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隨著中國互聯網的迅速發展,互聯網行業迅速崛起。與傳統行業不同,互聯網行業作為新興行業,很多商品與服務都與傳統行業大不相同。而依托于電子商務與物流行業,互聯網企業的經營模式也不同于傳統的商業模式。舊的收入準則在互聯網行業收入確認的過程中有很多爭議,而新收入準則的實行一定會對互聯網行業產生深遠而廣泛的影響。本文對互聯網企業在收入確認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探討,并就幾個典型問題提出優化對策。
關鍵詞:收入確認;互聯網企業;會計準則
一、引言
近年來我國互聯網行業迅速發展,互聯網行業已成為我國經濟發展中的主要推動力。而且新收入準則的運用會直觀地影響到公司的經營狀況,進而影響到公司財務報表的準確性和可靠性。因此,隨著近年來互聯網的迅速發展以及互聯網行業的業務越來越復雜,互聯網行業在應用新收入準則時會遇到很多亟待解決的問題。
與傳統行業不同,互聯網行業作為新興企業,很多商品與服務都與傳統行業大不相同。互聯網企業在確認業務收入時對在當期確認還是在未來確認具有主觀性,判斷的標準也比較模糊。舊的收入準則沒有對具體的虛擬商品的交易制定明確的確認和計量標準,這導致在實際會計處理中,確認收入的標準存在不同,這會導致企業會計信息質量不高。本文從互聯網企業角度出發,分析新收入準則下互聯網企業在執行新準則時可能存在的問題,并就具體問題提出一些優化對策。
二、互聯網企業收入確認存在的問題
以客戶合同為基礎,新收入準則建立了新的標準,從舊準則以風險和報酬作為收入確認的標準轉向以控制權的轉移時點作為收入確認的時點。新收入準則要求主體按照預期能夠收到的交易價格確認收入。因此收入確認時要考慮計量的金額和方法這兩個關鍵問題。
首先,應當明確采取什么樣的標準來對收入進行確認,舊收入準則中規定,企業確認收入應當視交易事項的具體情況而定,計量確認標準的應用也應當根據業務的不同分別制定。但是在互聯網環境下,商品的多樣性導致對于收入的確認存在爭議。
其次是收入確認時點問題。傳統的線下實體商品銷售時,一般商品所有權轉移的時點往往為銷售收入確認的時點。但近幾年物流行業和電子商務的崛起,物理距離的存在使得商品交換的時點與貨款交換的時點不一致,兩者出現滯后性,這也導致在現實中出現不同的處理方法,例如貨到付款、先付款后發貨等。但是商品和貨款完成交換之后也不代表交易的終結,很多公司為了提高銷量、擴大市場、增強競爭力等,在出售商品的同時都會附帶無條件退貨的承諾,這些都使互聯網企業確認收入時對時點的確認存在不同的看法。
最后是收入確認條件問題。以互聯網行業中的虛擬貨幣和虛擬道具為例,用戶若要購買虛擬道具,要先使用現金購買企業提供的虛擬貨幣。這和傳統行業的支付方式不同,用現金來直接衡量虛擬商品比較困難。同時存在的問題是互聯網企業在向客戶出售虛擬貨幣和虛擬商品時往往存在金額滿減,打折促銷等活動。所以需要根據不同的促銷手段來重新確認兌換比例,這都在無形中增加了虛擬商品和虛擬貨幣價值衡量的難度。而且,很難去衡量虛擬商品的公允價值,所以在實際操作中很難具體判斷收入確認的條件。
三、互聯網公司收入確認優化對策
(一)多要素協議的收入確認優化對策
為更好地滿足客戶需求,許多互聯網公司會針對性地提供專業定制化、個性化服務給客戶,例如多要素協議,就是對多重服務、產品進行組合銷售。一般來說,會將產品及會員服務捆綁銷售。在多要素協議規定中,企業為用戶提供的商品和服務是持續發生的,在這種協議下,收入的確認不管是分期處理、全部遞延還是收費時立即確認,其都是為了將客戶付費后的收入現金結果據實反映出來。
根據我國新修訂的收入準則可知,企業銷售收入的計量應當是按照不同履約義務所分攤到的具體的售價來確定的。當簽訂的合同中有超過兩項履約義務時,企業應當自合同生效日起便應當依據具體的售價對不同履約義務所應當分攤到的交易價格進行確認,之后再進行收入確認工作。
