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翔
【摘 ? ?要】家長會是家長了解學校教育狀況,了解學生學習狀況的重要渠道,也是構建家校共育的重要紐帶和支撐。在素質教育教學改革的大環境下,家長會應該如何開才能起到最大的效果,本文中我就結合自身作為班主任的工作經驗,談談具體的看法和建議。
【關鍵詞】班主任 ?家長會 ?創新 ?素質教育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03.176
當前伴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們在個人發展方面不再僅僅追求物質上的溫飽和富足,更多的關注度開始轉向精神文化建設方面。從國家宏觀建設的角度來說,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在精神文化建設方面加大投入,尤其是事關人才培養的學校教育方面投入了眾多的人力物力進行改革和創新,就以當前素質教育教學改革舉例,素質教育教學體制逐步取代應試教育教學體制,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國家發展進程中對于各行業人才要求的明確化和多樣化,以往人才的定義往往限于知識方面,而當前對于人才的定義則更多的是傾向于“人”本身的養雅和能力,即包括了專業素養、職業素養、道德素養、學習能力甚至是為人處世、團隊合作能力等等,所以素質教育教學體制下我們也就明確要求學校教育要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素養,在做到知識教學的同時更加注重學生學科素養的構建和興趣的激發,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探究能力等,從人才培養的根本入手為未來的人才供應做好充足的準備。而從個人的發展來看,不論是對于個體還是下一代來說,社會大眾的目標也開始聚焦到學校教育上來,和以往的完全依靠學校教育不同,新時期大部分家長逐步開始意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進而在學校教育教學過程中開始具有主動意識,所以家校共育的教學理念逐步展開并形成潮流。
本文中我所探究的家長會就是家校共育教學理念下一種傳統也是具有無限創新可能性的教學模式。家長會不論是在以往還是未來教育中都是家長了解學校教育狀況,了解學生在不同時期內學校表現、學習狀況的最主要途徑之一,也是實現家長和學校之間有效溝通的紐帶和橋梁。從當前家長會的召開實際來看,傳統的“通知式”“成績展示式”的家長會還是占據著絕大多數,導致家長會所形成的作用有限,甚至會導致部分家長談“家長會色變”。因此,本文中我想站在班主任工作開展的立場上,針對新時期素質教育所提出的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結合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素養發展的教學目標,談談我關于家長會召開的看法,共同探究新時期我們如何實現家長會的創新,進一步做好家校共育工作,實現學校人才培養的高效性。
一、讓家長會成為多方互動平臺
家長會在很長的時間內我們只默認其字面意思,即家長到學校開會,并且是由班主任給家長開會。而從學校教育的根本來說,學校教育的核心是學生,我們所提倡的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并不僅僅用在日常的知識教學中,更要體現在人才培養的方方面面。所以,新時期的家長會,我們要改變家長會的形式為班主任的單向通知為多向的交流,讓家長會成為班主任、家長、學生多方的互動平臺。
首先,在家長會召開方面,作為班主任我們可以從監督者的角度出發,搭建起一個公平的“監督者”之間交互的平臺。一方面,作為班主任我們要將學生某階段內最基本的學習情況,學校表現情況客觀的反映給家長,同時更重要的是要耐心的傾聽家長的反饋,從家長的表述中更多的了解學生的特點和問題,進而為接下來的工作創新奠定基礎,班主任家長之間的雙向交流起到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在學生培養方面目標和方向也就更加確定。另一方面,我們還要搭建起家長之間交互的平臺,對于家長會來說,參與的是各個學生的家長,而不同家長在教育學生方面存在著不同理念,良莠不齊,那么在家長會召開過程中通過部分家長有效經驗的分享,既可以促進其他家長在教育孩子上進行改進,也督促其他家長在不斷地反省問題,并找到更為合適的教育方法,最終形成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良性閉環。
其次,在新時期的家長會召開方面,我們還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讓學生也參與到“會議”中來。因為不論是對于班主任還是家長來說,在對于學生的了解方面都會帶有個人的“偏見”,所以不論是問題的分析還是方法的改進都很難做到設身處地,而學生加入家長會一方面則可以更加客觀的面對自身的優缺點,另一方面也可以從自身的角度給予家長和班主任更好的意見反饋,從而在未來不論是學校教育還是家庭教育方面避免不必要的矛盾,同時提高配合效率。
二、讓家長會中的成績展示變為能力分析
首先,傳統家長會往往注重的是學生學習成績的展示,這就導致對于學生的分析較為單一和片面,加劇“成績定能力”的教育錯誤認知。而當前在素質教育強調全面發展,注重能力培養的大環境下,我們在家長會方面也要變成績展示為能力分析,可以把成績作為參照,但更多的是分析學生在學習知識學習方面表現出的潛力,以及其他方面的特長等,從而促進學生本質上的發展。
其次,在學生能力的分析方面,我們要做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尤其是針對后進生來說,要挖掘其在學習上的問題,更要挖掘其其他方面的潛力。所謂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不同的學生因為各式各樣的原因在受教育過程中會有不同的表現,例如學科偏科,其他能力突出等等。作為班主任我們在教學中起到引導和開發的作用,結合學生的興趣、潛力,針對學習以及其他能力給予家長更廣泛的建議,為學生未來的發展未雨綢繆。
三、促進家長會的專題化、不定期化
首先,從傳統的家長會來看,往往是在考試之后召開,并且多是期中期末等大考之后,這樣自然而然地就將目光聚焦于成績分析方面,而忽略其他。所以我們可以嘗試不定期的家長會,不限群體的家長會,根據學生群體的總體表現以及部分學生群體的問題召開家長會,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其次,所謂一把鑰匙開一把鎖,我們在召開家長會時要做到質量為先,所以可以分專題召開家長會,根據每個家長會目的的不同,班主任先確定主題,設定交流方向并通知家長,讓家長有備而來,實現有效溝通。
總之,對于新時期家長會的召開來說,在實踐和探索中還有各式各樣的創新性嘗試,如打造線上家長會平臺,利用微信、QQ等召開家長會等等。但是不論創新形勢如何,我們的最終目的都是實現班主任、學校、家長、學生四個群體的有效溝通,從而促進家校共育工作的順利、高效開展。
參考文獻
[1]白曉龍,余霞.出其不意也能直達心意——班級家長會創新的意義[J].陜西教育:教學,2019(4):9-9.
[2]趙大進,曹振國.家長會創新實踐及思考[J].江蘇教育,2004(19):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