、高潮、結局都表現得淋漓盡致,一聽就可以讓人感同身受。這種既保留了中國傳統音樂文化特有的民族音樂技巧,同時又將自己的感受寄予到自己的音樂作品中的表現方式,奠定了趙元任先生在音樂史上重要的地位。
(三)趙元任先生聲樂作品中表現民族開放和追求戀愛自由的題材。在趙元任先生那個時代作為背景,大多數婚姻都是包辦婚姻,自己沒有選擇婚姻對象的權力,更沒有提自由戀愛的可能性。但是趙元任先生與楊步偉的婚姻正是對傳統封建包辦婚姻思想的一個有力沖擊。在趙元任先生作曲的《教我如何不想她》中,作詞劉半農先生在遠離祖國的遠方,抑制不住自己內心愛情的涌動和思戀,將自己最誠摯的熱情寫在了《教我如何不想她》中。全詩應用渲染、描寫等方面的藝術手法,利用微風微云的景物,表達了月亮和海洋間的感情。
不僅體現了自己對祖國的思念和深深地喜愛之情,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心中最純真的愛情。接著又寫道落花流、枯樹搖進而表現了自己內心痛苦,漂泊不定悲切的心情。全曲以E調作為基調,主句又用了京劇的音調做了一些改變,從而使得民族風顯得特別濃郁。同時還將不同段的末樂句的音調做了一些改變,對于曲調的發展和連接處理的十分到位同時對曲調中的一些細節部分也處理的十分細膩。無論從哪一方面來講,這種音樂的創新模式即獨特又大膽。《教我如何不想她》作為一首詩,在演唱過程中要注意咬字清楚,要很好地把握吐字的力度和情感,這樣才能有助于渲染演唱的氣氛,這也是趙元任先生的目的,從而又一次體現了趙元任先生在音樂上的造詣。
三、趙元任先生聲樂作品的演唱表達
要想完美的演唱好趙元任先生的聲樂作品,就不光要對趙元任先生生活的時代背景和生平經歷有一定的了解,還要對聲樂這一概念的本身以及趙元任先生聲樂作品的特點要有自己的理解。從趙元任先生聲樂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出他將中西方的音樂特點巧妙的進行結合,并且大量采用中國民族風格的元素。要想對趙元任先生聲樂作品有一個好的演唱效果就需要從兩個方面進行著手。
(一)注重中國民族風的演唱技巧。趙元任先生聲樂作品的民族風格的氣息較為濃郁,所以在伴奏上要選擇符合聲樂作品詩詞的曲調,在面對趙元任先生聲樂作品中采用西洋技巧的部分時,可以對音調進行適當的改變,比如要注意合理面對fa和xi的使用。在演唱過程中,要注意到歌詞的重疊,曲調感情的層層遞進可以增強整體演唱的氣勢效果。在利用美聲進行演唱時不但要注意對中國民族風的曲調和感情的體現,同時還要注意演唱時語氣的連貫性,合理應用演唱技巧將趙元任先生聲樂作品演唱到極致。
(二)注意演唱時的咬字情況。由于趙元任先生的聲樂作品是將中華民族音樂特色與西方音樂特色結合起來的,因此在演唱趙元任先生的聲樂作品要將兩種特色都要顧及。中華民族音樂特色作為趙元任先生的聲樂作品中的主體,就要在演唱過程中做到咬字清晰、字正腔圓、巧妙連接,將自己的感情帶入到演唱中,最好是能將自己置身于作品之中才能真正地感受到聲樂作品的魅力。當然在考慮到作品中融入了西方音樂特色時,就可以利用美聲進行演唱,但同時還是要保證在演唱過程中咬字清晰,聲情并茂,這樣才能很好地表達趙元任先生的聲樂作品。
四、結語
通過對趙元任先生生平經歷和時代背景的了解,我們不光知道了趙元任先生不但具有崇高的愛國主義情懷同時也能看出他對音樂有著不一樣的感情,趙元任先生在音樂創作中有著自己獨特的思想和見解,對后來的聲樂作品有著極大的影響力。趙元任先生的聲樂作品中以中華民族音樂特色為主體,因此在進行演唱過程中不知不覺就是對中華民族音樂特色和文化的一個傳播。分析趙元任先生的聲樂作品可以看出對演唱過程中咬字清晰和咬字力度都是一個考驗。在演唱過程中的連接之處的感情表達要有一個很好的轉折點和承接點,不僅要將自己的情緒帶入到演唱過程中,還要帶動聽眾的情緒,這對演唱者是一個很大的考驗。趙元任先生是個傳奇人物,趙元任先生給我們留下的不僅僅是作品,還要教會我們不論面對任何事情都要抱著時刻創新的態度,這也是我們學習趙元任先生作品最主要的目的。
參考文獻:
[1]許暢.論趙元任對中國民族音樂創作的貢獻[J]. ?蘭臺世界,2014,(07).
[2]王玲.趙元任藝術歌曲民族特征探析——以《叫我如何不想他》為例[J].音樂創作,2013,(01).
[3]馮文慈.音樂家趙元任在音樂史書中缺載的往事回憶——在“中國鋼琴藝術九十年學術研討會”上的發言[J].天津音樂學院學報,2004,(02).
[4]王莉.論趙元任聲樂作品的民族性與演唱表達[D].華中師范大學,2006.
作者簡介:
胡愛華,男,凱里學院音樂與舞蹈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聲樂教學、民族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