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遞延所得稅是會計處理當中一個較難的問題,新稅收政策不斷發生改變,在新的政策之下,研發設備費用的優惠力度得到很大的增加,已經允許符合相關政策的設備進行一次性的稅前扣除,這項政策導致了與稅法的差異,要想高質量的進行會計處理,就要充分結合當下新政策進行相關的處理。本文就研發設備加速折舊遞延所得稅會計處理,針對存在的問題,得出一定的客觀規律。
關鍵詞:研發設備;加速折舊遞延所得稅;會計處理;新稅收政策
一、引言
稅收是我國一項重大的國策,是穩定社會經濟發展的基礎,為各行各業的發展打下了重要的基礎。而設備研發是生產力進步的重要條件,國家相關新政策的出臺為設備研發提供了很大的優惠平臺。對于會計來說,進行正確的處理則是研發設備最重要的保障。
二、研發設備相關稅法
《關于固定資產加速折舊稅收政策有關問題的公告》于2014年11月出臺,目的是為了在當前競爭激烈的國家環境當中實現國家科技的新發展、促進企業自主生產研發設備的積極性。
(一)在公告當中明確規定了享受新稅收政策的用于設備生產研發的相關購入,若是科技生產企業購入的100萬元以下的確定購買日期為2013.12.31之后的,稅前扣除直接可一次性計入當期成本費用,在此基礎之上,企業同時能享受更多扣除優惠。
(二)在財稅[2017]34號中的第一條規定:只要是中小型科技企業,已經發生了研發費用,但是沒有作為無形資產計入到當期損益當中,可以進行實際扣除。并且可以在2017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之間進行實際發生金額的75%在稅前加以計量并扣除;而針對于已經形成了無形資產的部分,則需要在2017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之間按照無形資產成本的175%進行稅前攤銷[1]。
(三)同時在新政策當中,確定是投入到研發費用當中的儀器或者設備,發生折舊費用要算到研發費用之中,同時以研發費用中的部分可適應上述優惠政策。對于相關的會計從業人員來說,能夠全面充分地運用相關的稅收優惠政策,進行正確的會計處理。
三、相關的會計準則
在新政策之下,關于研發設備進行加速折舊遞延所得稅的處理,會計人員需要充分地了解以下幾點會計概念。
(一)用于研發的機械設備所得稅的會計核算采用資產負債表債務法,該方法按照企業發生所得稅的費用應根據企業資產與負債實際賬面價值和現行稅法規定計稅基礎存在的差異為原理,得出應納稅額中的應納稅暫時性差異與可抵扣暫時性差異,隨后根據已確認遞延所得稅負債或資產,確定出所得稅費用。
(二)根據以上所述,應納稅暫時性差異的定義,為在確定未來收回或者清查負債期間的應納稅額所得稅費用的時候,存在應稅金額的暫時性差異,而該差異在以后轉回的時候,會增加轉回期內的應納所得稅額。該部分的稅額在因納稅產生的當期時間內,需要確認相關的遞延所得稅負債;而可抵扣暫時性差異則是指資產進行回收或者用以債務清償的時候,會導致產生可抵扣金額的暫時性差異,這種差異在以后轉回時候可以減少轉回期間內的應交所得稅額,在產生當期確認為遞延所得稅資產[2]。
(三)所得稅費用包括當期所得稅和遞延所得稅兩項,當期所得稅=應納所得稅額×使用所得稅稅率;遞延所得稅=(應納稅暫時性差異或可抵扣暫時性差異)×所得稅稅率。
四、現實案例
(一)蓬萊市s公司,屬于一般納稅人化工企業,該公司于2014年12月25日購進了一臺用于生產研發的設備m。m設備被公司投入用于公司的研發,該設備不含稅的購入價格為500k,增值稅為85k,該設備在購買時獲得賣家開具的增專發票,公司的研發部門研究項目要求較高,需要不斷更換相關的機器設備,因此該設備準備使用5年整,要求會計部門使用直線法按照5年計提設備折舊,無凈殘值,在年審過程中,該公司2017、2018、2019連續三年均確認為科技型中小企業,同時取得企業信用編碼。
經國家企業信息信用網公示,在未產生相關的其他的納稅事項調整前提之下s公司每年會計算利潤為5000k。
(二)案例解析:s公司購入的m研發設備單價為500k,會計部門根據科技生產企業購入的100萬元以下的確定購買日期為2013.12.31之后的,稅前扣除直接可一次性計入當期成本費用,在此基礎之上,企業同時能享受更多扣除優惠,做出以下會計分錄[3]。
1、設備于2014購入
