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春蘭
【摘 ? ?要】目前,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教師的主要任務就是教好物理,以便能夠讓學生學好物理。為此,高中物理教師要對學生的科學態度進行培養,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以及具體的解題方法,幫助學生樹立起學好物理的信心,使得學生開始變得好學起來。
【關鍵詞】高中物理 ?課堂教學 ?方法探討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03.160
目前,高中物理教師在教學中,需從多方面來對教學的具體實施予以注意,既要把握好物理基礎知識的傳授,又要兼顧好物理基本技能的訓練,讓學生能夠從物理課本中走出來,融入到現實生活之中去運用物理知識或發現物理知識,令學生能夠由生活向物理課本回歸,再從物理層面來對社會進行更為深入的認識。本文就針對現在的高中物理教學進行簡單談論,以求能夠成功實現“讓學生好學且學好物理”的最終目標。
一、立足實驗,培養學生科學的學習態度
物理是一門極為依賴實驗的學科,物理教材中的知識是以實驗為基礎來進行發現、歸納和總結的。高中物理教師在進行物理教學時,要注意對教材中的實驗內容進行合理把握,立足于實驗來對學生的學習進行引導,讓學生能夠努力去尋找實驗中的相關物理規律,并通過實際實驗操作來對相關結論進行驗證。所以,高中物理教師必須排除實驗過程中的諸多干擾因素,盡量將演示實驗演示到位,不能對實驗步驟進行簡略帶過,也不能對實驗失誤進行隨意處理,而是要用嚴謹的態度來向學生傳遞“物理規律是極為嚴格”的正確信息。這樣,學生才會以科學的態度來更為嚴謹地去對待物理實驗,本著實事求是的精神去對事實真相進行尋求,不輕率地對實驗結果或其他相關內容進行猜測、臆斷和捏造。
通常而言,在高中階段的物理實驗教學中,所涉及的實驗基本都是對物理量之間關系的定性分析以及半定量化分析,學生可以通過此種科學的分析方法來更好地抓住物理問題的本質,不至于陷入到對細枝末節進行討論的無用分析之中。一方面,對于高中物理實驗教學而言,過渡定量化的分析是一種災難,學生會被無窮盡的數學推演和運算蒙蔽雙眼,無法看清物理生動且豐富的本質,只能看到極為抽象難懂的晦澀物理知識,逐漸失去物理興趣和喪失學習物理的信心,使得對物理知識理解不能,這與教學目標而言是背道而馳的。另一方面,對于高中物理實驗教學而言,定性分析和半定量化分析能夠讓學生的物理思維變得更為活躍,并使學生的物理科學素養得以更好地培養,使得物理實驗中的諸多物理問題得以逐一解決。
對于絕大多數學生而言,高中物理教師在引導其對物理問題進行解決的時候,首要做的就是認真讀題,以理解題意為基礎來對具體的物理過程和特征進行定性分析,有針對性地考慮不同解題途徑可能獲得的結構,以便能夠選擇最為適合的方法和途徑去將物理問題予以解決。因此,高中物理教師在向學生演示完相關的定性研究實驗之后,要更為深入地引導學生對得出的關系式進行理解,讓學生能清楚地知道關系式就是多次重復同一實驗后所得結果的公式化表達,并非單純地表達了一兩次實驗。此時,學生的科學態度將會得以逐漸形成,一絲不茍、尊重客觀事實、不容半點虛假等將會成為主導學生深入研究實驗的關鍵,為學生好學且學好高中物理提供保障。
二、立足基礎,教會學生學習物理
高中物理教學有兩個關鍵,分別是“物理基礎知識”和“物理基本技能”,即教師教學的第一步是幫助學生打牢基礎,讓學生后續能夠更學習得更為順利。所以,高中物理教師要清楚地知道,要將最為基礎的東西抓住、抓好、抓牢,讓學生將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規律、基本結論、基本技能予以牢牢地把握,由基礎出發來對物理學習進行有效拓展。這樣,學生才能對相關物理情景有更為充分地理解,在正式開始做題前分析清楚其中的物理過程,逐步逐層對物理學習進行深入,為后續的學習奠定基礎,從而學生才有可能好學且學好高中物理。
三、立足方法,幫助學生學好物理
“題海戰術”的效率是極為低下的,其在高中物理教學中起到的作用極為有限,并不值得我們去推廣。其實,高中物理教學的關鍵并不在于做題多少,而是在于要能夠有效地做題,每做一題就要達到一定的學習目的,或是檢查學過的知識是否已經掌握,或是驗證相應的解題方法是否已經熟練,或是用做題來進一步熟悉相關知識。若學生對某一部分知識沒有掌握牢,甚至是掌握了有偏差的知識,那么多做題并不能起到什么作用,都是在有所欠缺的地方就出現錯誤。因此,高中物理教師要在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教學基礎上,教會學生相應的學習方法,而后再輔以一定量的練習來對學習成效進行校驗及鞏固即可。
高中物理教師讓學生進行練習的題目是有難易之分的,大致可以分為:圍繞基礎知識設立的簡單題,可引起學生反思的中檔題,綜合多個知識點的復雜題。對于簡單題而言,學生只需要直接調用所學知識,按部就班地進行解答即可。對于中檔題而言,學生要重點關注做題的效果,考慮解答題目后會什么收獲的相關問題,故需要在做題后積極地進行反思,回憶一下在題目涉及了哪幾個知識點,解題運用了哪些基礎知識,題目包含了哪些物理規律,是不是可以換個角度來對題目進行切入以尋求其他解法,所解決題目與其他題目之間有沒有聯系。對于復雜題而言,學生在審題時必須要耐心、細致、嚴謹,遵循先找關鍵詞,再畫草圖輔助理解,然后整體樹梳理,最后進行解答的步驟,邊做題邊進行總結,以求能夠做到觸類旁通。這樣,學生在找準具體的學習方法及解題方法之后,便能夠通過適量的練習題來對學生進行鞏固和強化,從而學生才會表現得更為好學,進而學生才能更為輕松地學好高中物理。
四、立足生活,引導學生深化物理學習
知識本就是生活經驗、自然規律、常見現象等的綜合,其最后必定是要回歸生活,為生活服務的。所以,高中物理教學需立足于生活,在讓學生學習了新的物理知識后,就要讓學生運用所學物理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相關問題。這樣,學生才能得以不斷深化地去對物理進行學習,從而學生才會好學且學好高中物理。
隨著教學觀念的不斷轉變,教師必須要多去對教學的具體實施進行思考,想出更多的辦法來應對教學內外環境的變化,抓好教學的具體立足點來將教學予以更好地落實,以此來滿足學生不斷變化和發展的學習需求。唯有如此,學生好學且學好高中物理才不會是一件難事,而高中物理課程也才能隨時代的發展而得以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顧建新.高中物理教學創新的五個基點[J].教育探索,2010(2):57-58.
[2]續佩君,薛永紅.文化視角下的高中物理新課程[J].教育學報,20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