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跆拳道運動被納入體育高考,使得針對跆拳道的專項考試技術訓練備受關注。在近年來的訓練實踐中,各學校已經逐漸摸索出一條跆拳道的科學訓練之路。本研究以此為核心,就體育高考跆拳道專項考試技術的要點著手,提出訓練策略,從訓練周期計劃的妥善安排和訓練環節的具體明確著手,望能夠為體育高考跆拳道專項考試技術訓練提供必要支撐條件。
關鍵詞:體育高考;跆拳道;專項考試技術;訓練策略
一、引言
跆拳道運動自2000年開始在我國迅速流行和普及起來,在近年來的發展中,跆拳道運動逐漸成為體育高考項目。如何確保考生的成績提升,則需要在日常訓練中做好專項考試技術的訓練,把握訓練要點和側重點,以這樣的方式來取得良好的體育高考成績。
二、體育高考跆拳道專項考試技術要點分析
體育高考跆拳道專項考試技術的要點分析,主要包括橫叉、移動速度、左右提膝、雙飛、腳靶組合技術等等,不同的專項考試內容都有著嚴格的動作要求。在橫叉技術動作方面,動作內容是考生兩手在體前扶地或側舉或置于兩腿之上,兩腿左右分開形成直線,腳內側著地;移動速度上,墊步前腿橫踢——后躍步;左右提膝,在技術動作內容要求上,是20s原地起動練習左右提膝,接觸達到標準1.2m,完成75次為滿分;雙飛,是20s練習使用雙飛擊打高度標準1.2m的沙包,完成75次為滿分;在腿靶組合技術方面,包括五個組合內容,具體包括:組合一,右前橫踢——左后橫踢——交換步——轉身旋踢;組合二,左腿跳前劈腿——右后橫踢——左后踢;組合三,右后橫踢——左后橫踢——右腿后旋踢;組合四,左前橫踢——右腿后雙飛——后撤步——右高后橫踢反擊;組合五,右前橫踢——轉身旋踢——左后踢。這些技術要點都是體育高考跆拳道考核的核心內容,按照標準和要求進行針對性的訓練,最終展現出良好的訓練效果[1]。
三、體育高考跆拳道專項考試技術訓練策略
體育高考跆拳道專項考試技術訓練,要有明確訓練策略的支撐。在本次的訓練策略制定方面,以明確的訓練周期為基礎,確定具體的訓練環節,確保取得良好的訓練效果,使得考生取得良好的體育高考成績。
(一)確定訓練周期
針對考生開展的跆拳道專項考試技術訓練,訓練周期方面要保證合理性。明確的訓練周期安排,通常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般情況下,跆拳道體育考生通常在高三階段開始訓練,訓練周期8個月左右。由于跆拳道體育高考的考核內容較為全面,想要在短時間之內取得好的成績,顯然無法達成。為此,訓練周期的制定則顯得十分必要。在本次的訓練周期安排層面,確定為三個周期,分別為準備期(3個月)、訓練期(4個月)和考試期(1個月)。準備期,將關注的側重點主要是放在考生的身體素質訓練和基礎跆拳道技術訓練方面,讓考生去了解和接觸跆拳道。身體素質的練習上,目的是確保考生可以在后續的訓練中適應訓練強度,技術訓練也是為了后續專項考試技術的有效執行,在準備期的工作完成之后,則進入到訓練期。訓練期主要是對考生開展針對性的訓練,訓練內容以體育高考項目為主,并強化單個技術和組合技術的訓練,強化考生的專項素質;考試期,該時期的主要任務是鞏固練習和調節考生的心理素質,為迎接考試打下堅實基礎[2]。
(二)明確訓練環節
跆拳道體育高考,要以考試為核心,專項技術訓練都是為了考試而服務。在具體的訓練體系中,包含了最基礎的身體素質訓練、單個技術訓練和組合技術訓練內容。具體的訓練方法和訓練內容確定如下。
1.身體素質訓練
跆拳道運動對考生的身體素質有著嚴格的要求,如考生的柔韌性、速度和耐力以及力量和靈敏度等等,都需要依托具體的訓練內容來強化。其中考試內容中的橫叉,檢驗的是考生的柔韌性,訓練方法上主要采取橫叉和豎叉的方法,以此來鍛煉考生的髖關節和下肢柔韌性,提高攻擊范圍和距離;移動速度方面考驗著考生的速度和耐力素質,鍛煉方法上,主要是以田徑的訓練方法為主,這樣的訓練更直觀,效果也更好;左右提膝強調考生的力量和靈敏度。在開展訓練的過程中,通過提膝訓練、高抬腿訓練和立定跳遠等訓練方法。身體素質訓練不可或缺,也是專項考試技術達標的基礎支撐。
2.單個技術訓練
單個技術訓練方面,要協調好教學步驟、教學內容、教學時間方面的有效分配。如在橫叉、移動速度、左右提膝和雙飛等單個技術動作訓練時,具體步驟如下:第一步,考生預習動作要領。通過自悟技術動作的方式,來把握和熟悉動作要領,訓練時間占比上為10%;第二步,教師進行示范講解。教師對單個技術動作進行講解,將技術細節和要點進行具體展示,訓練時間占比10%;第三步,體會技術動作。在教師示范之后,考生要學會感知,把握細節,訓練時間占比10%;第四步,分解練習。將單個技術訓練動作分為不同的階段,循序漸進,時間占比20%;第五步,糾錯練習,把握重難點,時間占比20%;第六步,強化階段。達到動力定型目標,強化訓練,時間占比30%[3]。
3.組合能力訓練
在開展組合能力訓練的過程中,要從單個技術動作完成過渡,通過初期的簡單技術動作,到后續訓練中的組合訓練,達到良好的訓練效果。整個訓練過程,不可操之過急,要結合考生的實際情況合理安排組合能力訓練內容,最終目的是全面強化考生的綜合素質,在組合訓練中做到游刃有余。
參考文獻:
[1]樊珊.南京市漢武道青少年跆拳道的教學現狀[J].湖北體育科技,2019,38(08):679-683.
[2]汪旭.跆拳道訓練與比賽中視頻反饋的應用探析[J].當代體育科技,2019,9(18):21+23.
[3]邱明根.高考跆拳道的專項訓練手段研究[J].運動,2018(23):119-120.
作者簡介:李偉斌(1976-),男,漢,廣東東莞人,本科,助教,廣州科技職業技術大學,體育教育。