借:固定資產—m設備? ? ? 500k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85k
貸:銀行存款-x銀行? ? ? ? ? ? ? ?585k
2、會計核算于2015進行折舊計提
借:研發支出—費用化支出? 100k
貸:累計折舊? ? ? ? ? ? ?100k
“研發支出—費用化支出”進行會計處理,計入“管理費用”當中,即:
借:管理費用? ? ?100k
貸:研發支出—費用化支出? 100k
在此基礎上進行相關的納稅調整,細致內容為:稅務上計提折舊=500k、會計處理上計提折舊費用=100k,應該調節減少應納所得額=400k。根據新政策,應當再調減應納稅所得額=100×0.5=50k,企業應納稅所得額=5000—400-50=4550k, 企業所得稅應納稅額=4550×0.25=1137.5k。
在2015年期末該設備剩余賬面價值為400k,而計稅基礎為0,期末的賬面價值400k >計稅基礎0。這400k是應納稅暫時性差異;隨后確認遞延所得稅負債賬面余額為400×0.25=100k,則有:
借:所得稅費用-當期所得稅? 1137.5k
所得稅費用-遞延所得稅? ? ?100k
貸:應交稅費-應交企業所得稅? 1137.5k
遞延所得稅負債? ? ? ? ? ? 100k
會計處理上,稅務費用確認應納所得稅額為1137.5+100=1237.5k。其中1137.5K當期繳納,剩余轉入后期進行核算。
3、2016年
和2015年研發費用會計分錄處理無差別,在納稅調整之上需要嚴格注意:稅務上計提折舊=0、會計處理上計提折舊費用=100k,應該調增應納稅所得額100-0=100k。根據新政策,再調減應納稅所得額=100×0.5=50萬元,則企業應納稅所得額=5000+100-50=5050k,企業所得稅應納稅額=5050×0.25=1262.5k。
m設備在2016年期末賬面價值為300k,而計稅基礎=400k-400k=0,期末的賬面價值300k >0,這300k是應納稅暫時性差異;隨后確認遞延所得稅負債賬面余額為300×0.25=75k,則有:
借:所得稅費用-當期所得稅 1262.5k
所得稅費用-遞延所得稅? -25k
貸:應交稅費-應交企業所得稅? 1262.5k
遞延所得稅負債? ? ? ? ? ? -25k
4、2017年
和2015年研發費用會計分錄處理無差別,在納稅調整之上需要嚴格注意:稅務上計提折舊=0、會計處理上計提折舊費用=100k,應調整增加應納稅所得額100k。另外,該公司2017、2018、2019連續三年均確認為科技型中小企業,同時取得企業信用編碼,因此研發費用享受75%的加計扣除政策,追加調減應納稅所得額=100×0.75=75k,而企業應納稅所得額=5000+100-75=5025k,企業所得稅應納稅額=5025×0.25=1256.25k。
m設備2017年的期末賬面價值為200k,這200k屬于應納稅暫時性差異,則遞延所得稅負債賬面余額=200×0.25=50k,則有:
借:所得稅費用-當期所得稅 1256.25k
所得稅費用-遞延所得稅? -25k
貸:應交稅費-應交企業所得稅 1256.25k
遞延所得稅負債? ? ? ? ? ?-25k
5、2018年與2019年計算方法同2017年,在2019年期末最后處理,有:
借:所得稅費用-當期所得稅 1256.25k
所得稅費用-遞延所得稅? -25k
貸:應交稅費-應交企業所得稅 1256.25k
遞延所得稅負債? ? ? ? ? ?-25k
會計處理完畢。
五、總結
在新政策之下,關于研發設備的會計處理需要進行針對性的處理,要做好相關的研發設備加速折舊遞延所得稅會計處理工作,則要將政策與相關會計準則進行充分的結合,將政策充分地理解,運用熟練的會計工作經驗充分利用優惠政策,本文通過s公司的m設備在政策前后的利用作為對比進行會計處理,得出了當前相關客觀規律。
參考文獻:
[1]楊微.加速折舊新政對所得稅及所得稅會計的影響[J].中外企業家,2015,513(31):121-123+125.
[2]韓玉東,張麗.遞延所得稅特殊會計處理問題的探討[J].現代經濟信息,2015(08):184-185.
[3]邢娟.互聯網企業研發費用會計處理對企業所得稅的影響[J].中國稅務,2017(10):66-67.
作者簡介:
張莎,廣州市財經職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