銷售的產品是一種具體的實際商品,而會員則是一項增值服務,鑒于此,商家對于這兩種商品所負有的義務和責任也有所不同。在進行收入確認之時,應當考慮到不同商品在生產制造時所用去的不同成本,但這對于虛擬物品而言有些困難。如果想要實現最簡便的核算方法,同時保證數據真實可靠,可以采用單獨售價法進行核算。所謂單獨售價法,指的是根據硬件的實際價格與會員的實際價格在總價格中的占的比例進行分攤計算。
(二)會員制度下會員費用的收入確認優化對策
互聯網公司確認收入的重要依據是收入確認的時點。但是會員制度具有特殊性,相應的會員服務在賣出之后,企業對其仍然負有責任,比如有義務確保用戶在商品有效期內為用戶提供豐富的影視資源以及保證游戲體驗等,所以直到用戶購買的商品有效期結束,否則企業對所售出的商品依然負有責任。如此看來,公司在出售虛擬商品后立即確認收入的行為值得商榷,而將收入確認的時點定為將與該商品相關的風險全部轉移給用戶時更合理。
對此,應當在積極落實新收入原則的同時依據權責發生制原則,先將企業的非一次性收入計入應收賬款,此后再依據不同收入所處的會計期間進行分階段的應收賬款的核銷,確保每一筆收入與費用之間能夠一一對應。比如這個月在某平臺購買了年度會員,該平臺應當立即進行收入確認的部分僅為當月會員價格部分,其余部分均應當先計入應收賬款,隨后再按照月度依次進行收入確認。如此,會員購買的年限便可不干擾收入確認時點的選擇問題,收入、費用的配比問題也能夠完美解決。
另外,在會員制度下,可以將收入分為兩種:會費收入和服務收入。就會費來說,可以分為可退的會費和不可退的會費兩種。可退的會費應先計入其他應付款等到會員到期或者不需要退還時再確認收入。不可退的會費應該一次性確認為收入。而會員制度下的其他服務收入,應在服務完全提供后再確認收入。服務次數不同也會收入確認的方式不一樣。對于一次性的服務,應該一次性確認為收入,而長期服務應先計入其他應付款等到全部相關服務結束時再確認收入。
(三)虛擬貨幣的收入確認優化對策
由于虛擬貨幣的特殊性,虛擬貨幣的確認時點沒有一個統一的規定。在交易虛擬貨幣時用戶會先在在網絡平臺購買虛擬貨幣,然后使用虛擬貨幣購買游戲道具等虛擬商品,所以收入確認的時點是互聯網企業在向客戶提供虛擬貨幣時應該關注的一個重要問題。在涉及虛擬貨幣的交易時,互聯網企業要重點關注收入確認時點的問題。
首先要關注的是應該在用戶購買虛擬貨幣的時直接確認虛擬貨幣的收入還是在用戶在平臺使用虛擬貨幣購買商品或服務時才確認虛擬貨幣的收入。因為一些互聯網企業認為正常情況下虛擬貨幣不可以退回或折現,虛擬貨幣交易的風險和報酬已經轉移,這已經滿足收入確認的條件。但是也有一些企業認為用戶并享有真實的服務或收到真實的產品。這部分金額應當遞延計算。
另外,客戶在平臺購買虛擬貨幣后,部分沒有使用,長時間留在客戶的平臺賬戶中,這些長期未使用的貨幣稱為虛擬貨幣的沉淀。沉淀的虛擬貨幣一直處于用戶的賬戶中,對長期沒有被使用的虛擬貨幣進行收入確認存在一定的問題。用戶沒有使用的虛擬貨幣是用戶尚未行使的權利。所以許多企業通常都對這部分虛擬貨幣不進行會計處理。就該情況,企業可以考慮以下兩種處理方法:一是在判斷用戶行使剩余權利、使用虛擬貨幣的可能性極低的情況下,企業可以將這部分確認為收入;二是按照預期客戶行使權利的模式,企業可以按比例確認為收入。對于這種經營周期較長的游戲企業需要額外對長期留存在賬戶中的虛擬貨幣進行的會計處理;對于更換代較快和使用壽命較短的游戲應用,則企業只需要將本期內銷售的虛擬貨幣的按照金額進行分攤,不用進行額外的會計處理。
四、結論
由于互聯網企業的特殊性,互聯網企業在確認業務收入時對確認時點以及金額等方面具有主觀性,判斷的標準也比較模糊。本文主要對多要素協議的收入確認,會員制度下會員費用的收入確認以及虛擬貨幣的收入確認這三個問題具體分析,提出了一些優化對策,希望對互聯網企業收入確認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提供一些幫助。
作者簡介:
王新(1997.01-),女,河南,漢,上海大學,會計專業研究生,研究方向為財務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